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钱包,防诈秘籍!

文摘   2024-11-21 22:59   广东  

编者:最近,阿宝精心搜集并整理出了一篇篇幅超长的文章,细细统计之下,竟长达 20618 个字!这犹如一场文字的马拉松盛宴,我在其中纵情驰骋。每一个字都宛如在娓娓诉说着一个故事。在完成这篇长文之后,心中感慨万千,不得不感叹,为了守住钱包,自己也真是够拼的了。


网络诈骗:警惕无形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一、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危害
如今,网络诈骗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前几日,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只因轻信了网络上的虚假理财信息,便贸然投入大量资金,最终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还有人在接到陌生电话后,被骗子以五花八门的理由骗走了多年的积蓄。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实在让人痛心不已。💔
网络诈骗分子常常善于伪装成各种身份,精心编造出各种极具诱惑性的谎言。他们有可能假冒公检法人员,宣称你涉嫌违法犯罪,进而要求你转账以配合调查;也有可能以低价出售商品、提供高额返利等作为诱饵,引你上钩。😈
我们务必要高度提高警惕,陌生链接坚决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二维码绝对不要扫描,但凡涉及钱财的事情一定要慎之又慎。倘若遇到可疑情况,应多与家人朋友商量探讨,或者及时向警方咨询求助。👮‍♂️
让我们携手共同行动起来,大力增强防范意识,远离网络诈骗的陷阱,牢牢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网络诈骗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愈发变得猖獗起来,其危害程度日益加深,给个人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个人层面来看,网络诈骗常常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比如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检察院通报的一起系列网络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年仅 20 岁,他凭借虚构数码产品订单的手段,成功骗取了多名受害者的大笔资金。在这起案件中,共计涉案金额高达 36 万余元。受害者们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后,内心往往会承受极大的痛苦,他们可能会陷入焦虑、自责、愤怒等负面情绪之中,心理上的创伤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
在社会层面,网络诈骗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一方面,它极大地加深了社会信任感危机,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就像网络诈骗案件一旦发生,涉案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如此庞大的经济损失,给群众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当公安机关未能及时侦破案件或者未能成功追回受损财物时,群众对公安机关会产生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处理,就会严重影响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有的群众甚至会产生对社会的极端报复心理,从而滋生出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产业化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上下游产业式的地下产业链。从诈骗的策划、实施,到资金的转移、洗白,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据公安部消息,2023 年 1 至 11 月,全国齐心协力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39.1 万起,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抓获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自 8 月以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连续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网络诈骗的手法极为多样,并且还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型诈骗手法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给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携手共同应对网络诈骗带来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近期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公安局破获网络刷单诈骗案:2024年11月14日14时许,鄂托克前旗公安局刑侦大队接辖区一居民报警称其在网上刷单被骗。接警后,刑侦大队立即成立专案组,通过对涉案资金流、信息流、网络流的研判分析和甄别筛选,于当日16时许准确锁定转账卡号所属人员信息,并紧急止付12万余元。当日18时许,专案组梳理出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信息,锁定1名犯罪嫌疑人员的位置,并在河南省郑州市将该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大柴旦行委公安局破获网络贷款诈骗案:2024年10月22日,一货运司机李某某报警称其通过手机短信中提供的网络链接下载APP软件进行网络贷款,后被以录入银行卡号错误导致账户冻结为由,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5万余元。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刑警大队经分析,摸清涉案人员身份,发现其多次在河南、陕西、江苏流窜作案,并通过“飞机软件”以网络购买手机方式洗钱。在相关公安局协助下,成功侦破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

文水公安破获炒股诈骗案:2024年7月,文水公安接到辖区居民杨某报案,称其在网上被以炒股的方式诈骗170万余元。办案民警经对涉案资金链分析梳理、调查取证,于11月14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将有重大作案嫌疑的李某抓获。

武汉洪山警方打掉线下投送服务犯罪团伙:2024年10月23日,武汉洪山区的柳婆婆因收到快递中的刮奖卡片,扫描二维码下载刷单返利app,先后4次被骗76万余元。10月29日下午柳婆婆报警后,民警通过调查送货车辆及相关线索,于10月30日上午在一辆货运车内埋伏,抓获前来取行李箱的犯罪嫌疑人汪某,并截停嫌疑车辆抓获付某,查获19余万元赃款。

大庆警方破获两起雇佣他人取现诈骗案:大庆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接到线索,有人以虚构受害者家属出车祸急需用钱的方式多次实施诈骗。经侦查,民警于11月14日晚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李某对先后诈骗王某5万元、刘某4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岳阳楼公安分局破获掩饰犯罪所得案:2024年11月2日,岳阳楼公安分局枫桥湖派出所接到辖区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有人疑似参与电信诈骗。经核查,张某在银行取现时因操作异常,其银行卡被冻且有涉诈嫌疑。民警调查发现张某此前在湖北提现4000元涉诈资金,准备在岳阳继续提现后送给上线。随后民警对其上线熊某某进行布控抓捕,二人对掩饰犯罪所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联系上了远在河南安阳遭遇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杜先生,追回部分被骗钱款。

湘乡警方破获百万电信诈骗案:2024年4月,湘潭湘乡市熊某某轻信网友投资炒黄金被骗143万余元。案件发生后,湘潭、湘乡两级公安联动处置,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的综合分析研判,深挖扩线串并案件18起,涉案总金额550余万元,明确境外诈骗窝点1个、成员3名,锁定提供技术支持的犯罪嫌疑人1名。专案组横跨多省市抓获涉案人员15名,打掉跑分洗钱犯罪团伙3个,为受害人追回损失资金34万余元。

勃利县公安局破获电信诈骗断卡案:2024年11月12日,勃利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反诈中队接到线索,勃利县青山乡居民韩某名下的手机卡涉嫌拨打电信诈骗电话。经了解,该手机卡系韩某尧使用,其称手机卡被偷。反诈民警深挖线索,于11月13日将违法行为人张某哲和刘某彬抓获,二人如实供述了通过使用偷盗的手机卡拨打电信诈骗电话的犯罪事实。

