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联发布2023年全球互联网运行数据(包括蜂窝网络)

文摘   科技   2024-04-21 22:14   瑞典  

国际电信联盟ITU最近公布了2023年全年网络运行的各类数据,我们汇总一下其中的骨干内容供大家参考。从数据所提供的整体信息趋势来看,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已上网,到2023年将新增约2.8亿互联网用户。世界各地的互联互通正在取得进展,但速度不同。 平均而言,连接最少的国家的连接增长速度往往快于其他国家,但基数较低。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总体水平会赶上或跨越。而在我们努力实现普遍互联互通的目标时,必须解决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以及人口之间的数字差距。 新技术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新的鸿沟,5G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首次发布的全球信息显示,高收入国家89%的人口已被5G覆盖。 在低收入国家,仅覆盖百分之一的人口。 事实上,3G(甚至不是4G)迄今为止仍然是最贫穷国家最流行的移动宽带技术,这些国家仍有超过20%的人口无法连接网络。负担能力是连接的重要推动因素,互联网对于所有地区和所有收入群体来说都变得更加负担得起。 然而,在低收入国家,入门级移动宽带签约的典型价格相当于平均收入的9%,这一比例比高收入国家高出20 倍。 在许多国家,即使有固定宽带互联网,其价格也极其昂贵。 固定宽带技术扩展了我们的数字能力,因为它是互联网数据密集型应用所必需的。事实上,这里发布的互联网流量估计显示,尽管移动宽带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且价格更加实惠,但固定宽带仍占全球流量的83% 这凸显了投资固定和移动宽带基础设施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在数字化发展中至关重要。 ITU的成员国和合作伙伴以及所有致力于实现普遍且有意义的互联互通的利益相关者都依赖数据。 凭借强有力的证据和全球影响力,国际电联的报告仍然是加速全球数字化普及的强大宣传工具和基础。这里就分几个维度展示下具体数据:

下面我们将把数据信息一一道来,

第一,全球使用互联网的个体统计

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约67%的人口(即 54 亿人)已上网。 这意味着自2022年以来增长了4.7%,高于2021年至2022年记录的3.5%。2023年离线人数预计将减少至26亿,占全球人口的33%。互联网的使用仍然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2020年,高收入国家90%的人使用互联网。而到2023 年,这一比例微升至93%,更接近普及。而在低收入国家,27%的人口使用互联网,高于2022年的24%。这一66个百分点的差距反映了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宽度。在低收入国家,互联网用户数量自2020年以来增长了44.1%,仅去年一年就增长了 14.3%。 这是令人鼓舞的,但它是根据非常低的初始用户数量来衡量的。 相比之下,同期高收入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仅增加了1.1%,尽管考虑到该国家/地区每100人中有93人已经上网,这一数字也在意料之中。 这个数字不太可能达到100,因为有些人永远不想连接上网。在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和美洲,87%至91%的人口使用互联网,互联网已接近普遍使用(出于实际目的定义为互联网普及率至少为95%) 。 阿拉伯国家和亚太地区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分别为 69% 和 66%)使用互联网,与全球平均水平一致,而非洲的平均水平仅为 37%。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内陆发展中国家中,普遍连接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前景,这两类国家分别只有35%和 39%的人口上网。

按照地区统计的使用互联网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这里的区域是按照ITU官方划分的):

第二,各个地区按性别统计的使用互联网的比例

如下面两个图所示:

下图是性别平等分数按照地区的百分比,

性别平等分数的计算方式为使用互联网的女性比例除以男性比例。分数小于1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而分数大于1则表明相反。当分数介于0.98至1.02之间时,认为已实现性别均等。

在全球范围内,70%的男性使用互联网,而女性的这一比例为65%。这意味着到2023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男性人数比女性多2.44亿。当性别平等分数(定义为使用互联网的女性比例除以使用互联网的男性比例)介于 0.98 和 1.02 之间时,即实现了平等。 世界人口一直在缓慢地走向平等,得分从2019年的0.90上升到2023年的0.92。然而,性别平等得分仅提供了性别鸿沟的部分情况,因为它代表了两个百分比的比率。 例如,虽然女性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但她们在全球离线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成比例且不断增加:女性非互联网用户数量目前比男性非互联网用户多出17%,高于2019年的11%。一般来说,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地区的性别平等得分也最高。 在美洲、独联体和欧洲,性别均等已经实现或接近实现。 亚太地区的得分现已超过0.9分。 阿拉伯国家地区的这一分数进步最为强劲,该地区的分数从2019年的0.79 提高到 2023年的0.87。

