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务   2025-02-05 18:13   青海  

青海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2025〕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5年1月26日

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4〕18号)精神,促进我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促进我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到2029年,围绕餐饮、家政、养老托育、居住服务、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方面,重点打造8个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培育5个销售额5亿元以上商圈,15个销售额1亿元以上商圈;办好“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发布15个餐饮地方和团体标准;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服务人员100%持证上门,发布35个家政地方和团体标准;培育3—5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2—3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3—5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2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2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申报承办国际专业赛事,举办省级及以上赛事活动50场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达到70%,乡镇街道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0%。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餐饮住宿服务品质。培育以青海特色菜品和地方名优特小吃为主的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推动利用电商赋能餐饮数字化运营。持续开展餐饮住宿企业融资走访专项行动。推动青海拉面进机关、企业、学校,重点打造省内主要景区“拉面美食+户外骑行服务+多业态融合”新模式,鼓励青海拉面出海。扩大《三餐四季》节目辐射效应,打造“美食名镇”“美食名村”“美食街区”。提升涉外住宿服务水平。依法依规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旅游民宿服务。(各市州人民政府,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人行青海省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二)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进家政兴农行动,开展生活服务带岗直播招聘活动,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系列家政地方和团体标准。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更多家政服务员和消费者使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小程序,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壮大“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家政劳务品牌,举办“青海省家政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家政领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家政服务纳入消费帮扶体系。动态调整家政服务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总工会、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丰富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和探访关爱等服务发展。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消费圈”。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空置场地新建、改扩建托育机构。实行养老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 类价格执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适合普惠性养老托育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人行青海省分行、省委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升级繁荣文旅消费。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项目,推出一批非遗旅游、研学主题线路。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服务水平,优化博物馆、美术馆等讲解服务供给。扩大营业性演出市场供给,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各地举办各类音乐、舞蹈、演唱会等活动,积极引进各类电影、艺术展览交流活动。支持西宁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申报。大力发展生态、红色、乡村、冰雪旅游,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利用城市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推进社保卡在公共文化场馆和国有A级旅游景区的应用,引导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推出旅游套票、联票、年票,淡季门票减免、酒店民宿折扣等优惠政策。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提高电子地图标注率。加快完善机场布局,有序开通国际旅游航线,丰富拓展航线网络、旅游列车线路、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提升外籍游客和港澳台居民持有效证件订票、办理住宿便利化水平。开展入境旅游营销推广。( 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广电局、人行青海省分行、省委金融办、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外事办,中国铁路青藏公司、青海机场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激发体育消费动能。发挥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机制,提升“一刻钟健身圈”服务功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 符合条件的存量空间建设改造体育设施。推动环青赛、青超联赛、青BA、中国冰壶联赛(西宁站)、城市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深入实施“跟着赛事去旅行”和“赛事四进”活动。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争取省外优质体育赛事、体育服务资源落户青海,举办各类体育运动及消费活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举办岗什卡滑雪登山联赛,办好冰雪运动会。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建设。(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发展多元化教育服务消费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省内高等院校与有关国家知名高校洽谈对接,引入外方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开展中外合作培训、办学项目。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优势核心专业群。建立校外引进人员资格审查机制,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创新居住服务消费模式。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托育、餐饮、家政等企业开展合作,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开展家居焕新活动。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智能门禁等新模式。培育改造设计、定制化整装、智能化家居等一站式、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龙头企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动服务消费数字化融合。丰富信息技术产品供给,建设数字消费体验中心,支持建设智慧零售新模式,推动社区电商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机结合,拓展无人接触式消费体验。加强直播电商平台建设,发展“直播+”业态。鼓励餐饮、家政、住宿企业发展线上服务,拓宽“平台+”养老新渠道。(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倡导推行绿色低碳消费。推行绿色低碳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执行绿色设计标准,提升绿色服务市场认可度。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力度,促进建设工程品质提升。宣传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提高出行、旅游、快递等领域绿色化发展能力。(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升健康消费数字化水平。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活动,完善便民惠民系统建设和应用。建设我省“医保药品云平台”,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扩大医保移动支付接入范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医保、医疗、医药无缝衔接。(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打造融合化服务消费场景。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广“音乐+旅游”“演出+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打造一批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引导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新发展。支持打造一批演艺新空间。鼓励利用现有设施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增强服务类品牌培育能力。支持开展西宁市新消费品牌城市试点。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化发展能力。聚焦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服务需求,打造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生态农牧业劳务品牌、特色文旅劳务品牌和民生保障劳务品牌。(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有序推进服务业开放进程。贯彻服务业市场准入规定,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推动科技服务、旅游等领域开放举措全面落地。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 · 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开展推介活动,加大优质服务宣介,吸引知名企业来青投资。(省发展改革委、省外事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提高支付服务便利化水平。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原则,深化跨部门合作,推进重点场所、重点商户内外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做好外币和零钞兑换服务。(人行青海省分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构建服务消费监管机制。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实施“互联网+监管”模式,定期开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专项行动。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发布消费警示。探索研究规制不正当牟利投诉举报行为。全面开展医疗、养老、教育、文体等12个公共服务领域质量监测,推动构建普惠型质量服务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倡导诚信合法经营。利用信用中国(青海)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强对相关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引导经营主体守信重信。倡导推行“线下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公开退货承诺。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促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家居家装等领域标准制定,完善标准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青海省标准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组织标准宣贯活动。(省市场监管局、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工作,加强安排部署、沟通衔接和督促落实,实现政策共融、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活动共办、品牌共塑,统筹推进服务消费扩大升级。

(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银担分险合作,比例按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责任比例均不低于20%”的要求执行。深化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银税互动”合作。(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人行青海省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畅通服务业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探索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强化技能竞赛与产业发展对接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鼓励从业人员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提升技能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民生重点领域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服务消费统计监测。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加强地区服务消费零售额测算基础数据的收集、审核和分析。(省统计局负责)

