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丨2024年度“国奖”获得者曹银山: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文摘   2024-12-21 09:00   湖北  

编者按: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孜孜不倦,砥砺前行,以坚忍不拔之志,于学海中静坐冥思。为展现政研优秀学子风采,发挥优秀学生模范带头作用,CCNU政研学子特开设“国奖专访”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年度“国奖”获得者的绚丽青春,看看他们的精彩研途。



个人简介

曹银山,男,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政治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研究院2024年度国奖获得者曹银山师兄进行专访,他同我们热情分享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等方面的心得与体会,为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规划提供有益建议。
01

请问师兄在日常学习中是如何阅读晦涩难懂的专业课书籍的?

政治学专业课不少书本相对高深晦涩,读起来确实难度较大。临近毕业,说实话很多专业书籍我也还未读懂,所以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的教训。一是由浅入深。我博一是从院里推荐书籍里面挑选通俗一些的着手,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再理解难一些的就会相对容易,这样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二是要做笔记,多次重读。对于经典的、尤其涉及史实的,要记录下来,多次翻看加深印象。另外,对于译注要关注选择合适的出版社,翻译过来的外文,能否读懂和出版社有着极大关系。三是实在难以理解的著作,可以借助豆瓣、网站,先有了大致想法回过头来再读。但是不能依靠豆瓣读书,长时间依靠别人截取的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自己的思维训练。

02

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论文至关重要,请问师兄是如何发现问题并且确定论文选题的呢?

坦率而言,我还不具备资格分享什么是“好的论文选题”这个话题。作为青年学子,说实话我还难以判断什么是真问题、什么不是真的问题。但从生存发展角度而言,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申博、读博,大家总归要面对写作这个话题,而动笔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但实际上,也并非无处下手。我觉得一是多阅读多调研。根本上而言,想法难以凭空产生,还是来源于自己的阅读和调研经历。在确定一个大致方向后,还是要多阅读,阅读后才能发现可以研究的空间。二是要勤思考,有时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过往的经历、哪怕是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借鉴过来。将调研发现和最近阅读内容关联起来,看看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清楚事实。三是多请教老师同学。当自己有了初步想法后,多请教老师们、同学们怎么看待这个话题,有没有研究意义。老师同学提出意见后,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只要试错次数足够多,我想总能找出问题。

03

师兄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请问您在论文写作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感谢师弟师妹们邀请,但实在不敢奢谈“经验”二字。以我们院、我们这一级同学们的成果来看,这次也实属侥幸忝获国奖。但作为毕业年级学生,倒是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教训。一是要多调研,特别是借助院里、导师组织的调研机会,往往是下田野最为便捷的方式。调研过程中,大家要多思考案例有没有新意、是否跟自己看到的有所不同。二是要多阅读勤写作。大家以后有的要考公务员、有的要当老师、读博,但总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就要格外关注我们专业各种学报、综合性期刊。我更建议坐在图书馆用电脑阅读,相比于手机碎片化阅读更能进入状态,但也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一定量后,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是否只阅读摘要、结语部分。现在竞争高度内卷化,自己一定要多写,特别是读博后,最好保证始终有论文在审稿程序中。不要惧怕写作,咱们是青年学生,怀抱求知心态,这次写的不好就争取下次好一点。三是多投稿多交流。写作完成后不要急于投稿,多向院里老师们尤其是自己导师请教,获得专业意见后可以进一步修改。成长路上不可能总是欢声笑语,有时候甚至要推倒重来,这都非常常见。多参加学术会议,多听取身边学友、外校朋友们的建议。写作是技术活,投稿同样也是技术活。自己平时可以关注万维书刊网、发表记等,多看学友点评,多琢磨期刊喜好。有针对性投稿,才能有的放矢。

04

请问师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保持如此优异的成绩吗?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吗?