四川内江市中区公安破获冒充购买互联网域名诈骗案:四川内江市中区公安接到群众报警,有人以6000万元价格收购报警人名下互联网域名,在报警人缴纳400万手续费后遭对方拉黑。公安经侦查分析,锁定一个参与人员多、分工明确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并组织68名精干警力转战多省市开展收网行动,将2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

杨凌示范区公安局破获电信诈骗案102起:2024年杨凌示范区公安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60起,其中破获电信诈骗类案件102起,止付各类涉案账户1156个,止付金额3133余万元,冻结各类涉案账户640个,冻结涉案资金2047余万元,为群众追回被骗资金424.21万元。

 。。。。。。


二、常见诈骗手法大盘点             




(一)仿冒身份类诈骗                    



犯罪分子时常通过盗取他人社交账号的方式,假冒领导、亲友、公检法等身份来实施诈骗行为。比如,骗子盗取他人的微信号、QQ 号后,获取通讯录信息,进而冒充亲友借钱,或者冒充领导要求转账。此外,还有骗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自称是政府机关人员,在报出受害者身份信息后,以威吓的方式声称其涉嫌违法,要求受害人将账户内的钱转到 “安全账户” 进行清查。此类诈骗的危害极大,不但会给个人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仿冒身份类诈骗案例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1. 诈骗过程

  2. 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李女士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配合调查。为了让李女士相信,诈骗分子还通过微信发送了 “警官证” 和 “通缉令”。随后,诈骗分子要求李女士将所有资金转移到一个 “安全账户” 进行审查,待案件查清后再返还。李女士在惊慌之下,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转入了所谓的 “安全账户”。

  3. 案例分析

  4. 犯罪分子利用公检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受害者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更容易听从他们的指令。发送 “警官证” 和 “通缉令” 等虚假文件,增加了诈骗的可信度。要求转账到 “安全账户” 是此类诈骗的常见手段,一旦受害者转账,资金就会被迅速转移。


案例二:假冒领导诈骗


  1. 诈骗过程

  2. 某公司财务人员小王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显示为公司领导的名字。邮件中,“领导” 要求小王将一笔款项转到一个指定账户,用于紧急业务支出。小王没有怀疑,立即按照要求进行了转账。后来,小王在与领导当面沟通时才发现被骗。

  3. 案例分析

  4. 犯罪分子通过窃取公司内部信息,了解领导的姓名、职务等,然后伪装成领导进行诈骗。利用财务人员对领导的敬畏心理和工作中的紧急情况,让受害者来不及仔细核实就进行转账。


案例三:假冒亲友诈骗


  1. 诈骗过程

  2. 张先生收到一条陌生短信,对方自称是他的表弟,因遇到急事需要借钱。短信中还准确地说出了张先生表弟的名字和一些家庭情况。张先生信以为真,给对方提供的账户转了一笔钱。后来,张先生联系表弟时才发现被骗。

  3. 案例分析

  4.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亲友的信息,然后假冒亲友进行诈骗。利用受害者对亲友的关心和信任,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助心理,使受害者轻易上当。


案例四:假冒客服诈骗


  1. 诈骗过程

  2. 王女士在网上购物后,接到一个自称是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王女士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办理退款手续。诈骗分子要求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以便进行退款操作。王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信息后,发现自己银行卡中的资金被全部转走。

  3. 案例分析

  4. 犯罪分子掌握受害者的购物信息,假冒客服进行诈骗,使受害者更容易相信。以退款为诱饵,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从而盗取资金。


为了避免成为仿冒身份类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注意以下几点:


  1. 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到 “安全账户”。

  2. 对于领导、亲友的借款等要求,要通过当面核实、电话确认等方式进行确认。

  3. 陌生短信和电话中的借款请求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相信。

  4. 电商平台的退款通常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二)购物类欺诈                          





1. 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活动、打折促销、海外代购等为幌子,吸引买家付款。待买家付款后,他们又以 “商品被海关扣押,需加缴关税” 等理由要求买家追加款项,从而实施诈骗。据统计,每年因假冒代购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2. 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淘宝等公司的客服人员,通过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的方式,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办理退款手续,进而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以此实施诈骗。
3.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声称系统出现故障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 QQ 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诱使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以下是一些购物类欺诈案例:
案例一:虚假购物网站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李在网上搜索一款热门手机时,发现一个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购物网站。
  • 网站页面看起来很正规,有各种商品图片、介绍和客户评价。小李心动不已,便在该网站下单购买了手机,并支付了款项。
  • 几天后,小李没有收到任何发货信息,再去登录该网站时,发现网站已经无法打开,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搭建虚假购物网站,以低价商品为诱饵吸引消费者。
    • 这些网站通常模仿正规购物平台的页面设计,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 一旦消费者支付款项,犯罪分子便会关闭网站,消失无踪。
    案例二:假冒名牌商品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王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一家店铺在出售知名品牌的运动鞋,价格只有正品的一半左右。
    • 店铺声称商品是正品,支持专柜验货,并且有很多好评。小王便下单购买了一双。
    • 收到货后,小王发现鞋子的质量很差,与正品有很大差距。他拿去专柜验货,被确认为假冒商品。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假冒名牌商品,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
    • 通过虚假宣传和伪造好评等手段,增加商品的可信度。
    • 消费者往往因为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购买到假冒商品。
    案例三:预售商品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张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布一款即将上市的电子产品的预售信息。
    • 发布者声称可以提前预订该产品,并且保证在产品上市后第一时间发货。小张支付了预订款。
    • 然而,等到产品上市后,小张并没有收到货物。他联系发布者时,发现对方已经将他拉黑。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消费者对热门商品的期待心理,进行预售诈骗。
    • 通常没有实际的商品供应,只是骗取消费者的预订款。
    • 一旦得手,便会消失不见。
    案例四:货到付款诈骗
    1. 诈骗过程
    • 刘女士收到一个快递包裹,上面标注是货到付款。她以为是自己家人购买的商品,便支付了款项。
    • 打开包裹后,刘女士发现里面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物品,根本不是自己家人购买的东西。
    • 刘女士联系快递公司要求退款,但快递公司表示他们只是负责送货和收款,无法处理退款问题。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货到付款的包裹,欺骗消费者支付款项。
    • 包裹内的物品通常价值很低,与消费者支付的款项不成比例。
    • 快递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尽到足够的审核责任,导致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购物类欺诈,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和商家,仔细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评价。
    2. 不要轻信过低价格的商品,避免贪图便宜而陷入诈骗陷阱。
    3. 对于预售商品,要谨慎选择,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和平台。
    4. 收到货到付款的包裹时,要仔细核实包裹的来源和内容,再决定是否支付款项。

