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春晚十多年,我们十分想念赵本山!

文摘   2025-01-22 06:00   黑龙江  


阖家团圆的除夕夜,看春晚是每年过年的必备活动。


一家人嗑着瓜子、吃着水果坐在电视机前,长辈们在餐厅支起桌子打着麻将、在卧室内打着扑克。



在吵闹声中,无数人在电视机前等待着那个名叫赵本山的人出现。


1

看了赵本山,才算过完年。



每当他演完,窗外的爆竹声就开始变得格外响。


大家都在等着看完他,才出门放爆竹。


东北的老乡们,这才是不一样的赵本山。是咱东北人的骄傲。





“不差钱”,告诉我们,差的是面子,也许还有自信。



“你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



在《卖拐》中,赵本山把伙夫范大脑袋给忽悠瘸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赵本山深谙人性的弱点:轻信。谎言说1000遍就成了事实,谬误说1000遍就变成了真理。



在《乡村爱情》中,对刘能和谢广坤两个角色惟妙惟肖的刻画,也反映出赵本山多么地了解农民。



可是在 2013 年,赵本山宣布永远退出春晚舞台。


人们本以为他缺席了 2012 年的春晚只是想要休息休息,却没想到,再也没办法在春晚的舞台上看到他。


没有赵本山的春晚,终归是少了一丝欢笑。



我们怀念那个时候的万家灯火,怀念那个时候的春晚,也永远怀念春晚上的赵本山。


2

赵本山的演艺之路是从演瞎子开始的。


6 岁时,赵本山的母亲就病逝,父亲也远走他乡离他而去。


他是跟着盲人二叔长大的。


在二叔的耳濡目染下,赵本山学会了二胡、三弦、二人转等等民间曲艺,同时也熟知盲人的行为习惯。


因为是童子功,再加上赵本山的悟性和自身的努力,17 岁的他加入了公社文艺宣传队,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那时候的他演戏,就是为了一口饭。



赵本山的转折点出现在 1982 年。


那年秋天,辽宁省文化厅举办农村小戏调演,李忠堂决定拿《摔三弦》参赛。但谁来当主演让他犯了难,想来想去,他想到开原莲花满族乡农民赵本山。


他让赵本山住在他的办公室里,专心排戏。


3 天后,他对赵本山说:“你把戏中‘算命调’给我唱一下。行了,就留下你,不行,你走你的。”


赵本山认真唱了一段,李忠堂当场拍板:“唱得有味儿,演得也像,就用你演了!”


《摔三弦》令赵本山在东北爆得大名,自幼和盲人二叔的生活,令其对盲人的动作行为十分熟悉,模仿的也非常像。


一时间,东北文艺圈都传开了,铁岭出了个赵本山,号称“东北第一瞎”。


从那以后,赵本山能吃饱了。


经此一役,赵本山名声大振,同年,他考进了铁岭县剧团,担任主演并任业务团长。


兢兢业业干了几年后,他被调入了铁岭市民间艺术团。


1987 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的《瞎子观灯》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演上四五场,一时间风头无两,整个东北都知道有个瞎子叫赵本山,演的贼好!



3

他人生中最大的贵人,姜昆。


有一年姜昆带队来沈阳演出,在体育馆演了一场之后发现,现场的观众根本都不笑,仿佛他在台上讲的不是相声,而是语文课本。


姜昆不解,随手拦下了一个观众问他们为啥都不笑。


那个被拦下的观众说:“你们演的那是啥玩意啊,照俺们铁岭老瞎差老远了!”


老瞎,就是赵本山。


那时候的姜昆早就是春晚的主持人了,周遭都是一些互捧的声音,冷不丁有人说他演的不行,他哪能受得了这气,第二天就带人去看赵本山的演出了。


一场下来,《瞎子观灯》折服了姜昆。



演出结束后,他来到后台找到赵本山,紧紧的抓住他的手说:“不把你带上春晚,我跟你姓!”


