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嘴上都有条拉链:孩子这个底线家长千万别碰!

教育   2025-01-19 21:23   四川  

昨天在抖音刷到了一段“妈妈当众狠批孩子”的视频,看完之后五味陈杂。



视频中,女孩站在桌旁低着头,母亲正在一旁检查作业。


“为什么同样的题,别人会你就不会”

“你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天天在想什么”

“你委屈什么呀”“你是不是最笨的”

“你不知道你们老师天天在群里艾特我,说我对你不上心”



连珠炮似的话语让小女孩手足无措,只能低声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对不起有什么用啊?”

“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又会唱歌,学习又好,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啊!”



妈妈的情绪逐渐暴躁,说罢便拿着手机离开了座位,独留小女孩在原地默默哭泣。


坐在角落的一位陌生客人目睹了全程,他悄悄对女孩说:“宝贝你一点都不笨”



小女孩略带疑惑的回复:“真的吗?叔叔。”


叔叔也泪眼婆娑,坚定地竖起了大拇指说:“真的,你很棒宝贝。”



不知道那一刻小女孩的心里在想什么,但能感受到她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


那道因为妈妈批评的言语划出的小小伤口,被温暖地治愈了。


这个小女孩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陌生叔叔愿意为她竖起大拇指,但还有很多没被肯定的孩子,只能在漫长的时光里孤独地治愈自己。


01

之前知乎曾有人提问:有没有被父母骂到自卑的时候?


几百位网友留下了相似的回答。


网友@少女前线的回答更是令人心惊:“有过,甚至想到要zs(自杀),因为怕死就放弃了”



很多家长觉得,管孩子不就是要严格点吗,犯错误不批评那不是害了孩子吗,老话还说“知耻而后勇”呢!


可实际上,被一直批评的孩子可能会减少错误,但却会变得胆怯、自卑和自我怀疑。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朗读者》上分享过自己的童年经历。


在董卿的记忆里,父亲对她一直十分挑剔,经常前一秒正在餐桌上吃着饭,后一秒父亲的批评就开始了。


节目中她坦言:“我要比别人做得好很多,我才会觉得踏实。如果我跟别人差不多,我就会很没有安全感,我就觉得我不行”。



即使已经和父亲和解多年,但因为童年时期不被认可的印象太过深刻,董卿的心底至今缺少安全感。


和董卿父亲类似,现在很多父母信奉打击式教育,觉得认可和鼓励会让孩子“飘了”,坚信自己的“刀子嘴”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曾说:“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所以当父母在喋喋不休地指责时,孩子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做不好事情,不配得到父母的爱,由此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正如某位网友所说:“父母一句话,让我自卑30年。虽然长大了,骨子里依然抬不起头。总觉得自己不配。”



02

我们当父母的要坦然接受一个现实,就是世界上没有100%完美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与其暴跳如雷打骂孩子,不如多点包容和耐心,弯下头低下腰告诉孩子:再努力努力,你可以。

“抗疫战士”钟南山的母亲就是很好的例子。

钟南山再一次采访中说:一生中最难忘的就是母亲的鼓励。如果没有母亲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自己根本不会有如今的成就,可能会寂寂无名亦或是一直消沉下去。


钟南山院士回忆,自己幼时贪玩,学习成绩也很差,逃课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在一次考试里,他居然拿到很好的分数。

将成绩单递给母亲时,母亲对他说:“南山,你还是行的啊!”

一句简单的鼓励,触动了钟南山的心: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原来我也能够被表扬,被鼓励,被信任。经此一事,他一改往日贪玩,重新扎进书本中。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医学院,在父母亲的熏陶下,他选择医学专业,立志要像父母亲那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从普通到不凡,钟南山跨越的关键或许就在父母的话语。

没有指责批评,没有打骂羞辱,母亲用无条件的爱与鼓励,为他铺下了光明的成长之路。


03
心理学家说,一个自身价值被肯定的孩子,心里会非常踏实,才有能量面对全世界。

但如果父母开口闭口都是否定孩子的能力,打击孩子的自尊,只会给孩子带来羞耻、自卑,和一辈子难以治愈的伤疤。
 
聪明的家长都会给孩子一点成长的时间,相信他们可以在关爱和引导中学会自省,最终长成你所期待的样子。


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
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
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

明教育
本质、实用、前瞻。直击明相,追求真理。 摒弃功利,知行合一。 真心做真教育, “只要磕不死,就往死里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