附件:重点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附件

重点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为落实落细《青海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重点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一、西宁市:“雪豹之都”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新千、唐道637、大十字、力盟、万达、北城七区、吾悦广场等高能级城市核心商圈为主业态,依托城北豹街、新千丝路风情街(夜间消费集聚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生态文体消费集聚区)、北川河湿地公园(北川河生态研学消费集聚区)、湟中塔尔寺(非遗文化消费集聚区)、丹噶尔古城和大通老爷山(民俗文化消费集聚区)、日月山(生态人文消费集聚区)、大通鹞子沟、湟中卡阳、湟源大黑沟等浪山营地和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等资源,中国西宁高原国际风筝邀请赛、中国冰壶联赛(西宁 站)、西宁市半程马拉松等赛事,西宁《三餐四季》、“寻找与宁的记忆老字号”打卡点,以及湟源里脊、炕锅羊肉、湟中暖锅、青海老八盘、酿皮、牛杂、甜醅、抓面等美食,First 青年电影节、演唱会等活动,打造“商圈步行街+生态研学+高原康养+文化体验+户外休闲+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二、海东市:“万象海东”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民族风情文化体验为主业态,以互助土族故土园为名片,依托北龙山、扎碾公路、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平安驿 · 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民和喇家考古遗址公园、河湟文化博物馆、循化红光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中国 · 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循化站)、篮球、射箭等赛事,青海拉面、撒拉家宴、互助八眉猪系列菜肴等美食以及丰富的家政服务资源,打造“民族风情体验+红色研学+文化探秘+体育赛事+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特色美食+家政服务”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三、海西州:“魅力海西”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旅游+”融合产业为主业态,依托甘青大环线,串联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水上雅丹、可鲁克湖、察尔汗盐湖等品牌景区,结合柴达木文化旅游节、柴达木之夏、那达慕、智阁鲁如等文化活动及激情穿越柴达木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山地越野跑、德令哈半程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德令哈河东商业步行街、格尔木旱码头 · 1960商业美食步行街、大柴旦翡翠商业步行街德令哈固始汗商业文化步行街等特色步行街,德都蒙古全羊宴、柴达木炕锅盐羊肉、茶卡烤全羊、农家土火锅、手工酸奶等美食,打造“文化旅游+体育赛事+自驾露营+商圈步行街+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四、海南州:“圣洁海南”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环湖旅游+骑行户外为主业态,依托唐蕃古道、青海湖151景区、龙羊峡、贵德清清黄河、同德宗日文化遗址、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拉脊山日出、海南州光伏、中国第一代鱼雷试验基地纪念馆、青藏高原野生动植物标本科普馆、青海非遗产品展示馆等资源,环青赛、黄河抢渡挑战赛等赛事,以及贵德土火锅、青海湖烤全羊、龙羊峡虹鳟鱼、光伏羊肉等美食,打造“骑行户外+红色研学+工业旅游+自驾露营+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 务消费场景。

五、海北州:“梦幻海北”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体育旅游为主业态,以环青赛为名片,依托岗什卡滑雪登山联赛、徒步大赛等赛事,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金银滩—原子城景区、221基地旧址、同宝山、仙女湾、圣泉湾、金沙湾、阿咪东索、门源百里花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湟鱼家园等资源,以及海北牛羊肉、黄蘑菇、奶制品、蜂蜜制品、沙棘饮品等美食,打造“体育赛事+红色研学+文化旅游+骑行徒步+自驾露营+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六、玉树州:“江源玉树”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三江源腹地生态文化体验为主业态,以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为名片,以玉树歌舞、康巴文化、非遗传承、藏餐体验为特色,依托勒巴沟、唐蕃古道、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囊谦尕尔寺大峡谷、隆宝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玉珠峰登山小镇、拉布古藏村落小镇、昂赛大峡谷、可可西里、三江源国家公园等资源,澜沧江漂流、玉珠峰登山、澜湄国际影像周、江源星空音乐会、“雪豹家园”摄影展等活动,以及玉树市唐蕃古道商业步行街、囊谦香达商业步行街、曲麻莱石榴籽步行街、玉树新天地、囊谦河夜市、治多星空夜市等商圈步行街,打造“生态文化体验+自驾露营+文化探秘+商圈步行街”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七、果洛州:“秘境果洛”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高原特色风光和民族风情文化体验为主业态,依托班玛县红军沟、官仓峡、德尔文格萨尔史诗、噶 · 智格尔景区、查朗寺、东格措纳湖生态旅游区、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玛沁黄河抢渡赛、三色班玛生态文化旅游季、久治牦牛小镇集市、甘德“阿拉拉莫”音乐节、达日白岭小镇集市等活动,以及藏式烤全羊、藏式火锅、雪山牦牛肉干、拉丝酸奶、酥油茶、糌粑等美食,打造“民族风情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特色美食+集市经济”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八、黄南州:“热贡黄南”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以热贡文化为主业态,依托热贡文化旅游节、五彩神箭国际邀请赛、那达慕草原盛会等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唐卡艺术小镇、传统神箭之乡、德吉村、来玉文化主题民宿村、泽库石刻文化村、郭麻日古堡、保安古城、“藏家大院”“牧云星宿”“蒙古大营”等网红民宿和打卡地,以及隆务老八盘、河南县蒙餐、黄南馍馍、瓜什则牦牛酸奶、金黄果等美食,打造“热贡文化风情体验+文化探秘+乡村休闲+特色美食”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编辑|娜仁花  值班编辑|娜仁花
责任编辑|冯俊儒  总监制|郭准玮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长按二维码识别

茫崖发布
宣传茫崖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