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急救】气道只有两毫米!多学科协作破解“生死难题”

文摘   2024-12-16 21:41   辽宁  

      医生,是千万平凡人中的一群人,却有能治愈千万人的不凡力量!一线生机、全力以赴,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生命与希望交织的动人故事.......



心脏骤停!

气道重度狭窄!!

II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严重酸中毒!!!


生命危及时刻,我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多科室高效协同,以危重症救治的专业实力及多学科合作的强大优势又一次递交出完美的生命答卷!


患者因主动脉夹层于北京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近1个月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近日的一天,因呼吸困难症状持续加重来我院急诊,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迅速反应,立即为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约5分钟后恢复自主心律及呼吸,自主意识未恢复,送入ICU进一步接受治疗。

此时患者仍存在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主气道哮鸣音,指脉氧只能达到79%,需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去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ICU值班医生孙鹏轩紧急建立人工气道,通过可视喉镜下置入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进入声门约3cm后出现抵抗感,气管插管不能进一步置入,情况危急,副院长于海翔、副主任敖龙紧急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气管插管,镜下可见声门下主气道内瘢痕增生。

人体正常气管是1.5-2cm左右,而患者的气管狭窄最狭窄部位却仅有2mm! 几乎将气管完全堵塞,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当双肺的入口通道---气管被阻塞后,其呼吸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ICU副护士长郭怡桐、护士王美晶有条不紊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抢救药物注射。在取得第一手血气分析资料中获悉,病人存在II型呼吸衰竭同时合并严重的酸中毒,动脉血乳酸高达12.1mmol/L,考虑患者是由于气道内慢性瘢痕增生造成气道梗阻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病人情况紧急,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目前首要问题就是开放气道,在副院长于海翔的指导下,副班医生沈巍联系麻醉科、耳鼻喉科进行紧急MDT会诊,夜班医生王闯配合主班医生孙鹏轩进行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麻醉师胡东昊、李琳在接到紧急会诊后不到2分钟到达ICU病房,为患者进行喉罩置入,连接呼吸机进行有创通气,有效改善患者通气状态,此时病人指脉氧水平能达到95%左右,大循环方面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稳定。

耳鼻喉科副主任刘亚军、医师白静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ICU,在观察评估患者后建议紧急进行床旁气管切开以从根源上解除主气道梗阻问题,争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刘亚军主任和白静医生在ICU床旁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由于患者之前接受过手术治疗,存在气管走形异于生理位置,且气道内有瘢痕增生,对手术治疗造成不小的困难,于海翔副院长、敖龙副主任通过重症超声进行主气道切口定位,刘亚军主任和白静医师迎难而上,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完美的完成了手术治疗,伴随呼吸通道的打开,患者脱离了致命的风险,大家紧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轻松“落地”。

在主管医师孙鹏轩的严密监护下,在ICU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病人在解除气道梗阻后各项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逐渐撤离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下调呼吸机支持参数,患者在术后约2个小时左右逐渐恢复自主意识,在入ICU病房治疗的第二天,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入耳鼻喉科病房接受下一步治疗,在耳鼻喉病房治疗期间,患者逐渐撤离鼻胃管,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前往上级医院进行气道内瘢痕清理等方面的后续治疗。






抢救环环相扣,患者生命得到守护。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光要拼速度、拼技术,更要拼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水平。该复杂病例成功救治,就是多学科协作的完美呈现。


像这样多学科联合救治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也是我院积极推行MDT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生动体现。医护人员全力以赴、高效协作,各科室间紧密配合、反应迅速,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辛勤的汗水,为众多患者提供精准、全面的诊疗服务。他们用心护航健康,守牢生命防线,坚守生命之门,为每一个生命创造奇迹。


 编辑撰稿丨 张爽

 责任编辑丨 刘宏超




阜新市人民医院
阜新市人民医院(阜新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三级综合性医院,为您提供医院动态、专家介绍、就医指南、健康知识等信息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