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桌二椅”到高科技,戏曲舞台丰富多彩!

文摘   2025-01-16 00:01   河北  


传统戏曲艺术最原本的传播媒介——或者说是传播载体——就是舞台空间,以及充斥其中的视听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对舞台美术的产生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中国式的“舞台美术”概念,与西方的透视布景(scenography)完全不同,是一个现实世界、场景与观众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综合体。从“勾栏瓦舍”时代,就奠定了人们对戏曲的观察和体验方式。千百年来,与表演特质相适应的戏曲舞台美术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基本模式,即虚拟性、写意性、象征性和程式化,通过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想象,感受故事情绪和时空流转。它强调剧场空间的完整性,这个可见的空间载体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辅助传达演员背后那个无法目睹的精神世界。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戏曲的这种特质与数智时代的“沉浸式”传播特性暗合。


粤剧《白蛇传·情》。资料图


数智时代的舞台美术功能,在戏曲的整体结构中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由辅助、衬托舞台表演,跃升为参与、强化演出效果尤其在传播领域,更是起到了互动体验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表演与舞美之间的共生关系。根据传统经典改编的粤剧《白蛇传·情》(曾小敏等主演),于2019年完成了4K电影版的拍摄工作,美术设计用大量CG数字特效技术所产生的虚拟画面,突出了传统戏曲的美学气质,成功地将“戏”和“影”的质感特点融汇一体,替代了以往“舞台表演+实景拍摄”的表现手法,不仅在技术上把中国戏曲电影带入一个新纪元,而且刷新票房纪录,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


进入新世纪以后,被数字技术所加持的舞台美术,其概念外延被大幅度延展,围绕表演而展开的行为和装置把“表演设计与空间”(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带入新的戏剧辞典。当然,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创造几个新名词,而是运用理论的推动力,持续探索如何发挥舞台美术这个多元交叉载体的优势,以应对数智时代戏曲实践与传播。2020年到2021年跨年之际,裘继戎在B站跨年晚会上的一出《惊·鸿》,首先从结构上就打破了线性叙事的一贯做法,用互联网思维将多个剧种的经典片段加以整合,在戏曲和现代舞的边缘裁剪出一袭独特的美学意象;在呈现上使多媒体巨幕与真人表演相结合,引导观众穿梭于物理与心理的时空隧道。这种多维度的跨界交互,为当代戏曲的推广和传播打开了全新视角。


数智时代的剧场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戏曲的框架,而是要探索戏剧之外的新领域,之前习以为常的剧院制度的正统性可能也会受到一定挑战。由于舞台美术的空间特质,它逐渐承担起创新、改造的引领作用,可以说,今天的“舞美”已不仅仅是“舞台美术”的简称,它更凝练出一种本土戏剧时空的当代经验所形成的当代戏曲传播范式,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传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存在的意义。近些年来,各地纷纷推出地方剧种的实景演出,如江西抚州的《寻梦牡丹亭》、江苏南京的《金陵·王府往事》等,可谓遍地开花。这些特殊的表演场域,无不带有独特的历史记忆,从而从更深层次阐释了古典戏曲的美学价值,同时又打破了既定有序的空间意识和观演关系,调动观众的多向度感官系统,启发今天的观众与传统文化进行心灵沟通。


《寻梦牡丹亭》。资料图


对今天的大多数观众而言,“数字戏剧”这个名称还很陌生,但是接下来它或许将成为通向未知时空的一扇大门。从艺术本质上看,传统戏剧形式是无法替代的,而在基本模式之外加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和融合,情况就不一样了。李永志执导的黄梅戏《七夕传奇》,动用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加之光影视频,为神话传说的主题蒙上了亦真亦幻的色彩;慕峰执导的XR(扩展现实)数字戏剧《麦克白》,以虚拟舞台场景还原戏剧文本;伊天夫执导的话剧《嵇康》,采用AI+XR模拟系统,可使数字戏剧作品在线上和线下同时上演,等等。这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在给戏剧制作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还能获取史无前例的艺术性和科技感,吸引观众积极参与和理解文本和表演。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数实结合的观演空间,不仅使实体物理空间得以延伸扩充,增强了表演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感官系统的关注度,形成只有观众才能体验到的独特时刻。可以预见,那些正在进行当中的,关于嗅觉、触觉、味觉等方面的艺术实验,很快就会被运用到戏曲的创作上。未来的舞台美术将超越传统布景、灯光、声音、服装和化妆等元素,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既往认知。


话剧《嵇康》。资料图


面对数智时代戏曲艺术的新发展,每个环节都来到一个新的起跑线。数字技术主导下的传播手段随之更新,传统舞台得到无限延展,新质生产力将带动演艺市场结构重新配置,继而会重新反思哲学意义上的戏剧演进历程。新型观演关系给做戏者和看戏者同时带来虚拟时空的惊喜,使面对面的交流变为“之一”而非“唯一”,除了现场观演传播,通过融媒体手段的交流愈加广泛。京剧演员王佩瑜积极打破戏曲“次元壁”,已经拥有大批热爱京剧的粉丝,通过视频平台带领观众看戏、讲戏、学戏,云游上海古戏楼“瑜音阁”等,使观众以全新的方式重新体验京剧之美。茅威涛努力将越剧与时尚相融合,力推青年演员通过直播平台推广传播新剧目,倾力打造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此类探索使我们看到更多戏剧观念和表演新空间新形式的并行激增,无论现场放映还是云演播、直播,新媒体在戏曲传播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还会导致戏曲表演形式的变化,形成新型戏曲时空审美范式。


在漫长的中国戏曲发展史中,舞台美术的呈现样式绝不是“一桌二椅”所能涵盖的,“一桌二椅”只能说是一种审美特征或精神气质而已。其实舞台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表演的出发点,通过综合性艺术手段,戏曲才能在有限的舞台上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探索新发展模式的目的并非要摒弃传统,也不是为拓展舞台设计理念进行辩护与论证,相反,重点关注的仍是在尊重并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分析并预见数智时代戏曲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曹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原标题:从舞台美术角度思考数智时代的戏曲传播


北方戏曲传媒主编李天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 方 戏 曲 传 媒


北方戏曲传媒承接各类广告文案信息推广,诚待赞助商!!!
如有想订制名人(艺术家)字画、撰写专属诗词、楹联等方面需求的朋友,可与我联系。
邮箱:422345221@qq.com
微信:13780517244北方戏曲传媒(手机同号)

如果您喜欢,请转发或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方戏曲传媒
该公众平台主要传播京剧、河北梆子、评剧、豫剧、老调等北方百姓喜欢乐见的剧种,当然也会涉及全国其他剧种,只要你喜欢、只要你点播! 北方戏曲传媒愿做您和艺术家、名票之间的桥梁,希望与您合作,把戏曲艺术带给热爱它的百姓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