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户门前有园林,处处庭院绿意浓,这样的风景不在世外桃源,而是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等村落的日常。24日晚上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带领全国观众沉浸式体验走进顾庄等地,云赏乡村盛景,传递“绿色名片”,让这座“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再次火爆出圈。
作为《山水间的家》第三季的压轴收官之作,节目组缘何相中如城街道顾庄、钱长、贺洋三个村居?他们如何用独特视角呈现当地的农文旅融合新气象?趁着节目热播之际,记者走进顾庄等地,揭秘节目台前幕后的故事。沿着彩虹路走进“花木盆景之乡”顾庄,田园风光与诗意生活相互交融,灵动之韵俯拾皆是。这里是“如派”盆景的发源地,自然与人文交织,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园艺技艺在此传承不息。在节目中,由主持人张舒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歌手蔡国庆组成的“山水小分队”进村入户深度探访,沉浸式体验乡村生产生活,带观众以第一视角探访山水间的美丽蝶变,记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探寻“新农人”的追梦故事。他们跟随村民移栽花木,学习盆景蟠扎技法,对“如派”盆景“云头雨足美人腰、左顾右盼两弯半”的造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有意思的是,节目组拍摄期间,巧遇12对新人在毗邻顾庄的钱长村举办草坪婚礼。“山水小分队”积极参与婚礼现场布景,和村民们一起利用花木、盆景巧妙装点,种下象征爱情甜蜜的桂花树。蓝天之上,白鹭展翅,花团锦簇,新人们携手相伴,在天空、草坪、树木的共同见证下完成了此生最难忘的集体婚礼,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高品质画面,人文化的慢叙事方式,接地气的人物群像……这背后是《山水间的家》摄制组和如皋当地工作人员的共同付出。9月9日,节目组就进驻顾庄社区,采购道具、选群众演员等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节目组分工非常明确,先期外联、后勤、道具、编剧等各个小组陆续来如。如皋市委宣传部牵头当地公安、卫健委、气象、村居等多个部门做了协调分工,对接建群。”如城街道宣传委员冒妍回忆,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长达半个月。9月下旬正式启动拍摄,4天内每日工作清单行程满满,“踩点、创作、调度、布景、转场……清单上几百项各类条目,200多人的调配,时间紧,任务重,又恰逢天气恶劣多变的台风季,摄制组100多名工作人员始终保持顶格的行动力,在团结协作、高效推动下,按时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冒妍介绍,早在7月26日,节目组就首次来到如皋选址,顶着炎炎烈日,花了三天时间跑遍了如城街道的几个村庄,并在8月初进行了二轮甄选,最终敲定了如派盆景的核心区——顾庄社区,华东地区较大的草坪种植基地——钱长村,水培盆景产业新基地——贺洋社区。冒妍还透露一个有趣的细节:《山水间的家》一般一集只拍摄一个村,但摄制组对钱长村的草坪“一见钟情”,因此特意申请加了进去。“阳光好的时候,草坪绿得通透,毛茸茸的。我到现在还记得,摄制组的年轻记者直接体验了一把躺在草坪上……”冒妍说,如皋乡村的美景不仅治愈了全国观众,也深深治愈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在拍摄之余,他们纷纷按下手机快门在各个村庄拍照留念。每逢周末,顾庄社区总能迎来四方游客。“有坐旅游大巴来的,也有自驾来的,除了南通市区的外,还有不少上海游客。”冒妍介绍,顾庄有个老话——“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多年来,顾庄社区积极发展盆景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花木盆景生产、生态人文宜居、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时代乡村,促进村民增收、产业增效。“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是顾庄社区最大的产业特色。以传统民居为根基,以花木产业为依托,以美丽田园为特色,以休闲农业为主导,顾庄构建出“田园融合庭院、庭院装点田园”的发展模式。目前,社区拥有高中级技师160多名,花木经纪人400多名,花木盆景销往全国各地,2023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在节目中,顾庄首位从事花木盆景产业的女性王海霞作为向导,带领“山水小分队”进村探访,秀出了新时代女农人的风采。原来,王海霞的父亲就是当地有名的盆景种植大户王广明,由他栽培的罗汉松盆景能卖到近30万元,人称“罗汉松大王”。女承父业,王海霞成立了公司,通过指导村民采购销售苗木、吸收有经验的村民成为公司技术人员,推动花木盆景产业在整个顾庄迅速铺开。在她的带动下,村里90%以上的妇女以花木生产为业,顾庄也入选江苏省第一批“无粮村”。