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把成长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孩子

教育   2025-01-20 23:19   四川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讨厌写作业?

平时好好的,一让他写作业:

不是拖拉磨蹭,就是脾气暴躁。
啃橡皮,咬笔头,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简单的题目,错了又错,还委屈掉泪。
这节奏,真的会把老母亲们逼疯。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啥这么讨厌写作业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写作业的体验真的太差了!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总是催骂、唠叨、抱怨,甚至怒吼。

写完作业,又觉得孩子拖延,错得多,不停埋怨。

所以,写作业痛苦、内驱力不足,是不是很正常?

想让孩子自驱力爆棚,家长就要在写作业的不同阶段,做好辅助。

01

写作业前期:强化“主人翁意识”,增强内驱力

很多孩子还没开始写作业,家长就在旁边唠叨:

赶紧写,别拖到睡觉写不完。

上次错的题,你记住了吗?

写不完,今天别看电视了。

......

心理学家说:孩子在心理戒备下写作业,会建立起痛苦的条件反射。

这种做法,会给孩子一种暗示:

我写作业,是为了完成你的任务。

日本“行为科学之父”石田淳,在《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书中说:

很多孩子绝不是讨厌学习,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职责不是过度干预。

不是强迫催促,也不是简单地将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

真正的负责,是通过科学的行为管理方法,引导孩子自觉学习,增强学习内驱力。

前段时间,我去当老师的朋友家玩。

我发现,她儿子要写作业了,她看都不看。

我有点惊讶,问她为啥不陪着孩子一起,她说:

“他自己的作业,他能负责好,不懂的我再去辅导。”
表面看,她是对孩子不管不顾。

实际上,正是通过科学放手,把作业主动权还给了孩子。

自驱力从来不会无中生有,它只会在一个人感到自主性强的时候迸发。

尤其是写作业前期,不要在心理上,让孩子产生畏惧和退缩。

想让孩子,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家长要学会闭嘴,孩子自己对作业负责。

02

写作业中期:切割学习时间,增强专注力

你知道,为什么一道题,孩子可以墨迹半小时吗?

有时候,真的不是他不会做,而是你陪得太久

这就类似于,你在工作时,领导在你旁边盯着。

本来一小时完成的活儿,硬生生拖成了三小时。

所以,等孩子真正开始写作业,家长除了要闭嘴,更切忌死盯

我表姑,就是典型的“作业监工”

她的大孙子今年上三年级,每天晚上,都要写到十二点多。

有一次,大孙子单词拼不出来,表姑带上老花镜一起学。

祖孙俩从晚上八点开始,连续3小时没休息。

终于把一单元的单词学完,结果双双崩溃。

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休息,大脑才能提升效率,专注力才能上去,否则就是白耗时间。

想让孩子提升效率,首先要合理利用时间。

这里,可以让孩子试试“番茄闹钟法”:

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

休息的时候,孩子可以喝喝水、吃吃水果,也可以和家长说说话。

休息完之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学习即可。

切割学习时间,绝不是为了打断,而是让大脑得到缓冲。

教育专家说得好,学习重在质,而非量。

家长的引导作用正在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适度陪孩子一起休息。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体验感,比学了多久更重要。

03

写作业结束:给予正向反馈,减少负面体验

孩子终于写完作业,我们的任务还没结束。

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孩子都写完作业了,心情还是不快乐?

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到良好的正向反馈。

如果孩子完成太快,你可能觉得不认真,甚至给孩子“加作业”。

如果孩子做太慢,你也可能会抱怨孩子笨,浪费这么多时间。

这种负面反馈,会让孩子对写作业这件事,充满排斥和恐惧。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仅靠一句赞美,我就能很好得活一星期。

积极的语言力量,比我们想象中的作用要大!

每次女儿写完作业,我都会表扬类似的话:

“哇,你竟然独立完成了一整套试卷,也太厉害了吧!”

我这么说,女儿反而更有干劲了:

“我下次还可以做得更好,不信走着瞧!”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夸奖。

但是,夸奖本身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不要让他觉得,一写作业就没好事!

写作业结束,要着重给予孩子情绪价值。

正向的反馈比如鼓励、夸奖,都可以减少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的负面体验。

孩子负面体验减少,最终愉悦感,才更容易形成正向循环,爱上学习。

04

学习是孩子的必经之路,写作业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是陪伴者,更是引导者

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及时给予正面鼓励。

我们才能助力孩子,跨越对作业的畏惧,点燃学习的热情。

正如李玫瑾所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我们用智慧引领,孩子才能真正摆脱坏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个在看,为孩子的未来播撒希望与动力的种子。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

明教育
本质、实用、前瞻。直击明相,追求真理。 摒弃功利,知行合一。 真心做真教育, “只要磕不死,就往死里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