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报-欧浪时评1月10日(马德里 柳传毅) 在探索文化差异话题上,许多西班牙媒体喜欢从外文抖音的华人网红里寻找素材,援引华人网红的说法来阐述中西文化之间的不同。西班牙《ABC》今日的一则报道说:“一位定居西班牙的华人对我国的教育很果断…”。
《ABC》说,中西文化差异显著,涵盖价值观、风俗习惯、交流方式、饮食和社会理解等领域。两国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个不同文明的特殊性,中国文化深受儒道佛三教影响,提倡和谐、集体主义等价值观。因此,在中国,家庭和社区往往比个人利益更重要。而西班牙的文化价值观则与天主教有着深厚联系,这影响到家庭等层面,也体现出个人主义。
对此,在抖音TikTok有50多万粉丝的华人网红sifushun评论了两国在教育和心态方面的差异。Sifushun在视频里说:“在西班牙,人们的问候是‘你好吗?’,在中国则是问‘你吃饭了吗?’。这体现了每种文化的伟大策略和心态”。Sifushun认为欧洲历史以征服为标志,“必须靠入侵来发展强大。”而相比之下,中国“更早地提倡农业”,这直接影响到这个亚洲国家的心态:“农业涉及播种,涉及与他人和谐,实现自我和谐。”在西班牙,“看到的是以对抗实现强大”,而受到孔子哲学和周朝价值观影响的中国,“看到的是和解、相互尊重。”
《ABC》还说,在另一个视频中,Sifushun以另一个细节说明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用圆桌子吃饭,欧洲人则用方型桌子。欧洲人喜欢把食物分开各吃一份,而中国人则把所有的菜盘放在中间,大家一起享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把事情分开。但我们可以利用在不同的心态:把对你没用的有毒之人安排在方桌子,而慷慨之人则围坐在圆桌子,因为这些人认同你的价值观。”《ABC》不评论这个华人的观点,也不置可否,只是借网红之口介绍文化差异。
华人网红的说法对吗?周朝以来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个华人网红的一些说法很对。中国历朝都重视“劝农桑”,我们的人文始祖神农氏、后稷或黄帝被尊奉为农神。“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主要经济政策,朝廷将农业视为本业,商业视为末业。历史文献里,不少皇帝会在某日子亲自下田种地,称之为“天子耕籍田”,这是万乘之主亲自耕种以鼓励农业。春秋时管仲推行重农抑商,商鞅也是如此主张,《韩非子》指出“农为本务、商为末作”,《韩非子》甚至把商列为“五蠹”(五种害虫)之一,荀子认为农业可使“国富”,而工商会使“国贫”。这样的抑商政策直至鸦片战争后才改变。但为何“抑商”?可能与商人所有的自私和利欲心有关,而这些又不利于集体主义和破坏了社会和谐。
华人网红的意思是重农理念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相尊重,而“互相尊重”更是中华文化精神里始终秉持和信守的原则。而对比的是,西方更多的是个人主义,于是,西方秉持的是通过“入侵”来让国家强大。
华人网红的一些说法也许不对
华人网红说,西方吃饭用方桌,中国则圆桌,这恐怕不完全对,尽管现在的中国餐馆很多是大圆形桌子。不过,中国传统而言,应该以方型桌子为主,这与中国传统讲究“严整、方正”有关,而且与家庭和社会伦理里需遵守的尊卑长幼有关,因为中国传统讲究“座次”,但圆形桌子则无座次尊卑之分。实际上,圆桌文化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圆桌骑士”传说,并因此衍生出如今还奉行的、座次不分高低的“圆桌会议”。
另一个趣闻是,这个华人提到中西之间的问候寒暄方式的差异,确实,西班牙人是开口就问“你好吗?”,虽然中国人也这样问,但中国人见面时问对方“吃饭了吗?”非常流行,也可能被西方人纳闷为何古怪到问我“吃饭了吗?”。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美德,是一种关怀对方的表现,言下之意实际也是关心你的日子过的好不好,其实也是中国文化里共享有无、互相敬重、关心的美德,例如中国人吃饭时迎来不速之客,一定会邀请客人一起就餐。“吃饭了吗?”其实与“你好吗?”类似。不过,我们中国人通常是遇到熟悉的人才问“吃饭了吗?”,对陌生人通常不这样问候。
总而言之,这个华人网红值得点赞,因为他宣扬的是“中国人秉持和解和相互尊重”。
(欧浪新闻信息来自西班牙政府官方、埃菲社及世界报、国家报等当地主流媒体)
推荐阅读
【欧浪】谨防在家工作赚数千欧元骗局 西班牙男子被骗两千多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