    (三)活动类欺诈                          





    在当前社会中,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点赞诈骗等活动类欺诈较为常见。部分不法犯罪分子经常在网络上以 “爱心传递” 的名义发布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这些帖子看似正能量满满,极易引起善良网民的同情并促使他们转发。然而,帖子中所留的联系电话实则为诈骗电话。一旦有人拨打这些电话,便可能落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此外,还有一部分犯罪分子会冒充商家发布 “点赞有奖” 的信息。他们宣称只要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送至社交工具平台,就有机会获得丰厚奖品。许多人看到此类信息后,往往会因好奇或者贪图小便宜而参与其中。当犯罪分子套取到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便会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进行诈骗。这种诈骗方式不但会让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致使个人信息被泄露,进而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活动类欺诈案例:
    案例一:虚假抽奖活动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赵在微信上看到一个链接,声称是某知名品牌举办的抽奖活动,奖品非常丰厚,包括高档手机、平板电脑等。
    • 小赵点击链接进入活动页面,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地址等。
    • 随后,小赵收到一条短信,称他中了二等奖,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小赵信以为真,按照短信中的要求转账了一笔钱。
    • 然而,转账后小赵并没有收到奖品,再次联系活动主办方时,发现已经无法联系上。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抽奖活动页面,通过社交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吸引人们参与。
    • 以丰厚的奖品为诱饵,诱导人们填写个人信息。一旦获取到个人信息,就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缴纳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二:虚假团购活动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钱在一个团购网站上看到一个团购活动,声称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某热门景区的门票。
    • 小钱觉得很划算,便下单购买了几张门票,并支付了款项。
    • 等到小钱准备去景区游玩时,却发现门票无法使用。他联系团购网站客服,客服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搭建虚假团购网站或在正规团购网站上发布虚假团购信息,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
    • 消费者支付款项后,要么收到无效的门票或商品,要么根本收不到任何东西。而此时,诈骗分子已经消失不见。
    案例三:虚假投资返利活动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孙在网上看到一个投资返利活动,声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返利。
    • 小孙被高额返利所吸引,便按照活动要求投资了一笔钱。刚开始,小孙确实收到了一些返利,这让他更加相信这个活动。
    • 于是,小孙又加大了投资金额。但没过多久,返利停止了,他也无法联系上活动主办方,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以虚假的投资返利活动为幌子,吸引人们投资。
    • 初期给予一些小额返利,让受害者误以为活动真实可靠,从而诱导他们加大投资金额。一旦诈骗分子觉得时机成熟,就会卷款潜逃。
    案例四:虚假慈善活动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李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慈善活动的链接,声称是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筹集善款。
    • 链接中展示了一些贫困儿童的照片和感人的故事,小李深受触动,便通过链接中的捐款渠道捐了一笔钱。
    • 后来,小李发现这个慈善活动根本不存在,自己的捐款也被诈骗分子骗走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人们的善心,制作虚假的慈善活动页面,骗取捐款。
    • 他们通常会编造一些感人的故事和照片,让人们更容易产生同情心并捐款。而这些捐款最终都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口袋
    为了避免活动类欺诈,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来源不明的活动链接,不要轻易点击,以免进入虚假活动页面。
    2. 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到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时。
    3. 不要被过高的回报和奖品所诱惑,保持理性判断。
    4. 在参与活动前,要核实活动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或可靠的消息来源进行确认。
    5. 对于要求先缴纳费用才能参与的活动,要保持警惕,很可能是诈骗。

    (四)利诱类欺诈                          




    有多种冒充知名企业中奖、娱乐节目中奖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常常会以短信、电话等方式,突然通知受害人中奖的消息。他们会声称受害人获得了巨额奖金或者丰厚的奖品,要求受害人缴纳手续费、税费等各种费用,才能领取所谓的奖金。此类诈骗巧妙地利用人们的贪念心理,让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逐步陷入精心设计的陷阱。受害人往往因为一时的贪念,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从而轻易地相信了骗子的谎言,最终遭受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利诱类欺诈案例:


    案例一:高息理财诈骗


    1. 诈骗过程

    • 张大爷在小区里看到一则广告,声称某理财公司推出一款高息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 20%。

    • 张大爷被高收益吸引,来到该理财公司的办公地点。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向他介绍了这款理财产品的各种优势。

    • 张大爷心动不已,拿出自己的积蓄 50 万元购买了该理财产品。起初几个月,张大爷确实收到了一些利息,但随后理财公司突然人去楼空,张大爷的本金也打了水漂。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

    • 通常会编造一些虚假的项目或背景,让投资者误以为投资很安全。

    • 前期可能会支付一些利息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一旦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就会携款潜逃。


    案例二:兼职刷单诈骗


    1. 诈骗过程

    • 李女士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刷单员的广告,声称只要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每单可赚取 5 元至 50 元不等的佣金。

    • 李女士联系了广告上的客服,客服给她发送了一些刷单任务,并承诺完成任务后立即返还本金和佣金。

    • 李女士刷了几单后,确实收到了本金和佣金。于是她开始接更大金额的刷单任务,但当她投入更多资金后,客服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并要求她继续刷单才能提现。最终,李女士被骗数万元。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想轻松赚钱的心理,发布兼职刷单广告。

    • 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让受害者逐步陷入陷阱。

    • 一旦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就会以各种借口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迫使受害者继续刷单,从而骗取更多钱财。


    案例三:中奖诈骗


    1. 诈骗过程

    • 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他中了某大型企业举办的抽奖活动的一等奖,奖金为 50 万元。

    • 短信中还提供了一个联系电话,让王先生尽快联系兑奖。王先生兴奋不已,拨打了电话。对方要求他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金。