非洲地区尽管有所改善,但仍大幅落后于其他地区,大约十分之四的男性和十分之三的女性使用互联网。尽管最不发达国家近年来在互联网使用和性别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互联网使用水平仍然较低,性别均等分数也较低。自2019年以来,内陆发展中国家在性别平等方面仅取得有限进展。性别平等分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往往是相关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例外,该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互联网。尽管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比联系最紧密的国家组低25个百分点,但它们已接近性别平等 (0.97)。2019年,女性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于男性(得分为1.02)。

第三,青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统计

下图是按年龄组划分的使用互联网的个人百分比(2023 年)。

实际数据是近80%的15至24岁之间的人使用互联网。比其他人口 (65%) 高出14个百分点。 这种代际差距在过去四年中一直稳定,并且在每个地区都存在。 当至少95%的人使用互联网时,就被认为实现了普遍性,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中的这一年龄组已经达到了普遍性。相对而言,在低收入国家,15至24岁的人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几乎是这些国家其他人的两倍。 虽然这是所有收入群体中最大的使用差距,但自2019年以来,这一差距已经缩小,当时低收入国家15至24岁的人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是其他人口的2.5倍。

第四,城乡互联网使用情况

数据显示,最贫穷国家的城乡互联网使用差距依然存在。

到2023年,全球将有81%的城市居民使用互联网,而农村地区的这一比例仅为50%。以两个百分比之比衡量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几乎没有改善,从2020年的1.7上升到2023年的1.6。毫不奇怪,在高渗透率地区,城乡差距最小:这一差距在欧洲几乎已被缩小。 美洲和独联体地区的这一比率为 1.2,亚太地区为1.5,阿拉伯国家地区为1.6。 自本世纪初以来,所有这些地区的进展都很有限。 在非洲,差距仍然很大:到2023年,57%的城市居民使用互联网,而农村地区的这一比例仅为23%,这一比例为2.5(2020 年为 2.9)。不同收入群体的城乡差距差异很大。 高收入国家的这一差距几乎已被缩小(比率为 1.1)。 相比之下,低收入国家的差距仍然很深:生活在这些国家农村地区的人不到五分之一(17%)使用互联网。 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们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几乎是城市地区的三倍。 这表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被放大。在农村地区。 低收入城市地区与高收入国家城市地区之间的互联网使用差距为48个百分点。 两组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率差距为71个百分点。城市地区互联网使用率与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率的比率如下图所示:

第五,签约用户数量

签约宽带用户继续强劲增长,下图是全球每100名居民签约量。

截至2023年,每100名居民拥有111个移动蜂窝用户和87个移动宽带用户。过去五年,移动宽带用户增长了27%,是移动蜂窝用户增长率(7%)的四倍。固定宽带用户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6.7%。 固定电话用户继续稳步下降。 自2005年以来,固定电话普及率下降了一半,从每 100 名居民20人减少到11人。

签约量的年增长率(百分比)如下:

移动蜂窝用户数量现已达到89亿,超过了世界人口。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每100名居民约有130名移动蜂窝用户,是低收入国家(每 100 名居民 65 名)的两倍。在这些地区中,独联体的普及率最高,每两人签约近3份(每100名居民149份),是非洲普及率(每100名居民92份)的 1.6 倍。移动宽带普及率的地区差异也同样明显:美洲地区每100名居民 116名用户的使用率是非洲地区(每100名居民48名)的两倍多。

各地区每100名居民的移动蜂窝电话用户数 (2023 年)如下:

按地区每 100 名居民活跃移动宽带签约量 (2023 年)如下:

固定网络签约的渗透率远低于移动网络,因为固定连接通常由家庭中的多个人共享。尽管如此,各国之间获得固定连接的不平等远远高于移动连接的不平等。固定连接在高收入国家很常见(每100名居民39个签约),但由于价格高且缺乏基础设施,在低收入国家几乎不存在。


第六,ICT服务的承受能力

ICT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变得更加实惠,下面是纯数据移动宽带 (2GB) 价格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

面是纯数据移动宽带 (5GB) 价格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

固定和移动宽带服务变得更加经济实惠的趋势在2023年继续。两个连接基准,即纯数据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在世界所有地区和地区都变得更加经济实惠。所有收入群体。移动宽带的全球中位价格从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的1.5%下降至1.3%,而固定宽带篮子的全球中位价格从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的3.2%下降至2.9%。尽管如此,负担能力不足仍然是互联网接入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低收入经济体中。 高收入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与高收入经济体的价格相比,移动宽带的价格在中低收入经济体中要低5.5倍,在低收入经济体中要低20倍以上,在低收入经济体中,固定宽带签约(如果有的话)费用相当于平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联合国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负担得起宽带,负担能力的定义是以低于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百分之二的价格提供宽带接入。 在有数据的情况下,188个经济体中有114个在 2023 年达到了纯数据移动宽带篮子的负担能力目标,比2022年多了11个。178 个经济体中有71个达到了固定宽带的目标。 宽带与2022年的数量相同。62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在2023年达到宽带委员会负担能力目标,无论是两个篮子之一。 由于134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的大多数仍高于该目标,实现该目标仍然是一个挑战。