硕博阶段学习重心有所不同。硕士阶段主要是调研、课业学习为主。我觉得一定要好好珍惜课堂。如果不读博,以后可能难以再系统地学习。老师们讲授的知识,是高度浓缩的,对于我们看待分析问题、今后的写作,都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平时的阅读和调研写作训练,对于毕业后参加工作有着极大帮助。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往往就会“无从下笔”。同时,多看书、多写作,在课程论文写作上也更容易取得更好成绩。博士阶段则以学术论文、资政报告等为主。我觉得要“勤”字当先。一是勤思考,多琢磨别人发表的成果,自己揣摩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二是要勤动笔,每次调研、阅读后,强迫自己动笔写作。三是勤投稿。外审专家往往能够给非常有效的意见,投稿的过程也是提升学术能力的过程。

05

师兄公开发表过学术成果,还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收获颇多,请问师兄在学习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学习上的拦路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是阅读速度慢理解慢。记得刚刚读学术论文时,看完一篇需要三个小时,而且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但是坚持阅读下去,读了百来篇,就慢慢提速了,学会挑着重点看,揣摩作者为何如此行文。二是不敢下笔,总感觉阅读储备量不够。但是在克服心理障碍,写出第一篇、第二篇后,慢慢就敢于动笔,并且通过投稿、请教来修改论文。三是学术表达能力欠缺。文字口语化、口水化,读起来总是感觉不像学术论文。经过向老师请教、多阅读期刊文章,慢慢地便能逐步缓解这一困境。

06

师兄在学习之余有什么兴趣爱好吗?或者是自己排解压力调整节奏的独门秘籍?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睡觉和运动。记得博一结束时候,因为屡屡拒稿,十分焦虑无法毕业。那段时候,我时常一个人去操场跑步,或者约着同学打球,运动完正好休息。我认为在学业压力过大的时候,不适宜再继续学习,因为效率低下而无法集中精力,往往也是做无用功。

07

回首过往,师兄在读研或读博期间是怎么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时间耕耘成果的呢?或者对于时间规划有什么建议?

所谓“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谈起这个问题,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很多感触。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又非常值得重视的话题。一是要多锻炼。好的身体不仅是学习工作的基础,甚至它本身就是一切。久坐、休息不足带来腰椎、颈椎、血压问题,是当代年轻人的痛点。有空多去操场跑跑步、打打球,等到认识到这个问题多半为时已晚。二是提早规划。在完成阅读、调研、写作任务后,也要多思考“毕业后我要干什么”这个问题。比如计划读博,就要跟着导师多读书、多调研、多写作;计划考公,就要早一些安排刷题、训练表达能力;要去企业,就要及早地关注招聘要求、时间,有针对性地准备。三是锤炼表达。其实,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读博与否关系不大,实在是未来所无法脱离。“嘴把子”和“笔杆子”一定要多练习,调研甚至是生活中如何与人打交道、材料、论文如何撰写,值得用心用时间琢磨。四是多接触社会,保持正确的认知。如果一直困在学校,就会怀抱学生思维。在完成学业后,不妨抽个周末约约工作了的朋友、多参加学术会议、去其他地方走走散心,多看看百业百态。在实践中,才能保证和社会发展不脱节。


师兄寄语

与大家一起作为研究院的一份子,都是受业者、修行者。临近毕业,深感修行也才刚刚开始,有三条祝福(自勉)与大家分享:一是怀抱感恩。教我们处世的师长、解我们疾苦的医生,都值得我们尊敬感激。希望与大家一起,在对人、对事的体悟中共同成长。二是勤能补拙。希望我们不负光阴,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运动、多读书、多写作,多做自己感兴趣且有利于成长的事情。三是锚定目标。不论是读博深造、考公、企业就业,及早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祝愿大家都能心想事成。最后,衷心祝愿师弟师妹们在政研院收获成长的喜悦!



END


文字:高 杰 程震宇

校对:孔震乾 陈丽红

编辑:王佳琪

初审:韩梦龙

复审:龙凤翔

终审:马 珺


CCNU政研学子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