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思想号” | 《论教育》选读(10):《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文摘   2024-12-15 09:00   湖北  

编者按: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该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5月至2024年7月期间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习近平同志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政研“思想号”特推出《论教育》学习专栏,选读系列内容。

教师要成为

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七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育人育才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有机统一,是教书育人有机统一。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教学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对学生思想、观念、言行的影响最直接。如果教师不担起教书育人职责,甚至出现误人子弟情况,那就会动摇甚至颠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研究领域、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难忘。我们强调既要当好“句读之师”、“经师”。更要当好“人师”,道理就在这里。

第二,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陶行知先生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兼具“学高”和“身正”的教师队伍是落实教书育人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原则上强调教书育人,而必须通过具体制度规范来落实教书育人,让每位教师意识到自己责任所在,处处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课堂里怎么说,更在于课堂外怎么做。一个教师如果不能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善恶曲直、义利得失等方面出了问题,给学生讲再多道理都会变成空话。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第三,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高校是研究学问的殿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登,潜心研究学问、专注教书育人。同时,高校也不能搞成世外桃源,教师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现在,不少高校教师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有些还曾经长期在国外求学生活,虽然受过系统学术训练,但缺少社会实践锻炼;虽然熟悉学术前沿动态,但缺乏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我国古代读书人历来有心忧天下、经时济世的志向,今天的教师更要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

第四,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应该有研究未知、探索新知的氛围,有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新的空气。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对学术研究特别是理论前沿问题,要鼓励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勇于提出独到见解、创新观点。同时,高校不少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只要是学术问题都可以研究,但研究成果怎么使用要有个规范,课堂上怎么讲也要有个规范。高校教师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人生态度上的消极。

END

来源:《论教育》

编辑:杨园园

初审:韩梦龙

复审:龙凤翔

终审:马 珺

CCNU政研学子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