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装进满满的惦念!一路回家,返乡人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回乡见闻

政务   2025-01-29 11:03   北京  



家乡,是一个人的来处,也是过年的归处。而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因为爱家乡、有牵挂,我们可以翻过千山万水,奔赴一场团圆。乙巳蛇年,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值此新春佳节,中国三农发布开设“回乡见闻”专栏,小编们把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多角度展现不同地方的年味儿、烟火气,传递活力涌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小编我要从天津转道去浙江宁波过年,启程前在天津买了特产带回家乡。我先后来到天津西站、天津滨海机场,并沿途观察记录了一路上回乡游子们给家里准备的礼物,发现他们和小编一样,都是精心挑选并乐此不疲地准备了那份回乡的心意,那份返乡时捎带给亲人的祝福。
记者、编辑|李滟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01

回乡礼火爆排队2小时 


地点:天津市和平区  


在天津,小编了解到天津芦庄子桂顺斋的津八件和炉元糕点很有名气,就决定买些带给家人。当来到天津市这家总店时,小编看到8个窗口前都排着五六十人的长队。买过的顾客都说,要排2小时才能买到。


(受访者提供

一对老夫妇用自行车驮着刚排长队买回来的五套糕点,像打了一场胜仗一般。他俩告诉记者,这些糕点是要寄给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一家。女儿说每年吃上这一口,就像回家一样。

一位刚到天津生活不足一年的宋先生今年打算在天津过年了,为了能在过年期间为亲朋好友送上一份份祝福,他一下子买了10套。他说,在天津和一些朋友过年聚会时,能当礼物赠送,还有几份准备快递回家,送给远在辽宁沈阳的家人。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顾客都说,这是最正宗的天津糕点,真材实料,代表了天津的老味道。一位现场排队的老先生讲到,他们逢年过节,尤其是过年摆桌,糕点是必不可少的,那是一种喜庆和甜蜜的生活味儿。


天津市桂顺斋糕点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杨静介绍说,他们是一家国营企业,创始于1924年,至今经营已有100年了。顾客选择他们的中式糕点做为回乡礼,多是看中品质和喜庆的元素。快过年时,有的顾客凌晨四五点就开始排队了,也有的身在异地的顾客会委托店家帮忙邮寄,有一种乡愁的记忆。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杨静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先生特意从店里买了一些糕点,用油纸包、包皮布、纸箱子和木箱子包装好,专门寄给在广西生活的女儿马景雯。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是很执着于那份回乡礼呢?


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何志华说,回乡是人们内心一份放不下的乡愁。给家人精心挑选的各式礼物已经不像几十年前准备起来那样难了,现在坐在家里,回乡礼也能收到了。而回乡大多数人还是讲究一点气氛的,一份礼物让家人看在眼里,那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心意。


02

美好寓意一路带回家 


小编先来到火车站,在人流穿梭的天津西站,各种包裹、皮箱成了每个人的标配,也总是那样显眼。行囊中,都是大家精挑细选的过年礼物。


地点:天津西站

在天津从事网络安全一年半时间的赵女士,老家在山东临沂一个县城里,这次的回乡礼是各种花馍,寓意多子多福、幸福平安。有了这些面点,家里人过年就不用再做了。她说逢年过节都会带一些香油和麻花这样的天津特产。让她这几年记忆犹新的礼物是有一年给爷爷带过的酥糖,爷爷很感慨说孙女没白养。她也希望在大城市多学一些本事,将来有机会回乡做些有意义的事。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记者还看到一对年轻的情侣也在候车中。男士是一位电器工程师,在天津工作三年了,老家是河北唐山农村的。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他和女朋相处几年下来,已经像家人一样了,现在准备礼物也不像最初见家长那样,必须带一些贵重的烟酒。今年俩人商量后决定去女友家四川德阳过年了,选择一些更实用、更生活化的回乡礼,除了年前已经寄走一部分礼物外,随身携带的是俩人精心挑选的天津麻花和海鲜。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在一整排20多位农民工的座位前,记者看到他们的行李都码放在一起,大家一起有说有笑的,他们这是有什么高兴的事吗?小编很好奇地走上前寻问起来。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原来他们一行几十人都是从四川绵阳到天津大学做建筑工程的,务工一年天天与水泥砂子打交道,虽然很辛苦,不过一年下来,每个人都赚了10-20万元,收入还可以。年前,为了让家人过好年,早早就把这些钱打款回家,就不用再专门买礼物了。来自绵阳镇的刘斌说,不错的收入就是今年带给家人最大的回乡礼

刘斌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让小编也是极为感慨。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地点:天津滨海机场

小编又来到机场,在天津滨海机场的候机楼里,小编一眼就看到,一个小型行李车上放满了天津特产麻花,远远看上去红彤彤的,很是喜庆。同一航班的马女士还告诉记者,她们是浙江宁波人,年前此行特地来天津游玩两天,专门体验了天津之眼,观看了大爷跳水,了解了天津风土人情。听说天津麻花是这里的特产,就专门花了200多元选了一些,要给自己的外婆尝尝,她估计外婆会非常开心。

受访人马女士和同伴

(图源:中国三农发布记者摄)


在机场,小编还遇到北京美团总部工作在天津转机的傅颖。她告诉小编,二十多年前,村里没有卖衣服的,她的父母给爷爷奶奶买的回乡礼多是衣服鞋子之类;再后来的家电下乡热潮,她家给爷爷奶奶带的多是大到电视、洗衣机,小到老年平板、小厨宝之类的各种家电;等傅颖工作几年挣钱后,她带的礼物从小点心到各种金饰品就更为讲究了。爷爷奶奶还说,以后不用花钱了,把自己带回来就好,你们回来就是最好的回乡礼。

傅颖的爷爷奶奶(受访者提供)


小编一路奔波到浙江,途中碰到一位公司负责人饶晓华。他今年40岁,离开家乡已有20多年了。他感觉这几年回乡礼变化最大,以前父亲喜欢抽烟、喝酒,他就会置办一些好烟好酒塞满后备箱,回家过年。可是现在父母岁数大了,他的回乡礼不再满足于准备的生活物件,而是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比如,他会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关注老人生活是否便利,比如把电视机改成音频大一点的,为父母配配老花镜,带父母去医院体检啥的。他会用更多的时间陪父母坐下来聊聊天,带他们去周边走走。

对于礼物的变化,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令兵认为,从这几年回乡礼的差异来看,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随着物流的发展,好多人回乡会选择提前将回乡礼寄回家,因此大包小包拎回家的现象少了。有些暖心的游子还会给父母、家人在养生方面多消费,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其实,无论你带了什么、带了多少,都是一片心意。回乡礼的变迁,变的是礼物,不变的是心意。


即使今年一时回不了家,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是牵挂。最重要的是蕴含着你对家人的爱。

除夕刚过,一家人每年最主要的一次大聚会,你的那份回乡礼是否成了大家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一份回乡助力?


新春之季,祝大家蛇年好运,顺心顺意!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优质内容

中国三农发布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官方投稿邮箱:zgsnfb@126.com(投稿请标明时间、地点、投稿人联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