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后 | CNS系列论文一作博后风采展示

文摘   2024-11-13 21:34   浙江  



良渚实验室自创建以来,不断迭代进化,牢牢把握大学与生命健康行业交界面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积极探索以博士层级的教育为抓手,具有良渚特色的“教科人一体化”,实验室通过开展双创大赛、建设双创博士学院等,积极招引培育优秀博士群体人才,为培养新型科技劳动者,助力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实验室涌现出一批在基础研究、创新创业各方面都具备出色成果的博士后,《良渚博后》将陆续呈现良渚实验室优秀博士后的风采及成果集锦,展现良渚实验室的博后人才队伍及创新活力。



王飞



个人简介


王飞,良渚实验室欧阳宏伟教授课题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免疫原性调控、通用型细胞治疗以及基因编辑和表观调控,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良渚实验室署名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研究课题


通用型细胞产品规模化、自动化制造。通用干细胞可以有效解决自体细胞疗法周期长、成本高等局限,但是如何实现全自动封闭式的规模化生产、如何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如何实现像传统化学药物一样稳定批量生产和存储,都是通用细胞转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借助良渚实验室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欧阳宏伟教授的带领和规划下,王飞和团队将自主研发细胞体外大规模、自动化制造和扩增的系统和设备,严格把控CMC(化学、生产和控制),实现从通用型细胞制备、大规模扩增、冻存和复苏的完整全链条自动化生产体系,提高通用细胞疗法的商业化生产与供应,实现细胞疗法的产能升级。该课题有望为同种异体细胞疗法提供一种通用型种子细胞源,为推动细胞治疗的临床可及性、造福于更多患者另辟蹊径。

良渚感受


来到良渚实验室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良渚“双创双栖”研究模式的特色。加入实验室Ajiont团队之后,团队有组织、成系统的研究和转化模式也让我深受震撼。Ajiont团队“大数据+人工智能AI+高通量”的范式帮助我高效地突破了研究中诸多瓶颈,极大推动了项目的前期研发进展。团队成员在欧阳宏伟教授的带领下,进化速度非常快,这也鞭策着我不断学习和进步。

良渚实验室内部有很多项目成功转化落地的案例,能让我从中学习宝贵经验,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研究目标。针对我们这种拥有转化热情的博士后,良渚实验室通过双创博士学院等对我们进行指导和孵化。此外,良渚实验室有很多交流平台,比如学术研讨会、前沿讲座、双创论坛,让我们可以同时学习到学界和业界的先进经验,拥抱新技术和新风向,快速进化和成长。




章健



个人简介


章健,良渚实验室王迪教授课题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肠道生理功能(包括黏膜免疫和营养吸收)的系统性免疫代谢调控。以第一作者在Cell(良渚实验室署名)、Science Immunology(封面论文)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国家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先后获得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奖、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研究课题


章健和团队共同揭示了大肠中肠道杯状细胞GSDMD通过促进粘液分泌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生理性非焦亡功能,并提出GSDMD在特定细胞中可能存在调控囊泡运输和细胞膜动态变化的新功能,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Immunology

同时,章健和团队系统性阐明了小肠双向营养供给环境的核心特征与动态规律,可视化了不同营养路径在小肠吸收过程中的时空差异及其对机体防御和营养吸收的调控作用,揭示了肠内营养供给紊乱引发肠道脂质过度吸收进而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从理论上,章健和团队对肠道营养吸收的生理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描绘与剖析;从转化角度,为临床治疗肠外营养并发症提出了新的干预思路,并探索了抗真菌药物预处理的潜在治疗方案,同时对不规律饮食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机制及干预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并被《中国科学报》作为头版头条新闻进行报道。



良渚感受


第一眼看到良渚实验室与浙一医院之间的连廊,我就切实感受到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壁垒。良渚实验室前沿探索的科研模式、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环境,鼓励“双创“的科研氛围,让我们可以同时进行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的科学研究。希望我能在导师和团队的带领下,唱响带有“良渚”标签的科研之曲,努力为“肠源性”免疫-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良渚”方案。





张恒



个人简介


张恒,良渚实验室博士后,杨帆研究员和徐浩新教授联合培养。进入良渚实验室后,入选2023年度“博新计划”,并以第一作者(含共一)于Nature Plants等期刊发表论文2篇。


研究课题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配体的发现、配体门控机制的研究及其药理学功能研究。主要结合膜片钳电生理技术、钙成像、FRET和SPR等技术手段以及基于Rosetta软件的计算生物学探索离子通道与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


良渚感受

在良渚实验室我深刻感受到,良渚实验室是旨在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企业家精神的双创型人才的新型科研机构。良渚实验室以基础与转化驱动为抓手,以新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双创人才项目为依托,通过“培育计划”培养双创人才团队,提供人才项目启动经费资助,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科研动力和科研兴趣。从博士研究生到良渚实验室的科研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找不到方向,但是良渚实验室给予了我很多指引和帮助。通过与各位实验室老师的交流,我也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工作的目的性、方向性,弥补了在理论学习中的诸多不足。


良渚实验室
良渚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大学举办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学科会聚攻克重大医学难题的新型研发机构,于2020年7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实验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