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京津名票的农家女——安胜利

文摘   2024-12-19 08:18   河北  


成为京津名票的

农家女安胜利

作者:张春景

她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却对京剧爱的执着;她不图名利,一心练唱,因偶然结识京剧荀派名家相授。初登舞台,便一鸣惊人,很快就成为京津地区京剧名票。感谢师恩,不忘初心。她就是河北省南皮县寨子镇单庄村村民——安胜利。


在戏曲行当,成名难,一个农家女成名更难。她是何方人士能够一举成名?安胜利,1968年生于河北南皮的一个普通农家,她从小喜爱京剧,迷上戏曲,也得益于奶奶的耳濡目染, 奶奶是个不折不扣的戏迷。她大字不识几个,对戏曲的喜爱却到了痴迷的程度。曾经,有一次去外村看戏,奶奶被不期而至的雨淋的无法回家。老人常常说:“读书看戏劝人方。”所以,至今胜利不知道奶奶迷戏是因为她欣赏戏曲艺术还是在弥补她不识字的遗憾。但奶奶看戏得来的故事却在一个个夜晚在那盏油灯摇曳的光线里在奶奶的描绘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于是,小胜利知道了《杨门女将》的忠烈,《王宝钏》的坚贞,《岳飞》的爱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至死不渝。这些故事和欣赏的戏曲使她感同身受地感知着真、善、美,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厚重了她的生活阅历,影响了她的思想,坚定了她的执着。


2010年随丈夫在天津干房屋装修期间,开始迷上京剧。在许多人看来,京剧的节奏过于缓慢,但每当那悠扬的伴奏从心头滑过,她的心便被熨的无比妥贴,就如同其偏爱的丝绸一样顷刻间柔柔的、滑滑的。胜利好喜欢听开场前的一阵阵紧锣密鼓,听那蕴含了十足底气的叫板,然后看那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在那小小舞台上尽情演绎人间的爱恨情仇。她欣赏那轻移的脚步,那漫舒的水袖,那优雅的兰花指,那传神的双眸。那爱的表演那么投入,恨的表演那么动情,尤其是一些表述内心的唱白,一字一句,一扬一挫,分明是演员的血泪心声,那么强烈地感染着她,牵动着她的心,常常地,不由自主投入进去,和着演员唱,陪着演员哭。回想起来,那时她的心那么纯净、轻盈,所以才会随着故事而跌宕,随着表演而起伏。


2013年有幸遇见荀派名家黄少华先生,受到先生的百般抲护和厚爱,并成为她的弟子。黄老师耐心教她荀腔黄韵,口传心授,学习了《红娘》《绣襦记》《勘玉钏》《辛安驿》《红楼二尤》《玉堂春》等剧目。安胜利认真刻苦,且天赋好,悟性高,较好的继承和掌握了其艺术精髓,先后在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沧州南皮电视台及各地演唱,受到广大戏迷观众的欢迎和青睐。


北京卫视播出《国粹生香》,一众京剧票友登台亮相展放歌喉,展示京剧流派的各自魅力。其中,演唱荀派名剧《绣襦记》的河北省南皮县农家女安胜利格外引人注目。她唱腔圆润,板眼有节,韵味隽永独特,有荀派大家之风,让观众和评委都为之倾心。著名京剧艺术家迟小秋和闫桂祥不约而同地称赞:这是黄少华先生的韵味!你真是幸运,能得到黄老师的亲传,不容易!



黄少华是谁?作家雪小禅这样描述这位荀派名伶的绝代风骨:

她银发,80岁,穿了件银灰的坎肩,戴着戒指和玉镯。很安静。台风是凛凛的。但眉眼间却自有一种风情,那风情亦是难掩。她开口:顾影伤春枉自怜,朝云暮雨怨华年,苍天若与人方便,愿做鸳鸯不羡仙。她只唱了这四句。这四句足以致命了!慢板,要人命的慢板。声音,要人命的声音。我呆了,从她唱出那个‘春’字来我就呆了!活到半生,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一段唱!我甚至不知道她是谁,她来自哪里。在长安听到这段流水,潸然泪下。连怕被别人笑话的心思都没有,只听得心里有什么咚咚在响,像风箱一样,呼拉呼拉地拉着,整个过程,悲欣交集那场全是老伶人的演唱会完毕,忙去打听她的名字--黄少华。


