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青春之歌》,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崔嵬、陈怀皑执导,谢芳、康泰、于洋、秦怡、于是之主演。影片改编自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知识女性林道静几经周折与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1935年,著名诗人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诗歌《五月的鲜花》,在北京汇文中学担任数学教师的东北籍作曲家阎述诗被这首小诗深深地感染,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夜谱曲。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这首歌曲从校园传向四面八方,成为鼓舞抗日士气的战歌。电影《青春之歌》选用了这首歌曲作为影片的插曲。
《青春之歌:从小说到电影》
作者: 杨沫 / 崔嵬 / 陈怀皑 / 等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年: 1962-7
页数: 449
定价: 2.70
装帧: 精装
统一书号: 8061-994
其实,当小说还在报纸上连载时,导演崔嵬就产生过将其搬上银幕的想法。接到任务时,崔正在进行《老兵新传》的后期工作,他一口气读完了整部小说,再次被那些情节和人物所激动,特别是他也参加过北京学生运动,书中情节的历史情况都是他所熟悉的,人物的情感他也完全能够理解。
•谢芳原名谢怀复,参加工作后改名叫谢方,因为《青春之歌》制作电影字幕时误把她的名字写成“谢芳”,她就将错就错把名字再度改为“谢芳”。
•该片上映后,很多人通宵达旦排长队买票,有的影院干脆24小时轮转放映该片。
•片中运用了一些抗战前的革命歌曲,如《松花江上》、《救国军歌》、《五月的鲜花》烘托气氛,但这些歌曲写于1935年至1937年之间,晚于电影中表现的年代。对此,主创人员认为这些歌曲反映的是抗战爆发前的整个历史阶段,所以不算违背历史的真实。
•谢芳89大寿(2024.11.1)
电影传奇-青春之歌 五月的鲜花
崔嵬(1912-1979),原名崔景文,山东诸城人。1930年入山东实验剧院编剧班学习,次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后在上海、北平等地从事戏剧活动。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鲁艺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主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院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艺委会主任。
1955年,在电影《宋景诗》中饰演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1956年,出演由徐韬执导的《海魂》,在影片中饰演窦二鹏。1959年,执导谢芳、于洋主演的个人首部电影《青春之歌》。1960年,与陈怀皑联合执导戏曲电影《杨门女将》,该片获得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2年执导戏曲片《野猪林》,同年凭借《红旗谱》获得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执导《小兵张嘎》。1964年与陈怀皑、刘保德联合执导《天山的红花》。1974年,执导京剧《平原作战》。1975年执导《红雨》,表现的是“赤脚医生”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的故事。1978年,执导《风雨里程》。
1979年2月7日,崔嵬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陈怀皑(1920-1994),原名郑衍贤,生于福建长乐。1944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留校任助教。1948年赴香港任永华影业公司副导演,同年赴华北解放区参加华北大学第三文艺工作团,任戏剧队长,并参与影片《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49年调任中央电影局副导演,1950年,参加拍摄凌子风导演的故事片《陕北牧歌》,1951年,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员。1953年,调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导演,执导了话剧《家》。1955年,执导《虎穴追踪》。次年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做导演,相继导演了《生活的浪花》、《百凤朝阳》等。他还与人合作导演了不少作品,如与崔嵬导演合作的《青春之歌》、《北大荒人》、《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平原作战》,与谢铁骊合导的《海霞》、《大河奔流》等。1960年与崔嵬执导的京剧艺术片《杨门女将》获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1979年,陈怀皑独立执导的戏曲片《铁弓缘》,获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为中国戏曲艺术片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4年,陈怀皑因病去世,享年74岁。
谢芳,原名谢怀复。原籍湖南益阳,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黄陂。1951年汉口罗以女子中学毕业后入中南文工团,后任武汉歌舞剧院歌剧演员。1959年因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林道静而一举成名。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时期的小知识分子陶岚的形象。1963年起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的影片还有《舞台姐妹》、《泪痕》、《李清照》等,以及电视剧《女经理的一天》、《最后一位市长》、《舞台新姐妹》、《灯火阑珊处》等。其表演细腻含蓄,擅长扮演知识分子形象。著有自传体艺术杂文《银幕内外》。
秦怡,1922年1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高邮。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至重庆,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实习演员,在影片《好丈夫》中扮演角色,后相继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钦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桃花扇》、《清明前后》等二十余部话剧。抗日胜利后回上海,作为“
特约演员” 参加拍摄《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 、《母亲》等影片。
建国后,秦怡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1956年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扮演芳林嫂,同年还参加长影拍摄的《马兰花开》。1957年主演《女篮5号》。1958年主演《红色的种子》。1963年主演《北国江南》。1982年,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9月29日,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2022年5月9日,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岁。
康泰(1927-1985),原名刘秉璋,1944年北京第四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影艺学院。1945年入华北电影公司。抗战胜利后在北京业余剧社和戏剧宣传队三十队任演员。1947年起任上海国泰影业公司演员,曾主演《玫瑰多刺》等影片。
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4年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侦察员周长喜。在体验生活中,深入海岛连队,摸爬滚打,观察体验,使其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后相继参加了《李时珍》、《凤凰之歌》、《海魂》、《钢人铁马》、《小康人家》、《青春之歌》等影片的拍摄。60年代参演《摩雅傣》、《红日》等影片,70年代在《第二个春天》、《江水滔滔》、《苦难的心》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81年主演《第二次握手》。1982年在《特殊身份的警官》中饰演李渊风。曾于1980年获得第二届电影小百花奖优秀男主角奖。
康泰为人随和,多才多艺,除拍摄电影外,因其嗓子宏亮,音色浑厚,曾为《伊万雷帝》、《解放》、《罗马大战》等译制片配音。他还擅长歌唱,经常参加演出,备受群众欢迎。
康泰在1985年1月21日在广州拍完影片《公寓》最后一个镜头,于次日凌晨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享年58岁。
于洋,出生于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
1945年长春市文化中学肄业。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文化教员。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转任导演,拍摄《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影片,并导演《哪儿是我的家》等电视连续剧。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第19届金鸡百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
于是之(1927-2013),原名于皛,原籍天津,生于河北唐山。少年时代做过税局雇员,仓库佣工等。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1945年肄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同年加入祖国剧团。1947年进北平艺术馆,1949年入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2年拍摄影片《龙须沟》。1959年在《青春之歌》中扮演余永泽,1960在《以革命的名义》中扮演了捷尔任斯基,1978年在《大河奔流》中第一个在银幕上塑造了毛主席的形象。此后还拍摄了电影《丹心谱》(1980)和《茶馆》(1982)。在影片《秋瑾》(1983)中,塑造了清末附庸维新的封建官僚贵福的形象,获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于是之数十年来塑造了程疯子(《龙须沟》)、洋车夫老马(《骆驼祥子》)、王利发(《茶馆》)、丁文忠(《丹心谱》)等系列舞台形象。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2013年1月20日,于是之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