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书《教育就是》:把焦虑从家里彻底带走!

文摘   2024-10-17 18:00   陕西  

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认真阅读的书。

它温暖而治愈,其中蕴含着解码中国式亲子关系的真谛。

每天打开手机,我们几乎都能感受到中国家庭的共有气氛——焦虑

这种焦虑首先来自于父母,很多家长对于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

升学和求职的竞争都这么激烈,无形中将父母的焦虑指数以指数级提升,一种绩效导向的窒息氛围也就此形成。

而这,还只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冰山一角。这座冰山之下,则是从身体到心理,都不堪重负的孩子。

最近几年,青少年自杀、校园霸凌等事件不断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底线,恶性案件此起彼伏……

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抑郁问题更让人感到担忧。

在过往的相关读物中,大部分都将父母与孩子隔离开,强调单向度的“治愈”,各看各的,且大多数作者都是西方家教领域的专家,对于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并不太了解,指导性不强。

今天向你强烈推荐的这本《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来自于深耕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全网阅读量超千万超人气新媒体IP“卷毛爸爸”。

点击图片下单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是“教育就是”系列人气漫画更新的最新一本。
关于这个书系的分量,有这样一些信息可供参考: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各地教育厅、十点读书、凯叔讲故事等各界大V争相转发,线下幼儿园文化宣传栏必备素材。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全书没有大段难读的文字,都是温暖的小诗,配以漫画,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的过程中实现双向治愈。
你不用做完美小孩,而我也不是完美大人。
这是一本金句频出,让家不再窒息,将焦虑彻底扫地出门的答案之书。

1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家庭焦虑的根源往往就在父母,再往下深挖,就会发现大部分焦虑的父母,往往在理解何为教育的第一步上就出现了偏差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的开篇,就以温暖的诗篇,为父母们阐述了科学的教育理念,解答了“好的教育”的核心密码。
家庭教育的伊始,是建立起父母与孩子间的彼此尊重,而支撑起这种尊重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约束,而是父母深深意识到,作为孩子,他们不是缩小版的大人。
孩子们的各项生理机能与成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也必定会造成他们在理解、思考这个世界时与我们的巨大鸿沟。
强行要求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本质上就是在违反自然法则。
因此消弭掉那些家庭教育中的鸡飞狗跳,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陪伴、去等待
教育,就是领着蜗牛散步,没有一棵树从一开始就是一棵树,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
人生不是一场奔逸绝尘的快闪,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人生是一场体验,教育是一种过程。
焦虑的父母,往往心浮气躁,想在短时间看到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然后开花结果。
教育不是催化剂,不要用焦虑去催化孩子,不要用未来去置换童年,让孩子用爱与被爱编码时光,让孩子在童年的每一天,都能在未来解码成幸福。
教育不是一场比试,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法和表达方式,就有一百种被倾听、被爱的方式。
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用袋子收集春风,用花瓣给蚂蚁盖房子,陪一只蜗牛谈天说地,和一轮明月玩躲猫猫……
这些美好的小事,都是孩子的要事。每一刻的小美好,都是人生的大事件。
时间对孩子向来慷慨,每一分钟的快乐都是时间给孩子的宠爱。不妨“浪费”一些“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在教育这条路上,为人父母就是一场修行,做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父母应该首先是一本“说明书”,一本真正懂孩子的“说明书”。然后带着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开启和孩子共同的成长之旅。
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父母的语言会在孩子内心种下自我价值的种子。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谨慎使用语言。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有规则地面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才有引导孩子行为的可能。
解决问题从来不能靠声量,别让家成为情绪的战场,那样只会两败俱伤。
在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时,孩子往往会通过指责、讨好等行为内化成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固定模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性格缺陷,有缺陷的性格就会给孩子带来有缺陷的人生。
教育就是不当怒吼的教练,做好快乐的陪练。