    • 王先生按照要求转账了一笔钱,但之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自己被骗。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中奖短信,引诱受害者上钩。

    • 以领取奖金需要缴纳手续费、税费等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 一旦受害者转账,诈骗分子就会消失不见。


    案例四:免费领取礼品诈骗


    1. 诈骗过程

    • 赵女士在微信上看到一个链接,声称可以免费领取某品牌的高档化妆品。

    • 赵女士点击链接进入页面,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收货地址。随后,页面提示她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费才能领取礼品。

    • 赵女士觉得运费不贵,便支付了运费。但等她收到礼品后,发现只是一些劣质的小玩意儿,根本不是所谓的高档化妆品。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以免费领取礼品为诱饵,吸引人们填写个人信息。

    • 然后以收取运费的名义骗取钱财,而所谓的礼品往往价值很低或者根本不存在。


    为了避免利诱类欺诈,我们应该牢记以下几点:


    1.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要轻易相信过高回报的投资理财产品。

    2. 兼职刷单是违法行为,且绝大多数都是诈骗,不要参与。

    3. 对于中奖信息要保持警惕,正规的中奖活动不会要求先缴纳费用。

    4. 不要轻易相信免费领取礼品的信息,避免因小失大。


    (五)虚构险情类欺诈                     




    涵盖各种虚构的车祸、绑架以及手术等诈骗情形。犯罪分子常常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手段来实施诈骗。他们会冒充公安人员、医院工作人员或者普通路人,以亲友生急病、遭遇严重车祸等看似紧急的理由,要求你立即应急转钱。尤其是当涉及关系非常亲近的直系亲属时,人们往往会因为过于关心而失去理智。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下,很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最终导致受骗失财,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虚构险情类欺诈案例:
    案例一:虚构家人遭遇意外
    1. 诈骗过程
    • 刘先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医院的医生,说刘先生的儿子在外出时遭遇车祸,现在正在医院抢救,需要立即缴纳手术费。
    • 刘先生一听非常着急,对方还准确地说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和一些个人信息。刘先生没有多想,按照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了一笔钱过去。
    • 之后,刘先生试图联系儿子,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等他冷静下来后,去儿子的学校和常去的地方寻找,发现儿子安然无恙,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家人的信息,然后虚构家人遭遇意外的情况,利用受害者的焦急心理进行诈骗。
    • 通常会在电话中营造紧张的氛围,让受害者来不及核实情况就匆忙转账。
    案例二:虚构绑架
    1. 诈骗过程
    • 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绑架了她的女儿,并让她听到了女儿的哭声。随后,对方要求李女士立即支付赎金,否则就会对她女儿不利。
    • 李女士惊慌失措,准备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但在转账前,她突然想到先给女儿的学校打电话核实情况。学校老师告诉她女儿正在上课,并没有被绑架。李女士这才避免了上当受骗。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忧,虚构绑架事件进行诈骗。
    • 可能会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出逼真的效果,如播放孩子的哭声等,让家长在慌乱中失去理智。
    案例三:虚构重大灾害
    1. 诈骗过程
    • 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称某地区发生了重大地震,很多人受伤,需要紧急捐款救助。消息中还配有一些看似真实的图片和视频。
    • 王先生出于同情心,按照消息中的捐款渠道捐了一笔钱。后来,他发现这个所谓的地震事件是虚构的,自己的捐款被诈骗分子骗走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编造虚假的重大灾害事件,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取捐款。
    • 会通过制作虚假的图片、视频等增加事件的可信度。
    案例四:虚构疫情防控紧急情况
    1. 诈骗过程
    • 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说她的核酸检测结果异常,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并要求她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等,以便安排后续的隔离和治疗事宜。
    • 张女士感到非常紧张,正准备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信息时,她突然想起社区之前通知过,如果有核酸检测异常情况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不会通过电话索要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于是,张女士挂断了电话,并向社区核实情况,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疫情期间人们对疫情防控的关注和紧张心理,虚构疫情防控紧急情况进行诈骗。
    • 可能会假冒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索要个人信息和钱财。

    (六)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                




    如冒充房东短信、电话欠费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骗子常常会精心策划,发送各种看似真实的短信。例如,会发送短信称“房东换号了,请把房租打到这个新账号”,他们利用租客对房东的信任以及按时缴纳房租的紧迫性,诱导租客不假思索地进行转账汇款。还有一种常见的诈骗方式是骗子发送“你的电话欠费了,请尽快缴纳”之类的短信,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的电话真的欠费了,从而在慌乱中按照骗子的指示进行转账操作。这些诈骗行为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以下是对这些诈骗案例的详细分析及应对建议:
    冒充房东诈骗
    1. 诈骗过程剖析
    • 获取信息:骗子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租客的联系方式以及房东与租客的租赁信息。例如,在一些租房平台上搜集租客电话,或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房东发布的招租广告中的信息。
    • 发送短信:以房东换号为由,发送看似合理的短信内容。一般会强调 “房东换号了,请把房租打到这个新账号”,让租客误以为是房东的真实通知。
    • 诱导转账:利用租客对房东的信任以及按时缴纳房租的紧迫性,使租客在没有进一步核实的情况下,就匆忙将房租转账到骗子提供的新账号。
  • 案例示例
    • 小王是一名租客,在收到 “房东换号” 的短信后,没有多想就按照短信中的新账号转了下个月的房租。几天后,真正的房东联系小王询问房租为何还未到账,小王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 防范措施
    • 核实身份:收到类似短信后,不要急于转账。应通过可靠的方式核实房东的身份,比如直接联系房东的旧号码、上门询问或者通过租房合同上的其他联系方式与房东确认。
    • 谨慎转账:在转账时,务必确认收款人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对转账对象有任何疑虑,应暂停操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电话欠费诈骗
    1. 诈骗过程剖析
    • 发送短信:骗子发送 “你的电话欠费了,请尽快缴纳” 之类的短信,制造紧张氛围,让受害者感到自己的电话服务可能会被中断。
    • 诱导操作:短信中通常会提供一个看似官方的电话号码或者链接,引导受害者拨打该电话或点击链接进行缴费或查询。
    • 骗取信息或转账:一旦受害者拨打了骗子提供的电话,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或者直接要求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声称是为了补缴欠费或解决欠费问题。
  • 案例示例
    • 李阿姨收到电话欠费短信后,心里一慌,赶紧拨打了短信中的查询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客服人员,告诉李阿姨她的电话欠费严重,如果不立即补缴,将会停机。李阿姨在对方的引导下,将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了所谓的 “安全账户” 用于补缴欠费,结果被骗走了数千元。
  • 防范措施
    • 核实欠费信息:收到电话欠费短信后,不要盲目相信。可以通过拨打运营商的官方客服电话(如中国移动 10086、中国联通 10010、中国电信 10000)进行查询核实,不要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陌生号码。
    • 警惕链接和转账要求: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以免进入钓鱼网站。同时,运营商一般不会要求用户通过转账的方式补缴欠费,遇到转账要求时要保持高度警惕。
    •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防止被骗子利用进行诈骗。


