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上车啦!在美食与玩乐中邂逅年味儿|回乡见闻

政务   2025-01-31 11:04   北京  



家乡,是一个人的来处,也是过年的归处。而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因为爱家乡、有牵挂,我们可以翻过千山万水,奔赴一场团圆。乙巳蛇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值此新春佳节,中国三农发布开设“回乡见闻”专栏,小编们把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多角度展现不同地方的年味儿、烟火气,传递活力涌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省的旅游宣传标语以一种洗脑的方式被大家熟知,甚至远在海外的同胞也在网上晒出自己偶遇这个标语的经历。那么,河北到底有啥?巧了!小编的家乡就在河北省辛集市,正值春节假期,小编也回到老家,带大家看看春节期间的河北辛集到底有啥好吃的、好逛的?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春节,是镌刻在国人灵魂深处的盛大仪式,美食则是这场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家人围坐,厨房里升腾的烟火气,化作餐桌上的琳琅满目。它们是团聚的见证者,是情感的寄托,让每一个归乡的游子在大快朵颐间,寻回心底那份最温暖的归属感,让春节的记忆,满是幸福的回味。饭后,一家人相伴出门,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看看灯会、逛逛集市,一家人分享着生活里的点滴趣事。此刻,只有相聚的欢乐与喜悦,这便是春节最好的模样。


河北省辛集市,是河北省省直管县级行政单位之一,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这里早在明代有“直隶一集”之称,如今被誉为“皮革之都”,这里产城共融、文化气息浓厚,是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走近辛集,感受春节的幸福与温情!


黄韭肉丁饺子


大过年的怎么能少得了饺子?在我们当地,有一句话叫做“无黄韭,不过年”。以辛集特产黄韭和鲜美的驴肉或猪肉为主料包的黄韭肉丁饺子堪称一绝,是无数在外打拼的辛集人心底里最想念的那口。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黄韭,你是不是没听说过?它茎白叶黄、口感鲜嫩、韭香扑鼻,是辛集市的特色农产品。小编这二十多年光顾着吃了,也没问问黄韭是怎么来的,正好这次小编的伯伯就给小编讲了讲。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他说,早时候,北方的冬天还能生长的蔬菜除了萝卜就是白菜,韭菜一到冬天就会被冻死。于是,辛集人就在秋天的时候把韭菜的根挖出来晾着,等到冬天的时候,拿一个盆放上些马粪当作养料,把韭菜根插进去,浇上水放到室内让它慢慢生长。但由于冬天室内的阳光不充足,温度也偏低,长出来的韭菜颜色就偏黄,人们就叫它黄韭。后来辛集人开始做生意,商人就在土炕上铺满马粪,插满韭菜根,过了腊月中旬就开始浇水,在炕下面再烧点火,这样一来,有温度又有湿度,还有养分和阳光,黄韭就长起来了。也正是因为它生长环境的艰难,黄韭的价格比一些肉还贵!听到这,小编不禁感叹农民的智慧,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价值,牛!小编的伯伯还说,现在有了农业大棚和专业设备,黄韭的生长也逐渐变得容易起来。但需要注意的是,辛集的黄韭可不是南方说的韭黄,南方的韭黄是蒜瓣生长出来的,比黄韭要粗一些,想要尝尝黄韭的小伙伴们可要找对啦~


一品锅


过年一定要团圆美满,这个时候一品锅是最应景的!一品锅又名团圆锅,这道菜的用料十分朴素,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它以肘子、肉丸子、炸鸡蛋、木耳等为食材,加入调味料,精心煨制一小时,让汤汁与食材完美融合。出锅之际,撒上一把辛集特有的黄韭(老演员了),瞬间激发出食材本身的鲜香,令人垂涎欲滴!果不其然,小编到家的第一顿饭就看到了一品锅的身影。当然,有时候家里的其他肉、菜也会被一股脑儿地加进去做一锅大杂烩,这包罗万象的一品锅可是在外面品尝不到的地道家乡味儿!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关于一品锅的来历,说法有很多种,在流传最广的故事里,一品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传说,乾隆皇帝在微服私访江南时,曾品尝过这道菜,并赐名为“一品锅”‌。小编还了解到,在不同地区,一品锅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但这道菜都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圆美满,寓意着日子越过越好!