2

孩子在长大路上需要知道什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的一生画上幸福的底色,时间和爱是养育孩子的主要营养素。
记得同时喂养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如果脚步太快了,记得停下来等一等孩子那被落下的灵魂。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一个常见误区就是,家长会习惯性地用“知识的灌输”来代替真正的家庭教育。
事实上,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比拼孩子认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做多少数学题、英语词汇量是多少……
真正有远见的家长会为孩子的精神生命打牢基础,让他们学会接受那些负面的东西:告诉他们怎样接受失败,告诉他们如何放声大哭,告诉他们玩物不会丧志……
帮他们养成一个不那么脆弱的精神世界。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提前替他挡回去,也不要着急把他抱出来,更不要让他换条路走,而是给他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给他试一试再努努力的勇气,给他一个无惧挫折的人生。
就像在漆黑海域负重前行,用鼓励为他亮起灯塔。
教育就是失败没啥,记得有“重启”。
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对孩子来说,尽力比晋级更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要教会孩子怎么赢得精彩,也要教会他如何输得漂亮。
让孩子能做被人夹道欢迎的英雄,也能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
在孩子沮丧时陪伴,在孩子灰心时鼓舞,能温柔地接住他不慎的跌倒,也能帮助他坚强地爬起来,给他“再试一次”的底气。
哭和笑都是情绪的一种,情绪不分对错,都是感受的结果。
别怕孩子哭,别在孩子哭时慌不择路,妥协、哄骗、威胁、压制……这些都是误入歧途。
允许孩子哭,让孩子用眼泪表达那些用嘴说不出来的话,倾听孩子的感受,捕捉孩子的需求。允许孩子哭是对生命的接纳,就像天也会阴沉,就像云也会掉泪,再自然不过。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善良,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去做一件事,只是觉得这样做对,而选择这样做。
告诉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哪怕有人唱反调。善良就好,不管大小。不论形式,无论何时。因为,心存善良,所见皆光明。
和孩子一起,种一朵花,栽一棵番茄,护一粒豆芽,养一只猫咪,……让生命和生命产生联系。
体验一下,在刮风时心疼,在下雨时忧虑,在分别时想念,在遇见时欢喜。教孩子发现爱、表达爱最重要。给孩子一个爱的榜样,让他去模仿。
玩是孩子的主业,是最重要的正经事。
当他搭建积木时,不要打扰他,他心里的一位建筑师正在长大。当他胡乱涂画时,不要制止他,他灵魂里的一位艺术家正在萌芽。在游戏的王国里,幻想是流通最广的“官方语言”,这份幻想恰是那些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所追求的灵感之源。游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来自未来的深刻教诲。
0~15岁,是一个孩子在走入社会前,和家长相处最多、沟通最多的时期,也是黄金的陪伴期,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用坚定的爱,给孩子一生的滋养。

3

亲子关系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可以说,育儿的本质就是维护一段亲子关系。因为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双向的、流动的、独一无二的。
面对孩子,爱是本能,教是方法,懂才是智慧。
懂他的“秩序”,这是安全感的来源。懂他的“执拗”,这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懂他看似“无理取闹”行为背后的成长需求,懂他看似“疾风骤雨”情绪背后的爱的呼唤,懂得孩子才能赢得孩子。
有米有盐,有锅有灶,有大有小,有说有笑,家是在一间房子里度过的点滴生活。
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和和睦睦,家是很多爱流淌交汇的总和。
家,不非得是个大房子,但一定是个好地方,滋养梦想,抵挡风浪。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小朋友,在星河捞月,在梦里点火。请唤醒那个被雪藏的孩子,撕掉封印他的条条框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想更懂孩子,就试着把自己变成孩子,调到孩子的频道,对接孩子的信号,做一些意义重大的“傻事”。
从孩子变成成年人是一笔交易,用朴素的童真和不谙世事的纯真,交换一张社会规则的入场证。
而这场成人局的头奖,却是偶尔做回孩子。
犒赏一下自己吧!
挑选一些温柔的时刻,让内在的小孩出来活动一下。袒露无需掩饰的喜恶,流淌不假思索的欢乐,采撷触手可及的梦想。
希望我们都可以,像大人一样去生存,像孩子一样去生活。
今年你三岁,那我就是个三岁的妈妈。明年你四岁,那我就是个四岁的爸爸。
你是小宝贝,我是大孩子。
因为你,我有了两个童年,一个在我小时候,一个在你小时候。
我做好大孩子,你做好小孩子,我们一起过小日子。



- 【END】 -

点个“在看”,不失联哦


我是卷毛爸爸
“教育就是”系列漫画原创作者卷毛爸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