    (七)网络贷款诈骗                        




    以极具诱惑性的低门槛贷款为诱饵,不断地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如今,在网络上办理小额贷款似乎变得极为便捷,声称无抵押、无须征信,甚至宣称当天就能放款,然而,这样看似诱人的“好事”背后却极有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诈骗风险。网络贷款诈骗案件在当前的电信网络诈骗中已然成为发案量极大且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类案件。例如,那些不法分子常常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手机渠道发布贷款信息,他们以能够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作为极具吸引力的诱饵,从而顺利地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随后,要求受害者下载特定的手机 APP,并在 APP 上注册个人信息、签订看似正规的“贷款合同”,先收取较少的保证金,以此进一步骗取受害者的信任。接着,不法分子又会以验证还款能力为由,反复地要求受害人进行汇款操作。待他们诱骗成功之后,便会迅速失去联系,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一些网络贷款诈骗案例:
    案例一:虚假贷款平台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张急需一笔资金用于生意周转,在网上搜索贷款信息时,看到一个名为 “快速贷款平台” 的网站。该网站宣称无需抵押、快速放款,手续简便。
    • 小张点击进入网站后,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贷款申请。不久,他接到一个自称是该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张的贷款申请已通过审核,但需要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才能放款。
    • 小张为了尽快拿到贷款,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了一笔费用。然而,转账后对方又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张继续交钱,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搭建虚假贷款平台,吸引急需资金的人上钩。
    • 以低门槛、快速放款为诱饵,让受害者放松警惕。
    • 编造各种理由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一旦受害者转账,便消失不见。
    案例二:假冒正规金融机构诈骗
    1. 诈骗过程
    • 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是某知名银行推出的快速贷款服务,额度高、利息低。短信中还附有一个链接,让小李点击链接申请贷款。
    • 小李点击链接后,进入了一个与该银行官网非常相似的页面。他按照页面提示填写了个人信息和贷款申请。随后,他接到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他先缴纳一笔验证资金,以证明其还款能力。
    • 小李信以为真,转账了验证资金。但之后对方再也没有联系他,他也没有收到贷款,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假冒正规金融机构,发送虚假贷款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
    • 制作高仿的金融机构网站页面,增加可信度。
    • 以验证还款能力等理由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案例三:贷款诈骗连环套
    1. 诈骗过程
    • 小王在网上看到一个贷款广告,申请贷款后,对方称他的信用不足,需要先购买一份保险来提高信用额度。小王购买了保险后,对方又说银行系统出现问题,需要再缴纳一笔费用来激活贷款。
    • 小王为了拿到贷款,继续转账。但随后对方又以其他理由要求他交钱,小王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诈骗连环套。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受害者急于贷款的心理,设置一系列陷阱。
    • 不断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交钱,让受害者越陷越深。
    为了避免网络贷款诈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通过官方渠道申请贷款。
    2. 不要轻信网上的低门槛、快速放款的贷款广告。
    3. 贷款前不要轻易支付任何费用,包括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资金等。
    4.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八)兼职刷单诈骗                        