1987 年,赵本山看到了大红大紫的希望,他怀揣理想来到北京,想着以后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


4

第一次上春晚


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榔头。


尽管在东北地区小有名气,但放到全国范围内,他的作品并不是最出色的。


那时候还正是小品的黄金年代,陈佩斯与朱时茂称霸着小品界,赵丽蓉老师还在,黄宏蔡明等等新人也开始出名。


一个东北出身的小剧场演员,算不上什么。


并且因为他的小品中有着大量的东北方言,很多南方观众根本听不懂。


语言类节目听不懂语言那能行么,观众要是看到了,根本不知道在哪笑。


于是他就被春晚拒绝了,这一拒绝,就是 3 次。


直到 1990 年,在姜昆的极力推荐以及赵本山的努力修改下,他带着小品《相亲》,终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第一次登上春晚,就获得了“双星杯”CCTV 春节联欢晚会戏剧曲艺类的第一名。


人们知道了这个来自东北黑土地的赵本山,但却没想到,他能称霸春晚舞台二十年。


5

最佳绿叶——范伟


不过,再漂亮的红花也要配上绿叶才算完美,赵本山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他的最佳绿叶——范伟。


时间往回倒一倒,回到 1987 年铁岭体育馆的那场演出。


那时除了姜昆,赵本山折服的还有在台下的范伟。


范伟小赵本山 5 岁,同样工作于铁岭民间艺术团,是赵本山的后辈。


可是和赵本山不同,范伟是个安静又腼腆的人,做不到像赵本山那样八面玲珑。


就连年末聚餐时,在饭桌上都不敢敬领导一杯酒。


范伟 16 岁才一只脚迈入曲艺界,在叔叔的介绍下,拜相声大师陈连仲为师,学了三年相声,随后进了铁岭民间艺术团。



但是因为性格等等原因,他写出来的东西观众并不买账,有时候一场演出结束,所有包袱全都失败,观众一次都笑不出声来。


就这样浑浑噩噩,有一天没一天的过着,慢慢的混到了 30 岁。


1994 年,看到相声一天不如一天的范伟决定转行,于是他托人弄景的找到了赵本山,想着能不能分给他一个配角演演。


其实赵本山在艺术团的时候就有注意到过这个后辈,他觉得范伟是个可造之材,慢慢的,二人开始了合作。


1995 年,二人合作的《牛大叔提干》,正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从这时候开始,赵本山和范伟逐渐的取代了陈佩斯与朱时茂,成为了新的“小品王”。


从 1995 年到 1998 年,连续四年的合作创造了连续四个经典作品。


《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无一不是经典。


2001 年开始的《卖拐》系列,直到今天还留有韵味,尽管已经看了几十次,但是每次看到还会被逗笑。



2003 年的《心病》,那几句“我的心啊,是哇凉哇凉的啊!”,直到现在也不过时。



2005 年,高秀敏逝世,二人逐渐分道扬镳。


范伟开始去追求艺术,赵本山依旧在舒适区徘徊。


没有赵本山的范伟不会有今天,没有范伟的赵本山也不会如此出色。


因为范伟,才有了“流水的春晚,铁打的赵本山”。


6

黄金搭档,宋丹丹


而除了范伟,赵本山还有一个黄金搭档——宋丹丹。


1989 年,赵本山的小品《跳大神》因为涉及封建迷信被春晚节目组毙掉,而顶上去的节目,是宋丹丹的《懒汉相亲》。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宋丹丹抓着小辫子的那句:“俺叫魏淑芬,女,29 岁,至今未婚。”



那年,是宋丹丹第一次上春晚。


和赵本山的野蛮生长不同,宋丹丹是个“公主”。


1961 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北京文联书记,家庭条件十分优越,不仅如此,自身条件还非常好。



别看在赵本山的小品里白云大妈土里土气的,但是年轻时的宋丹丹,实打实的一个大美人。


1989 年,27 岁的她就正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让大家认识了经典的“魏淑芬”。