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亲传弟子,在京剧界辈分极高,却又隐于繁华都市的寂静一隅,不为人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她偶一登台,便艺惊四座。作家雪小禅听了她的唱,听得泪水满面,“忘记了鼓掌,忘记了存在,亦忘记了时间——仿佛整个长安只有我和她。”立时去找她,于是便有了让人感慨唏嘘的《老伶人》。

安胜利回忆道:我从小就喜欢京剧,在7、8岁的时候我们村每年顶少唱两场大戏,我家住的都是演员还有琴师,跟他们接触的比较频繁,我上学的时候把课文都编成戏唱出来,不过也没腔没调瞎哼哼着玩。刚开始甘洪胜领我上县文化馆去,让琴师给拉,说你唱嘛派啊,我说京剧还分嘛派吗,经常唱还不懂哪派他们都乐,也跟不上弦,太不成功了人家全笑话,都不知道哪一派,还不知道从哪张嘴,弯更不知道从哪拐,谁愿给拉这费多大的劲啊对不。从那以后出了那个门以后一年没唱。

虽然对京剧很痴迷,但是安胜利并没有真正进科班专门学习过京剧,只是跟着所听到的曲调在家里唱。

一个是沧州的农家女,一个是作家笔下既有风骨又绝代芳华的荀派大家家,如何结缘?有如何生发?

那是一个飘雪的日子,安胜利自老家南皮而来,伴着纷飞的小雪,为我们讲述她和黄少华的故事。


安胜利是南皮寨子镇单庄村人,婆家在东光县穆庄村。在奶奶的熏陶下,她从小喜欢戏曲,闲暇时常用小录音机学唱京剧。加入了南皮县残联馨京剧社,2007年,她到天津帮丈夫料理房屋装修,经过五六年的打拼,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匆匆忙忙的生意场之外,她没忘京剧。

2013年刚过她还是跟着伴奏带唱,在天津电台道有个底商。有一天,在那练唱,有一个老师从那路过,他说觉得你嗓音挺好,具体我也真正听不出来,有一个黄老师黄少华老师,她是荀派大家,荀慧生的亲传弟子,有个机会让她听听吧。过后不久,他做了一个衣服,可能是黄老师上北京要演出的反正凤凰戏牡丹的衣服,他说你会开车你开着车拉着我们给送去吧。黄少华就在天津住借机引见一下。


满屋子的照片让安胜利吃惊不小。那里挂着荀慧生和她的合影,还有很多她年轻时的剧照。她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气质独特的老人竟然有这样一段非凡的经历:她是荀慧生的亲传弟子,年轻时早已蜚声京剧界。黄少华听说她是东光人(荀慧生也是东光人),想到恩师,对她自然多了一份亲切,同意让她前来练唱。

安胜利性格开朗,学唱之外,还常常照顾黄少华的生活起居。一来二往,师生俩越来越投缘成了忘年交。很多心事,黄少华藏在心中很久了,没有和人提过,却唯独愿意和这个来自师父故乡的学生分享。就这样,一个是沧州的农家女,一个是作家笔下既有风骨又绝代芳华的京剧艺术家,因艺术结缘,成就一段佳话。

黄少华虽然允许安胜利上门学习,但开始时,也仅仅练唱而已。安胜利开始认为只要高音喊上去就是美,就是荀派。黄少华听她唱过后说,荀派的特点是唱腔声音低,低得婉转,低得缠绵,低得动听,低得妩媚,这才是荀派。光知道往上喊,那是唱傻了,美感还怎么来?安胜利听得似懂非懂。甚至于她开始疑问:荀派,到底应该怎么唱?

想听老师唱,可黄少华极少开口。她说,弦合不上,不如不唱。安胜利纳闷,黄老师的荀派到底是个什么味儿?她上网查找,2011年重阳节京剧晚会的演出让她听得如痴如醉:那荀派才是真正的荀派呀!似断似续,低徊婉转,又是那么明媚动人,甚至,那是任何形容词都形容不出的美。她这才懂得,怪不得黄老师平时不唱,这声音,一般的胡琴哪里配得上?