    以极具吸引力的高佣金返利作为诱饵,逐步地、一步一步地诱导受害人不断投入资金。刷单诈骗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仍然有不少人被利益所驱使,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诈骗分子常常通过微信、QQ 以及各类招聘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兼职招聘信息。一旦被害人添加其为好友后,诈骗分子便会让被害人点击一个完全陌生的链接,下载一个从未见过的 APP,并信誓旦旦地声称可以通过该平台“做任务赚佣金”,而且着重强调不需投入任何本金。待被害人下载 APP 并注册完成之后,对方开始引导被害人去接任务赚钱,具体的任务内容为给指定的抖音视频点赞加关注,每完成这样一单任务就可以赚取到一笔小额佣金。在被害人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做这些任务后,确实都能够顺利地拿到了佣金。然而,不久之后对方便开始怂恿被害人去接所谓的“优质联单任务”,也就是刷大单。但是与之前的小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大单需要被害人自己先行垫付资金。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兼职刷单诈骗案例:
    案例一:小金额返现诱导型
    1. 诈骗过程
    • 小赵是一名大学生,想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点零花钱。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刷单员的广告,广告声称操作简单,每单能赚 5 - 10 元,日结工资,多劳多得。
    • 小赵联系了对方后,被拉进一个聊天群。群里的 “管理员” 给了他一个购物链接,让他按照正常购物流程操作,但不需要真的收货,只要完成付款后,本金和佣金会立即返还。
    • 小赵按照要求刷了第一单,金额是 100 元,很快他就收到了本金 100 元和 5 元佣金。尝到甜头的小赵,在对方的怂恿下,开始接更大金额的单子。当他刷了一笔 5000 元的单子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返还本金和佣金,一会儿说系统繁忙,一会儿说需要再完成几单才能一起返还。小赵意识到可能被骗,要求退款,但对方不再回应,最后小赵损失了 5000 元。
  • 案例分析
    • 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先以小金额刷单返现获取受害者信任。
    • 当受害者放松警惕后,诱导其进行大金额刷单,然后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使受害者越陷越深。
    案例二:任务升级型
    1. 诈骗过程
    • 孙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布兼职刷单信息,联系对方后,开始了刷单任务。最初的几单都是简单的商品刷单,金额在几百元左右,她都顺利收到了本金和佣金。
    • 之后,对方说有一个 “高级任务”,需要刷一个价值 3000 元的电子产品套餐,完成后可以获得更高的佣金。孙女士没有怀疑,就完成了这个任务。然而,对方又说这个 “高级任务” 是一个系列任务,需要连续完成 5 单才能结算佣金和本金。孙女士为了拿回之前的本金和应得的佣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刷。当她完成 5 单后,对方却消失了,孙女士总共损失了 15000 元。
  • 案例分析
    • 这种诈骗方式是通过逐步升级任务来诱惑受害者。一开始的顺利返款让受害者相信刷单是真实可靠的。
    • 利用受害者不想损失已经投入的本金和对高额佣金的渴望,迫使他们不断投入更多资金,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案例三:虚拟商品刷单型
    1. 诈骗过程
    • 钱先生看到一个兼职刷单广告,说是为某电商平台的虚拟商品(如游戏点卡、电子充值卡等)刷单。对方告诉他,虚拟商品刷单更方便,返现更快。
    • 钱先生按照要求购买了价值 2000 元的游戏点卡,对方说需要把点卡的卡号和密码发过去用于验证,验证完成后就会返款。钱先生发送后,却迟迟没有收到返款。当他询问时,对方已经失联,而他购买的点卡也已经被使用,钱先生这才发现被骗。
  • 案例分析
    • 虚拟商品刷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虚拟商品一旦完成交易,就很难追回。
    • 犯罪分子以验证为由获取虚拟商品的卡号和密码,然后迅速将其转卖变现,使受害者遭受损失。
    为了避免兼职刷单诈骗,大家要牢记以下几点:
    • 兼职刷单本身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是违法的。
    •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所谓的 “轻松赚钱” 的兼职刷单广告。
    • 任何要求先付款后返款的兼职工作都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九)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宣传高收益回报,诱导受害人不断注资。犯罪分子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精心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如社交网络、广告推送、电话推销等,千方百计地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在刚开始的时候,受害人往往能够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顺利提现,这让他们误以为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然而,到了最后,受害人却发现不能提现了,或者犯罪分子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

    例如,一些陌生人会通过各种平台,或者微信群、QQ 群来主动加好友。在聊天过程中,他们会大肆透露自己通过投资赚了多少钱,言语之间充满诱惑。还会非常热情地把自己的赚钱截屏给受害人看,那些截图上显示着高额的收益数字,让人难以抗拒。甚至还有专门的微信群、QQ 群来套路受害人,群里的人会相互配合,营造出一种投资氛围,让受害人不知不觉中陷入陷阱。

    以下是一些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例:

    案例一:冒充军人诱导投资

    • 过程:海宁的李女士通过短视频平台结识一名 “军人”,对方以在部队不便为由请李女士代操作理财账户,称有平台内部消息不会亏本。李女士帮忙操作后收益可观,便自己注册账号投资,按平台客服要求准备 40 万元现金交给专人,当晚账户被充值后投资,最后却无法提现,损失 40 万元
    • 分析:骗子先冒充特定身份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再以有内幕消息诱导投资,最后以虚假平台和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案例二:炒股信息引流诈骗

    • 过程:宜春的徐先生刷短视频时看到赚钱炒股信息,留言后被引导加入 QQ 群、添加投资助理,下载投资 APP 参与 “协议交易” 项目,先充值 2 万元买入 “股票” 获收益 4514 元,尝到甜头后再投 50 万元,次日收到银行短信称流水涉诈账户,联系投资助理无果后发现被骗
    • 分析:不法分子借助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投资信息,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先给予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再诱导加大投资后卷款消失

    案例三:租房为由实施诈骗

    • 过程:连云港的王女士被陌生男子以租房为由添加好友,对方自称投资理财公司资深分析师,承诺代充值投资获高收益,王女士先后转账数十万元后联系不上对方,才意识到被骗
    • 分析:骗子以看似正常的理由添加好友,取得信任后诱导投资理财,以虚假承诺骗取钱财

    案例四:邮寄现金投资骗局

    • 过程:金湾的王女士被网上讲授理财广告吸引,接到自称理财专家的陌生电话,被推荐加入 “投资理财” 群并下载 APP,在 “操盘手” 指示下,先后两次取现金交给 “区域专员”,看到 APP 上盈利后想加大投资,第三次取 180 万元时因不安向民警求助,民警及时拦截
    • 分析:通过网络广告吸引受害者,以专家指导和群成员诱导,让受害者相信虚假投资平台,再以线下邮寄现金的方式转移资金

    案例五:邮寄黄金投资陷阱

    • 过程:德惠市的王女士通过短信点开陌生链接,被自称理财专员的人以高额回报吸引,下载涉诈 APP 并加入群聊,在群内信息诱导下,按客服指示购买黄金手镯准备邮寄时,被民警及时劝阻
    • 分析:利用短信链接和虚假客服诱导受害者下载假 APP,以群聊内虚假投资回报信息迷惑受害者,再以特殊投资方式进一步骗取钱财

    案例六:网友介绍投资诈骗

    • 过程:上海的一名 37 岁女老师被网友介绍投资,需取现金 700 万元,面对民警劝阻坚称自愿,后经民警努力,12 天后才幡然醒悟
    • 分析:骗子通过网络交友取得受害者信任,以投资为由诱导受害者大额转账取现,利用情感操控和虚假承诺实施诈骗

    案例七:冒充军官诱导兑换虚拟货币投资

    • 过程:田林县的吴女士在 “全民 K 歌” 认识自称军官的 “刘斌”,“刘斌” 以其表姐夫知道投资平台有漏洞为由,诱使吴女士在 10 天内取现 40.5 万元,兑换成泰达币充值到虚假投资平台
    • 分析:骗子先在社交平台伪装身份与受害者建立联系,再以投资平台漏洞和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取现并兑换虚拟货币进行投资,最终骗取钱财