酥糖


吃完丰盛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唠家常时,必须来点饭后甜点!这醇厚香甜的酥糖就成了首选,可别小瞧了它,这酥糖的来历可不简单!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辛集酥糖是河北有名的民间小吃,辛集市从唐朝天宝年间(即公元756年)到1986年一直称作束鹿县,自古有“诗洋画海金束鹿”的美誉,所以酥糖又叫金束鹿酥糖。金束鹿酥糖在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在束鹿县很多村子开始生产,据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北方酥糖的代表,享有“中华第一酥”的美誉。辛集酥糖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分层明显,据计算,一根酥糖可达6561层,又称千层酥。酥糖色泽淡黄,形状似麻花,宛若工艺品般精致纤巧,具备“酥、香、脆、甜”四大特点,吃起来酥而不散、脆而不折、香甜而不腻,老幼皆宜。

酥糖这一特产可谓是伴手礼的首选,小编每次都会提着一袋酥糖给朋友、同事们“安利”,也都无一例外地收获满满的好评。你是不是也想尝尝了呢?


炒奶果


“炒奶果会保佑每一个离开辛集的孩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炒奶果可是辛集人心中的“顶流”冷饮!它是用纯牛奶加上香蕉、草莓等水果,再撒上葡萄干、熟碎花生,经特制的炒奶果机炒成片状略干后,再用力翻炒而成,一年四季都有售卖。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小编随机走进一家炒奶果店铺,经过询问老板娘得知,店铺在春节期间仍在正常营业,只是晚上会早点关门回家。店铺对面近期正在举办新春灯会,人来人往的,也带动了炒奶果的生意。

“冬天还有人买炒奶果吗?和夏天比怎么样?”小编好奇地问老板娘。“可以媲美!”老板娘的回复精炼又直接。“我这机器开了就没关过,平时年轻人买得多,最近对面举办灯会,人就更多了。春节假期就不休息了,歇着也没啥事,店刚开一年多,正好多挣点。”她说。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小编在与老板娘交谈之际,正好走进一位顾客,加入了“群聊”。顾客小吕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辛集人,现在在香港上大学。他说:“炒奶果我从小吃到大,出去上学的时候,其他辛集特产都方便带走,就炒奶果只能现做现吃,一直馋着呢。这不,春节刚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来买了。”

皮革、皮毛产业


除了美食,辛集还有一个特色产业——皮革、皮毛业。

辛集市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称,辛集皮革业始于明朝,盛于清朝,在清朝中叶,辛集镇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货广人稠、商业繁荣‌。1880年至1937年,辛集皮毛制革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皮毛生产体系,当时辛集有123家专营皮毛转运批发的店铺‌。目前,辛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衣皮草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绿色环保制革基地。辛集国际皮革城是我国最大、最全产业链皮革皮衣产业园区及单体面积最大的皮革皮衣专业商场,同时也是国家3A旅游购物景区‌。


(图源:河北日报)


小编来到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馆参观,这个博物馆比较小众,有些当地人都没听说过。虽然它是品牌自建,但其定位却基于探索辛集皮革业的发展历史。4500平方米的展厅,以较为翔实、丰富的影像资料和陈列品,结合标本、泥塑、沙盘、灯箱等陈列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再现了辛集皮革业生生不息的既往和锐意进取的现实,诠释了当今辛集皮革、皮毛业“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主旨。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参观完博物馆,小编来到一层的文创区域,有种从历史走到现实的穿越感。文创产品以皮革、皮毛制品为主线,设计制作了一系列融合传统技艺、符合现代生活形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再来欣赏一下种类多样、琳琅满目的皮革、皮毛制品吧!春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精心挑选大衣、帽子、皮包、皮箱等,欢欢喜喜迎接新的一年!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辛集皮革企业商会副会长李占生表示,辛集市的传统皮革、皮毛文化,是浸透了辛集世代皮毛匠人血汗的历史见证,是向后人进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需要加以宣传,因而筹建了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馆。他自己平时也会拍拍短视频、开开直播,为大家讲解辛集皮革业的发展史,让更多人了解辛集皮革产品、感受辛集皮革文化。李占生还说,名花皮毛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经常有当地的中小学生组织集体参观,也有些外地的大学生在网上搜索到这个博物馆,专门来此参观。

春节假期这几天,为了欢迎来辛集购物、旅游的游客,辛集高铁站出站口连续几天都在免费赠送伴手礼,里面装有酥糖和皇冠梨等特产和一份辛集旅游地图,希望能将辛集的特色产品、产业宣传出去,让大家都能来亲身体验!

春节的意义不仅仅是美食与玩乐,更是这些珍贵的相聚时刻。在这几天的假期里,工作的疲惫、生活的压力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亲人间的关爱、朋友间的情谊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深厚,成为了我们心底最温暖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奔赴新的一年。



新春佳节
不管餐桌上的美味菜肴有哪些
不管娱乐活动有多少
只要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再简单的时光都洋溢着幸福
这就是春节最温暖的模样



记者、编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优质内容

中国三农发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官方投稿邮箱:zgsnfb@126.com(投稿请标明时间、地点、投稿人联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