她慢慢琢磨到荀派的味道,按照网上老师演出的《勘玉钏》亦步亦趋地学唱。觉得差不多了,就在老师家唱给老师听。老师听了说,有味儿。这才开始正式教她唱。此时,离她第一次走进黄少华的家门已经三年了。

黄少华教她唱《绣襦记》,就是雪小禅惊叹自己活了半生才听到过的最好那段唱:“顾影伤春枉自怜,朝云暮雨怨华年……”

黄老师要求得很严,一个字一个音地教,她学得异常艰苦,一个“影”字唱了一个星期,还是不对,焦躁,心烦,几乎要放弃了。“别贪多,一个音不过关,就总琢磨这个音……”老师鼓励她,等这个音弄懂了、唱对了,荀派的唱腔就掌握了一半,以后再学别的,就能触类旁通了。

2016年11月12日,安胜利去北京卫视录制节目前,黄少华抱病,逐字逐句地把《绣襦记》的一段慢板和一段二六为她讲解一遍。四位专家评委听完她的唱,给予很高的评价。安胜利独具特色的荀腔黄韵的演唱,让她脱颖而出,终于站上了年终颁奖台。


对于师恩,安胜利不仅陪伴黄老师的晚年,还曾作诗多首一纪念,其中《感念师恩》 写道: 梅花经霜分外红,驽马之恩伯乐情。上苍赐我恩师健,唱响荀派三生幸。

2021年7月疫情期间黄老师仙逝,胜利为没能亲守身边陪伴恩师最后一程而悔恨,只能遥望泪眼送别。

为了缅怀师恩,2024年她特意举办了“2024年黄少华诞辰90周年安胜利个人演唱会”,把先生所授20多个经典唱段一一道来,重现黄少华风采,荀派弟子踊跃参加,异彩纷呈。山东省诗词协会会长穆瑞章当场赋诗一首,以赞颂:重阳有幸赏芳华,黄韵荀风万缕霞。声媚音高钩日月,惊叹津沽隐大家。


对于一个中年女人来说,通向艺术殿堂的更加艰辛安胜利始终不忘初心,边学边唱、研学体会,把学艺和兴家相连接,相得益彰与此同时也收徒传艺,希望能把这门传统艺术传给更多的年轻人。在她的指导下,很多年轻爱好者逐渐在走上乡村京剧舞台

尽管时间在流逝,安胜利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但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依然充满活力,每一次出场都能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


生活中的她也十分精彩,但从那些透露出来的信息可,她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丈夫全力支持她的艺术事业,给予了她巨大的关爱和支持,女儿也很优秀。面对个人荣誉,安胜利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她多次表示,能为京剧艺术做出贡献是她最大的荣幸。对她来说,舞台上的掌声和荣誉不是追求的终点,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京剧艺术,为弘扬国粹尽绵薄之力


一个农家女故事,是一部充满追梦和坚持的传奇。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草根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在耀眼的舞台上,还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她都以最真实的自己,向世人展示了京剧荀派艺术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安胜利的故事不仅印证了新时代大文化发展轨迹,也展示了艺术与生活的和谐共存。她的经历将继续激励着每一个热爱艺术和生活的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多年追寻终有果,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能在辛勤的家务劳作之后守住这份对京剧的热爱,尤其走到今天名票境地着实不易,她的人生也因为有了京剧而更加丰富多彩,在这儿我们也希望安胜利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简介:

张春景,笔名南冰。河北省南皮县人。先后在《中国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文学报》、《长城》、《中华文学》、巜散文选刋》《速读》等媒体公开发表书画评论和文学作品160多万字,正式出版专著9部,其中:《南皮古今书画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7年获河北省委“燕赵文化之星”称号,2019年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栽一片茶心》,2020年获首届吴伯箫文学奖散文集十佳。202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弯秋月卧运河》。2024年散文《善之光织就的积善堂记》获第九届冰心文学大赛一等奖。

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皮国学研修会执行会长,河北省南皮毛体书法家协会主席,南皮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北方戏曲传媒主编李天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 方 戏 曲 传 媒


北方戏曲传媒承接各类广告文案信息推广,诚待赞助商!!!
如有想订制名人(艺术家)字画、撰写专属诗词、楹联等方面需求的朋友,可与我联系。
邮箱:422345221@qq.com
微信:13780517244北方戏曲传媒(手机同号)

如果您喜欢,请转发或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方戏曲传媒
该公众平台主要传播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豫剧、老调等北方百姓喜欢乐见的剧种,当然也会涉及全国其他剧种,只要你喜欢、只要你点播! 北方戏曲传媒愿做您和艺术家、名票之间的桥梁,希望与您合作,把戏曲艺术带给热爱它的百姓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