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律转,新元肇启。走过很不平凡的2024年,我们迎来崭新的2025年。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县组工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紧握时间的巨笔,在中国式现代化阳曲新征程上绘写了组织工作精彩华章。今天“阳曲组工”聚焦人才工作,邀您一起回忆、汇聚过去一年来奋斗中的点点星光,共同照亮我们跨越山海、奔赴远方的征途。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柔性引进77名高层次人才,与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落地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小院”、1个“科技小院......”成绩单背后,是县委坚持党管人才,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强服务,多措并举建强人才队伍的辛勤努力,是长期以来阳曲县“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念念不忘后的必然回响,它集中反映了一座县城对优秀人才的强烈渴望。
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机制”。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体系和“由县委书记任组长,24家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围绕上级安排部署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工作要点,4次调度全县人才工作,及时督促、整体推进、高效落实,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局面,有效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百年农大往来更密,山西农业大学阳曲城郊农业产业研究院落地阳曲,阳曲县在品牌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方面底气更足、智慧更多;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同举办了“才聚阳曲 智创未来”人才招聘会,阳曲21家优质企业参会,提供46个就业岗位,成功“引凤”19名;阳曲8名公费农科生圆梦农大,共同培育一支带不走的知农爱农兴农强农新型人才队伍。苹果科技小院持续释放“乘数效应”,建成30亩的田间试验实训平台,大学生、果农有了学习培训好去处,一年来技术指导覆盖百余人次,2024年盛果期示范果园亩产2300公斤,优质果商品率90%以上。人才宣介结出累累硕果,去年先后赴上海、西安、北京、重庆等地开展人才宣介、项目合作,向莘莘学子们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阳曲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及相关产业布局情况和特色产品,累计登记应聘人员信息72人,专业涉及生物科学、桥梁、环境、计算机等相关专业。“12大基地”建设成效彰显,全年提供大学生实习实训岗位206个,接收高校实习学生124名;在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方面累计接待省内高校师生1000余人;面向高校的农产品销售额达380万元;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均审核通过......
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硬支撑”。以“博士小院”建设为抓手,助力全县新质生产力发展。用好柔性引进的35名博士研究生,与山西博联在京青年博士对接,明确包括“解决因工业固废在道路行业的高质化水平低下”等在内的5个研究课题方向。山西农大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博士团队在凌井店乡河村建设了旱作节水和有机旱作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降雨蓄集示范工程,带动区域农户人均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3万元,累计新增经济社会效益2亿元。阳曲县喜跃发集团在多名博士专家的助力下,已在高等级彩色乳化沥青、生物基乳化增强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山西昊业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与张铁岗院士及团队博士成员合作,开展了铁水包用铝镁碳砖、长寿命铝碳制品配方及工艺、环保型中包耐材配方及工艺3个项目的研发,相关产品已在钢厂初步试验使用。此外,还积极引进多名知名博士名医,成立了名医工作室。开诊以来,名医工作室全年共诊疗3848人次,手术治疗1214例,开展教学、病例讨论等2029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项409例。
涵养人才发展“好生态”。破解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制约性因素,努力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才。人才引进力度更大、效率更高。深刻领悟《人才九条》精神实质,坚持为我所用,精准摸排掌握县域人才需求,建立了涵盖4094人的县域人才库,深入落实《阳曲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诚心实意、大刀阔斧地招引人才。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更有质量。加强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人才教育培训,举办阳曲县2024年人才工作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暨高层次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调训90余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育535人。同时有计划地将各类人才合理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一线战场”磨砺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淬炼金钢铁骨,练就过硬本领。服务人才热情更高、用心更多。进一步升级、完善了人才公寓相关配套设施,优化了人才居住条件。积极开展人才驿站建设筹备工作,赴新兴产业科创基地进行人才驿站选址调研工作,并对人才驿站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规划设计。扎实开展人才补贴申领工作,受理审核通过并发放的来阳曲工作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来并补助(贴)和本土人才能力素质提升补助申请共287人次,申请金额合计481.2万元,通过落实好各项人才保障政策,最大限度栓心留人。
文稿|黄杰
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