    (十)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以影响征信等理由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后,会冒充客服人员拨打受害人的电话。他们编造各种理由,比如谎称快递丢失需要进行赔偿、声称商品存在问题要给予退赔,又或者借口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需要取消等。通过这些虚假的说辞,诱骗受害人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进而将钱转账给骗子。此外,还有一部分骗子会以影响征信为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要求受害人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骗子不仅骗取了受害人的资金,还窃取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给受害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冒充电商客服诈骗案例:

    案例一:退款理赔诈骗

    • 过程
      • 张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几天后接到一个自称是该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客服称张女士购买的衣服存在质量问题,需要为她办理退款。
      • 客服准确地说出了张女士的订单信息,包括购买时间、商品名称、收货地址等,这让张女士放松了警惕。
      • 接着,客服表示退款需要张女士提供银行卡号和验证码,以便将款项退回到她的账户。张女士按照要求提供了信息后,很快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她的银行卡被转走了 5000 元,而所谓的退款却并未到账。原来,骗子利用张女士提供的信息盗刷了她的银行卡。
    • 分析
      •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张女士的购物信息,以此增加诈骗的可信度。
      • 利用消费者对退款流程不熟悉以及对自身权益的关注,以退款为由诱骗消费者提供关键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从而实施盗刷转账。

    案例二:误操作开通会员诈骗

    • 过程
      • 李先生在浏览某电商网站后,接到一个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客服称李先生在浏览商品时不小心误操作开通了一个价值 800 元的会员服务,如果不取消将会每月自动扣费。
      • 客服详细地告知了李先生所谓的会员权益和扣费方式,让李先生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 客服表示可以帮李先生取消会员,但需要李先生配合进行一些操作,包括将自己的账户余额转到一个指定的 “安全账户” 进行验证,验证完成后会立即将钱转回并取消会员。李先生照做后,发现客服电话再也无法接通,自己的钱也被骗走了。
    • 分析
      • 编造消费者误操作开通会员的虚假理由,制造紧迫感,使消费者急于解决问题。
      • 所谓的 “安全账户” 是诈骗的关键手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安全账户,一旦消费者转账,资金就会被骗子迅速转移。

    案例三:商品有问题需重新下单诈骗

    • 过程
      • 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通知她之前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化妆品存在质量隐患,需要她登录一个链接重新下单。短信中还提到,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她的皮肤造成伤害,并且会影响她在平台的信用。
      • 王女士点击链接后进入了一个看似电商平台的页面,但实际上是骗子精心制作的虚假网站。她按照页面提示重新下单并支付了款项,然而之后并没有收到任何商品,也无法联系到所谓的客服。
    • 分析
    • 利用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心理,发送虚假短信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
      制作高仿的虚假电商页面,迷惑消费者进行付款操作,骗取钱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冒充电商客服诈骗手段

    以商品质量问题为由实施诈骗

    • 诱导退款至 “安全账户”:骗子冒充电商客服,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办理退款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等信息,并告知需将款项退至其指定的 “安全账户”,实则是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 要求进行信用评估:声称因商品质量问题需对受害人进行信用评估,要求受害人下载特定软件或登录虚假网站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之后以评估需要缴纳费用、刷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以快递丢失或损坏为由实施诈骗

    • 引导填写理赔信息:骗子获取受害人的快递信息后,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致电受害人,称其快递丢失或损坏,可给予一定赔偿。随后要求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理赔申请,在链接中诱导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从而盗刷受害人银行卡资金.
    • 索要额外费用:在承诺赔偿的过程中,以需要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先转账支付一定费用,待受害人转账后便消失无踪.

    以误开会员或业务需取消为由实施诈骗

    • 威胁自动扣费:骗子冒充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不小心误开了平台的会员服务或某项业务,若不及时取消将会每月自动扣费,并可能影响个人征信,以此诱导受害人按其要求进行操作,进而骗取钱财.
    • 要求贷款验证:告知受害人需通过网贷平台借款来验证身份或作为取消业务的担保,承诺借款金额会在业务取消后返还,导致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负高额债务.

    以平台活动为由实施诈骗

    • 虚假中奖诈骗:借电商平台举办活动之名,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给受害人,要求受害人登录指定网站或联系客服领取奖品,在领奖过程中以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 邀请参与福利活动:以电商平台回馈用户、邀请参与福利活动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添加客服微信、QQ 等,之后以完成任务可领取高额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下载不明 APP、进行刷单操作或转账充值等,最终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以账户异常为由实施诈骗

    • 冻结账户威胁:骗子冒充电商客服,告知受害人其账户存在异常交易或风险,可能会被冻结,要求受害人立即进行身份验证或解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诱导受害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导致受害人账户资金被盗刷178.
    • 要求转移资金:声称受害人账户资金不安全,需将资金转移至指定的 “安全账户” 进行保管,待账户问题解决后再转回,以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并转移其资金。
    。。。。。。

    三、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一)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意识堪称防范网络诈骗最为关键的第一道防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务必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切不可轻易地相信来自陌生人的各类信息以及他们所提出的请求。对于那些来路不明的链接,万万不可点击,同理,来路不明的邮件和短信也坚决不能点击,否则极有可能陷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学会准确识别仿冒身份类诈骗。例如,在遇到有人自称是领导、亲友或者公检法等身份的人要求转账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多种可靠的方式来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打电话确认、向相关单位核实等方式,确保自己不会被诈骗分子所蒙骗。

    (二)安装安全软件                        




    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可以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如全民反诈 APP 和国家反诈中心 APP,这些软件旨在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知识,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安全软件还能及时发现和拦截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为我们的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三)设置复杂密码                        




    设置复杂且好记的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相关数据,密码长度至少应大于 12 位,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无规律排列。例如,可以采用谐音混合法、造句法等方式设置基础密码,然后加上数字和符号进行强化,最后使用大小写进一步提高密码的安全性。同时,重要网站、邮箱、网银的口令一定要设置独立的密码,避免 “一码走天下” 带来的风险。