第七,ICT技能

ICT 技能的自我报告是主观的。 然而,ICT技能的衡量标准是个人最近是否进行了某些需要不同类型技能的活动。 假设执行这些活动意味着一个人具有一定水平的所需技能。 活动分为数字技能的五个领域:

  1. 沟通/协作; 

  2. 解决问题; 

  3. 安全; 

  4. 内容创作; 

  5. 信息/数据素养。

尽管数字技能对于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福祉非常重要,但数据仍然非常缺乏。只有83个国家提交了数据,而且很少涉及所有技能领域。根据这一有限的数据集,与信息/数据素养相关的技能最为普遍,中位数为56%,大多数国家的平均值在33%至69%之间。沟通/协作是第二普遍的(中位数为 51)。问题解决 (36)、安全 (34) 和内容创建 (25) 的中位数要低得多。

按技能类型划分的拥有 ICT 技能的个人百分比(2019-2022 年)如下:

分析这些数据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不同国家报告的技能范围。在提供至少三个技能领域数据的70个国家中,58个国家报告多个领域的平均水平至少为 25%,32个国家报告多个领域的平均水平超过50%,只有两个国家报告多个领域的平均水平超过75%。 提供数据的国家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但它们在总体互联网使用中所占的中位数比例高达8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使用互联网的个人与具有数字技能的个人之间的差距表明,许多人可能在使用互联网时无法充分受益于互联网或避免其危险。

第八,手机终端拥有量

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拥有手机。

使用互联网的个人与拥有手机的个人的百分比(2013-2022)如下所示:

移动电话是最常见的互联网终端,因此移动电话的普及是互联网普及率的良好指标。然而,这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因为除所有者之外的其他人也可以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例如,孩子偶尔使用父母的手机),并且有些人拥有功能手机只签通话业务。

下图是拥有手机的个人百分比(2023 年):

数据显示,平均而言,在每个地区和每个收入群体中,拥有手机的个人比例均高于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到 2023 年,全球 10 岁及以上人口中 78% 拥有手机,比使用互联网的个人比例高出 11 个百分点。由于过去三年互联网使用量的增长明显超过了手机拥有量的增长,所有地区的这一差距都在缩小。在美洲、独联体和欧洲,互联网普及率平均超过80%,手机拥有率仅比互联网使用率高出不到5个百分点。 亚太地区的差距为9个百分点,阿拉伯国家地区的差距为14个百分点。 在非洲地区,63%的人口拥有手机,但只有37%的人使用互联网,差距达 26 个百分点。手机拥有量方面的性别均等差距与互联网使用方面的性别均等差距相当。 在全球范围内,手机拥有量的性别平等得分略低于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平等得分(即,女性偏向)。 与互联网的使用一样,过去三年的进展也参差不齐。 女性拥有手机的可能性比男性低约8%,低于2020年的10%。在没有手机的人群中,女性人数比男性多 35%。

手机拥有量的性别的parity score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性别parity score的计算方式为拥有手机的女性比例除以男性比例。分数小于1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拥有手机,而分数大于1则表明相反。如果分数在0.98至1.02之间,则实现性别均等。手机拥有量这里是指10 岁或以上的个人。

第九,移动网络覆盖

5G现已覆盖全球近40%的人口。虽然绝大多数为陆地覆盖。

按移动网络类型划分的人口覆盖率(2015-2023)如下图所示:

在许多国家,老一代移动网络正在被淘汰以支持新一代网络。5G通过以超低延迟连接机器、物体和设备来实现数字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具有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大多数计划在2025年12月之前关闭3G网络的欧洲运营商以及亚太地区的运营商都是如此。然而,在一些国家,路径不太清晰,主要是因为2G和3G网络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在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这两种技术仍然是重要的通信手段。在这些国家,5G 部署和采用的主要障碍包括高昂的基础设施成本、设备负担能力和监管障碍。自2019年开始商业部署以来,5G覆盖范围已扩大到2023年将达到世界人口的40%。然而,分布仍然非常不均匀。 虽然高收入国家89%的人口已被5G网络覆盖,但低收入国家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 欧洲拥有最广泛的5G覆盖范围,覆盖了68%的人口,其次是美洲地区(59%)和亚太地区(42%)。 阿拉伯国家地区的覆盖率达到12%,独联体地区 (8%) 和非洲地区 (6%) 的覆盖率不到 10%。4G 覆盖了世界90%的人口,在无法使用5G的地方,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然而,55%无法使用4G的人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虽然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95%的人口已被4G或以上覆盖,但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下降至39%,其中3G仍然是主导技术,而且往往是唯一可用的技术。 连接到互联网。如今,世界上95%的人口都可以使用移动宽带网络。 事实证明,缩小“覆盖差距”(即覆盖移动宽带网络仍无法覆盖的剩余5%)非常困难:自2018年跨越90%的门槛以来,全球3G覆盖率仅增加了4个百分点 。 在非洲地区,这一差距正在缩小,但仍然相对较高,为16%,主要影响中非和西非的人口。对于最不发达国家和内陆发展中国家18%的人口来说,移动宽带仍然遥不可及。

按移动网络类型划分的人口覆盖率(2023 年)如下图所示:

按位置分解数据表明,几乎所有城市地区都在移动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内(请注意,尚无法按位置估计5G覆盖范围)。此外,还覆盖了高收入经济体农村地区98%的人口。这意味着几乎每个无法接入移动宽带网络的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按移动网络类型和覆盖区域划分的人口覆盖率(2023 年)

第十,互联网流量

前面也提到过,尽管移动宽带兴起,但固定宽带仍占所有流量的83%。下图分别展示了两类流量(移动和固定)的情况(这里按照EB展示,1 Exabyte = 1012 megabytes):

国际电联估算了2022年的移动和固定宽带流量速率,以便计算全球和区域总量。在这种情况下,流量是指最终用户互联网流量。据估计,到2022 年,全球移动宽带流量将达到913 (EB),是2019年流量 (419 EB) 的两倍多。 固定宽带流量速率预计将从2019年的1991 EB 增加到2022年的4 378 EB(几乎是移动宽带流量的五倍)。 2019年至2023年间,移动和固定宽带流量估计年均增长30%,其中2020年新冠大流行开始时达到峰值。大流行后流量增长在2021年期间放缓到2022年:移动宽带流量增长 22%,固定宽带流量增长 10%。固定宽带仍然是大量互联网数据使用的首选服务。 疫情期间,相当一部分移动流量通过使用家庭WiFi连接的固定网络进行了重新路由。 2020年,固定宽带占所有互联网流量的96.6%。 2022年,移动宽带流量份额从3.4%增加到4.2%。

2022年,全球每个签约的月平均固定宽带流量达到257GB,而每个签约的移动宽带平均流量为11GB。尽管2019年至2022年期间,每个签约的固定宽带流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但这一平均增长速度显著放缓,从2021年到2022年仅增长了3%。相比之下,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升级、5G网络部署以及需求增加,2019年至2021年间,每签约移动宽带流量每年增长 26%,且仅出现相对较小的放缓,再增长17%。 2021年至2022年期间将增加100%。每个签约的移动和固定宽带流量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在美洲,固定宽带签约每月产生326 GB的流量,而非洲为130GB。 移动宽带流量的差距甚至更大。 在非洲,每个签约的月平均移动宽带流量达到 1.9GB,大约比世界平均水平(11.2 GB)低六倍,比独联体地区平均水平(15.1 GB)低八倍。互联网流量的差距与收入水平有关。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固定宽带签约的月平均互联网流量急剧上升,从低收入经济体的每个签约用户161GB增加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每个签约347GB。 对于移动宽带,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产生的平均流量非常相似,约为每月10 到12GB,这与低收入经济体 (1.3 GB) 几乎相差十倍。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与固定宽带服务相比,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的移动宽带计划通常设有数据限额上限,从而有效地施加了供应方限制。最不发达国家的固定和移动宽带流量平均用户数分别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3%和29%。 就收入和基础设施而言,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更加多样化的国家集团,其中包括固定宽带普及率较高的新加坡和最依赖移动服务、每用户固定宽带流量高于平均水平而移动服务低于平均水平的最不发达国家。 每个签约的宽带流量。


本文结束,感谢阅读!


坐而论道,好好读书!


5G6G网络与协议
1. 5G网络结构,流程,协议学习与研究 。 2. 2G3G4G5G协议及互操作。 3.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4.IP网络。 5. 6G网络预研信息。 6. AI/ML (本号部分内容转自通信业界公开发表的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去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