顾庄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亚鹏介绍,近年来,顾庄村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建立了以盆景为支柱产业、从花木种植到园林施工的全产业链,同时推动盆景产业向微型化、精品化方向发展,让盆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顾庄也借势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贺洋社区毗邻顾庄,这几年我们积极发展小微盆景新业态,特别是水培小微盆景,一经上市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一盆才二十来块钱,成为办公室的‘新宠’。”贺洋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保峰介绍,作为全国首家实现水培小微盆景出口的苗木企业,社区的名花堂家庭农场已成功驯化培育近150多个品种的水培植物销往全国各地,先后斩获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以及多项外观专利,彰显了“新农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深厚功力,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沃野中蕴藏的无限潜力与可能。初冬时节,行走在如城街道钱长村,绿油油的草坪一眼望去,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风景怡人。
“我们村种植的是四季常青的草皮,即便是冬天,依旧能看到绿色的草坪。”钱长村党总支书记钱爱东介绍,钱长村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立者钱镠(liú)王十四世孙迁居于此而得名。三十年前,怀揣着“家门口致富”的梦想,钱长村开始尝试草坪种植,三十年来,钱长村几代草坪人接力奋斗,创下“江苏草坪第一村”响当当的名号。钱长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顾庄的提携。“盆景一般用于造景,草坪也是如此。现在,我们两个村会组团出去接业务,形成绿化造景一条龙服务。”钱爱东说。节目中,通过学习铲草、捆扎技巧,“山水小分队”了解到顾庄村携手邻村,推动了村村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耦合、效益聚合,实现共同发展。从最初的白三叶,到马蹄筋,再到如今的马尼拉、矮生百慕大、天堂328等,钱长村的草坪品种已经完成数次更新迭代。为避免土壤过度流失,钱长村引进了工业化草坪生产技术,通过试种、改良与推广有望颠覆原有的生产模式,让草坪走上永续发展之路。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钱钰璐介绍,以“如意钱长时尚乡村”为定位,统筹片区资源文化等要素建设,建设露营基地、开辟骑行线路,未来将把钱长村打造成集科技生产、乡村休闲、时尚运动于一体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使草坪产业的功能链与价值链得以双向延伸,催生出富有创新活力的“草坪+”模式,串联起更高层次、更具潜力的致富链。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新的科技不断涌现,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乡村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也提出更高要求。“以顾庄为引领,钱长村为中心,辐射大明社区、贺洋社区,推动村庄之间抱团发展。依靠花木大世界以及周边众多园林景观,放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道路绿化亮点,整体提升区域环境,添置农文旅微景观、嵌入吃喝玩新元素,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先布点、再连线、后成片的递进思路。”钱钰璐透露,为探索更多元、更深度的乡村振兴模式,如城街道正在精心策划、深度谋划、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篇“文章”,在乡村肌理、空间格局、规模产业等领域布好局、谋好篇,让乡村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地,更是生态涵养的重要空间、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人们心灵的栖息地。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人。为进一步吸引、推动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支持能人返乡创新创业,眼下,如城街道正在积极招募乡村振兴主理人,重点招募自然教育、艺术创意、心灵疗愈、手造工舍、社团引入、品牌运营等人才,“我们欢迎创业大学生、科研院所、网红大咖等来如创业,深耕乡村沃土,争当雉水‘新农人’。”钱钰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