    (四)及时更新系统软件                   




    为确保软件更新的及时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专门的软件维护团队,制定明确的更新计划,建立自动化更新机制,定期检查和监控,建立紧急更新响应机制,提供培训和意识教育。及时更新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软件可以修复漏洞、提高性能和增加新功能,降低被网络诈骗的风险。例如,Windows 用户可以通过 “开始” 菜单中的 “设置”-“更新与安全” 进行系统更新;macOS 用户可以点击左上角的苹果图标,选择 “系统偏好设置”-“软件更新”;Linux 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进行更新。

    (五)不轻易转账                           




    在进行转账操作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给陌生人转账,尤其是在对方以各种理由要求先付款的情况下。在网上购物时,要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工具,仔细甄别卖家信息,不要贪图便宜而选择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如果遇到要求转账的情况,可以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牢记 “三不一多” 原则和 “八个凡是”,一眼识破骗局。

    “三不一多” 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八个凡是” 如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等,能让我们快速辨别电信网络诈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将这些原则牢记于心,遇到可疑情况时,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判断,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遭遇电诈正确应对三步法:报警、收集证据、现场报案。

    一旦发现自己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以最快速度拨打 110 报警,警方会对相关账户进行紧急止付,防止损失扩大。接着,梳理收集相关证据,准确记录骗子的聊天账号、双方聊天记录等信息,保存好汇款或转账凭证。最后,尽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进行现场报案,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询问笔录,提供相关证据,并在警方调取固定好电子证据后,删除手机中的聊天语音、涉诈 App、涉诈网址或短信。

    七大反诈利器助力防诈。

    七大 “反诈利器” 为我们保护自己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可以下载 “国家反诈中心” APP 并开启来电预警,遇到可疑情况可咨询预警人员,他们会耐心解答并提供帮助。同时,要牢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各种方法,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七大反诈利器包括‌:

    1. ‌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APP自2021年3月15日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2323万条,预警3.1亿次,是防范诈骗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预警提示、快速举报涉诈线索、远程身份账号验证以及发布防骗知识。

    2. ‌96110预警劝阻专线‌:自2019年11月8日正式启用,该专线通过电话预警劝阻电信网络诈骗。接到此号码的来电,说明机主或其家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用户应及时接听并听从民警的劝阻提示。

    3.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该系统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可能面临的诈骗风险。自2021年7月14日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7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4.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用户可以通过此服务查询本人名下的电话卡数量,防止信息被冒用。该服务已覆盖93个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

    5.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查询本人名下的银行卡信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管理。

    6. ‌反诈名片‌:当反诈部门打电话进行劝阻时,手机会自动弹出提示信息,帮助用户快速甄别来电号码。

    7.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用户可以通过此服务查询本人名下的互联网账号数量,防止信息被冒用注册互联网账号。

    这些反诈利器由公安部、工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推出,旨在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


    四、警惕网络诈骗,共创安全网络环境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无论是仿冒身份欺诈、购物类欺诈、利诱类欺诈,还是其他各种诈骗方式,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让我们陷入困境。
    例如,在防范假冒网站的方法中,我们要牢记直接输入所要登录网站的网址,不通过其他链接进入;登录网站后留意核对所登录的网址与官方公布的网址是否相符等。据统计,每年因误点假冒网站而遭受诈骗的人数众多,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在保护网上购物安全方面,核实网站资质及网站联系方式的真伪至关重要。尽量到知名权威的网上商城购物,通过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切忌直接与卖家私下交易。有数据显示,因私下交易而导致的购物诈骗案例占比较高。

    在防范网络传销时,要仔细研究其商业模式,克服贪欲,不要幻想 “一夜暴富”。很多人因陷入网络传销,最终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安全使用 Wi-Fi 也不容忽视,勿见到免费 Wi-Fi 就使用,要用可靠的 Wi-Fi 接入点,关闭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仅在需要时开启。在公共场所使用陌生的无线网络时,尽量不要进行与资金有关的银行转账与支付。
    保证使用智能手机安全,要为手机设置访问密码、锁屏密码,并将手机随身携带。在 QQ、微信等应用程序中关闭地理定位功能,并仅在需要时开启蓝牙;常为手机数据做备份;装安全防护软件,并经常对手机系统进行扫描。
    保护手机支付安全,建议手机支付客户端与手机绑定,使用数字证书,开启实名认证;最好从官方网站下载手机支付客户端和网上商城应用;使用手机支付服务前,按要求在手机上安装专门用于安全防范的插件。
    为了共创安全的网络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各种诈骗手段的特点和防范方法。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网络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诈骗行为。企业也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防范意识。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安全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共创安全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朋友们,反诈征程,道阻且长。我们时常觉得诈骗似乎离自己十分遥远,然而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警钟。各式各样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着实让人难以防备。

    或许你曾听闻有人因网络诈骗而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倾家荡产;或许你在新闻中看到过老人的养老钱被骗子骗走,老人悲痛欲绝、欲哭无泪。诈骗分子无孔不入,他们的手段愈发狡猾,骗局也变得越来越难以识破。

    但是,我们绝不能气馁,更不能放松警惕。反诈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一场持久的战斗。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反诈知识,提升自己的防范意识。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应多增添一份谨慎;在面对网络诱惑时,要多保持一份理性。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将反诈进行到底!向身边的人大力宣传反诈知识,让更多的人免受诈骗之苦。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构筑起坚固的反诈防线,才能让诈骗分子无隙可乘。💪


    重要声明



    本平台在此郑重声明:我们所发布的资料以及图片均来源于广泛的网络资源,并且经过了人工智能的精心优化处理。我们始终高度尊重版权,任何对本平台内容的转载行为,务必明确标注出处,以确保信息来源的可追溯性与合法性。

    平台内容涵盖技术与法规等方面,尽管我们竭尽全力确保其准确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或遗漏。因此,用户在使用本平台内容时,需自行对信息进行核实,本平台不承担因信息不准确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平台的文章皆出自作者的个人主观见解,仅供读者参考。我们鼓励读者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内容。同时,我们诚挚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知识的传播与进步。

    此外,文中所配图片仅用于美化作用,不具有其他特定的实质性意义。




    文生驿站
    \x26quot;文生驿站\x26quot;,汇聚真实故事,触动心灵深处。探索多元世界,感悟人生百态。分享、倾听、共鸣,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