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成这样——
九月,湖南衡阳妹子,原名刘雅晴,她给自己取了网名“九月”“江寻千”。“江寻千”,正意味着寻大千世界美好,寻传统文化千般精粹。身边人和网友都习惯喊她“九月”,因为展示了不少常人难及的传统技艺,九月被网友称为自带“系统”的女孩,“小说都不带这么写的”。
拍“飞天仙女”时,为了一个腾云驾雾的场景,她和团队小伙伴背着摄影器材去爬很陡的山,陡到“掉下去,尸首都找不着那一种”。埋头冲时,跟在身后的摄像瞥一眼旁边的深渊,不敢动了,手抖着音颤着喊,“九月,你~回~来~吧~”
“就是要让大家看到
做非遗好赚钱”
谈及文化取向的创作初衷,九月说,“一开始想做,也没有管这个东西是不是非遗,就是发现一些小时候经常看到的东西,长大以后看不见了”。儿时跟着爷爷听京剧,她一度有个心愿就是学会京剧,要给爷爷“来一段”,后来就跑去学了京剧。
在她发布的京剧学艺视频下,喜欢京剧的年轻一代在留言区再度聚在一起,倾诉着练功的不易,互相打气互相分享学习渠道。你很容易在刷这些留言时,看到一种名叫“生生不息”的东西。
“如果有人质疑视频里某项技艺我做不来,我完全可以开直播,从头到尾做给大家看,一点都不带害怕的”。龙形冰雕作品遭受质疑时,九月便带着团队这样做了。
有一种看法,认为非遗是“文化净土”,是情怀,不应“靠非遗带来的流量挣钱”,这位“95后”却说,“我就特别反对这种想法,就是应该让做非遗头部的人挣到钱,就是要让大家看到他做非遗好赚钱啊,他做这个手工艺好赚钱,那不就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了吗,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呀!”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一群人的事”
她拍视频所涉猎技艺,大多是不同领域,没有相应经验可累积,创作期间“每天都是困难重重”。幸好,令她停不下来的,还有深入这片土地时源源不断涌现的惊喜。
“我每次去那种好偏好偏的地方采风,感慨就是这路修得真好!”她印象很深,去贵州苗族丹寨雅灰乡寻师,出发前,看到导航屏幕上显示的九曲十八弯“不敢动”,而一路行进,只觉“非常感动”,因为“真的!我们国家好厉害,把路修到了这么偏的地方!”
见过一些白发苍苍的省级、国家级非遗传人,仍是通过“一个篮子一个篮子去编”的法子谋生,九月希望,通过自己团队创作的这些文化影像,为那些鲜为人知的传统精粹再“圈一大拨粉”,像带货一样“带火”某项非遗技艺再好不过,这样就能让从事这行的手艺人生活得到改善。
她的“野心”,在流量,也在传承——
“传承,就是5000年以后,中华文化依旧璀璨。”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