1992 年,在和黄宏演完《秧歌情》后,宋丹丹就退出了春晚的舞台,直到 1998 年才又和黄宏演了《回家》。


1998 年拍《男妇科主任》的时候,赵本山直接就给宋丹丹打电话问她能不能来。


不过自己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害怕演不好一个“东北媳妇”。


赵本山就一直劝她“你肯定行,来吧,你能演好。”


架不住赵本山一直找,宋丹丹就开始了与赵本山的第一次合作。



这一发就不可收拾,第二年,两个人就携手上了春晚,带来了经典作品《昨天、今天、明天》。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这句经典台词直到今天还在被网友们拿出来讨论,可想而知这个小品的影响力有多大。



2006 年,宋丹丹再次重返春晚的舞台,和赵本山带来了又一经典《说事》。


还是白云和黑土,但是“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妈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妈了”。



连续三年,《说事》、《策划》、《火炬手》,三部经典作品后,因为承受不住春晚带来的压力,宋丹丹永远的退出了春晚的舞台。


在《火炬手》上台的前两天,剧本都还没有确认下来,之前两个人的剧本不论怎么改节目组那边都不满意。


他们想要和奥运会相关的作品,但是根据二人原来的剧本根本改不出来。


最后节目组直接毙掉了原来的剧本,给了他们一个命题作文——奥运会。


《火炬手》由此诞生。



因为春晚带来的压力,赵本山甚至在演出后台痛哭出声,宋丹丹过来安慰,眼中也有着泪水。



从那以后,宋丹丹正式退出了春晚的舞台。


很多人以为他们二人关系破裂、形同陌路,但是在一次全国政协代表会议时,两个人再次相遇了。


宋丹丹挽起了赵本山的手:他就像是我哥哥。


7


范伟和宋丹丹的相继离去,赵本山很是失落,但是在春晚的舞台上,他又找不到合适的搭档了。


于是,他干脆培养起了自己的徒弟。


2009 年《不差钱》捧红了小沈阳和丫蛋,2010 年又带着王小利等人上了春晚,2011 年《同桌的你》成了最后的绝唱。



2012 年,赵本山没能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本以为他只是因为身体原因想要休息休息,却没想到再也没能在春晚上看到赵本山的身影。


面对情况愈下的身体和春晚的巨大压力,赵本山最终选择了退出。



人们对赵本山的评价有很多。


“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这句话被形容他势力大,在东北说话特别好使。


也有人说他有钱了就飘了,又广收徒弟又买私人飞机。


但是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艺术家,一个从未忘本的普通人。


在春晚小品外,他最知名的作品当属《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了。



没有北上广深的光鲜亮丽,没有高富帅的潇洒和白富美的靓丽。


有的只是平民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有的只是平凡众生的故事,一切都发生在生他养他的黑土地上。


还记得在《马大帅》拍完后,饰演范德彪的范伟在吃早饭的时候,一个大姐过来和他打招呼:


“彪哥啊,多拍点这种我们平民老百姓的故事吧,俺们太喜欢你们了!”



距离赵本山最后最后一次上春晚已经过去 10 年了,大概也是从 10 年前开始,总觉得春晚越来越没意思了。


舞台上都是一些不认识的明星,唱着没有营养的烂歌,念着百年不变虚伪的祝福,说着平日里网络上被说烂的段子,毫无新意的剧本,毫不惊喜的表演,一年又一年的在腐蚀着观众们的耐心。


再也看不到卖拐的骗子,也看不到朴实的黑土大叔了。


我们在对他的怀念中一年年的长大、变老,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春晚的舞台上再看到他一次,再被他逗笑一次。


可我们心里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


2011 年过去了,他离开了春晚的舞台;


2025年到了,在这个夜晚,我们无比的怀念他..


子夜漫谭
感受不一样的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