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发胖时刻”有2个时间段:
10月17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
(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权威指南
如何减肥才更科学?
国家出手教你减肥!
速速收藏↓↓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戳视频,一同了解↓
0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0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0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生活中还有很多简单的小习惯是有助于控制体重的,一定要持之以恒。
1. 吃饭“八分饱”
肥胖就是从每天多吃几口来的。在运动量不变的前提下,每天多吃一口饭,或半个饺子,或一小把坚果,一年体重可增得不少。
八分饱,就是感觉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状态,如果不吃也不至于在之后的三四个小时之内很快又饿了,这种状态比较好。
2. 吃饭细嚼慢咽
吃饭细嚼慢咽,缓慢地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吃饱的感觉,热量摄入也更不易超标。
3. 用小号的餐具
餐具习惯用小号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吃完后就会提醒自己,已经吃完了一碗了,也就不容易吃多。
4. 先喝汤后吃菜
饭前先喝汤后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胃里已有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垫底,后面就很难吃得太多。但要注意避免油炸等烹调方式。
5. 喝够足量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