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处暑 夏秋季节转换的过渡期应如何养生

健康   2024-08-22 17:31   山东  
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九)22点54分48秒,是今年入秋后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即止息,暑为高温酷热天气,处暑代表着酷热天气的尾声,暑气逐渐消退。有谚语曰“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也就是说从处暑开始“秋老虎”也会逐渐偃旗息鼓,暑消凉长。处暑过后,中午及午后一段时间气温仍会保持较高,但早晚会明显感觉凉爽,温差开始变较大,此时节应注意避风寒,防外感。下面从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几个方面谈谈处暑节气的健康养生。

调畅情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秋天常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中医称“悲则气消”,过于悲伤则易伤气,日久使人意志消沉,易产生抑郁。中医认为秋季五行属金,对应的五脏是肺,肺对应的情志是悲,所以叫做悲伤肺。我们要尽量避免悲凉悲伤之气,要让身体安静,内心宁静,心情舒畅,不要有悲忧伤感等不好的情绪。如果说不小心遇到一些伤感的事情也要学会调畅情志,积极调整好心情,注意收敛神气,宁神定志,做到内心宁静平和,切勿悲忧伤感。秋日里风清地明,天高云淡,积极参加一些郊游活动,或者与三五好友聊天聚会等,非常有助于缓解情绪,保持心情愉快,促进人体气机的顺畅。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比如按揉太冲穴、足三里穴,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仅可以疏肝解郁、理气降火,还可以改善全身代谢功能。

饮食节制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天气仍以湿热并重为特点。《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处暑节气,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如山楂、橘子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度发散。而且,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干燥,宜多食具有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比如银耳,是养阴润肺的佳品,中医学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此外,还可多食用梨、百合、芝麻、牛奶、鸭肉、莲藕、甘蔗等食物。

起居顺时

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中医认为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中医专家提倡我们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点起床。早睡可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有助于收敛阴津;早起则有助于肺气的舒畅,阳气的顺畅。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处暑之后,天气渐凉,睡眠时注意添加衣被,减少吹空调时间,避免外感。

劳逸结合

中医认为处暑当季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应注意劳逸结合,体育运动量应逐渐增加,循序渐进,保持适度原则。处暑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新鲜,户外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养生方法,推荐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尤其是八段锦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加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并且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但是,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过度运动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如果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较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者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防止肌肉出现痉挛。运动的同时注意保护皮肤,尽量选择穿透气、宽大、汗布料的运动服。有腰椎、膝关节等基础病的患者应该遵从医生的建议,选择科学锻炼方法,避免疾病进展,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立即停止锻炼,寻求专业的帮助。

供稿|肾病科 王波

责编|田庆谭


聊城市中医医院
聊城市中医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