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陪伴您的
慎开孩子的心门
教育的第一原则: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改变不了谁,包括你的孩子,你的爱人!你只能通过影响他的动机,让他自己愿意改变!
要影响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那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呢?
有个比喻,孩子的心门是从里向外开的,如果你要进去,一定要等他自己愿意打开。
如果用强制手段破门而人,使这扇通往心灵的“门”被破坏了,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才能修复!
要多大的精力、多长的时间?可能需要高级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花十年十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让他真正恢复身心的自由!
所以,有时教育需要等待,等待则需要智慧和勇气。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你要等待契机,不要硬掰你的孩子,掰不好,一定会出问题!
在这里,我们谈谈青少年心态素质训练。有人问这个训练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主导,我们只是一个很大的触发点,大大地触动你的孩子!
在很多孩子结束训练后,我们都通过各种渠道跟踪,但是,对有些孩子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因为父母的日常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每期训练开办的时候都会做个调查:父母有过打孩子、骂孩子的请举手。大部份的家长都会举手。
如果你习惯性地用你的强力去压孩子,让孩子变得很听话,那么你的孩子走上社会也会很听话,到了社会就要到处找,找该听谁的话,故而缺乏主见和创造力。
经常性地对孩子强压、打骂,危害极其严重!心理系统和法律界有过联合调查,在重案犯中,幼年时有被打骂经历的占比特别高。
被打骂的孩子很可能成为不良少年的原因可以用仇恨的泛化理论来解释。
孩子小的时候被打,在被打的时候产生仇恨,当时仇恨的对自己是具体的人。
随着长大,理智会告诉他,不能仇恨自己的父母,而这个仇恨他自己却无法平息,所以会泛化对所有人。
当他在生活中遇到特殊场景的时候,当他失去理智的时候,这股仇恨的力量就会爆发,会去伤人,去害人。等他伤害了别人后,才发现一切都晚了。
所以对孩子不能强制,强制往往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
案例:
小丹生平第一次遭遇的暴力侵害,是來自她幼儿园朋友 M,M比小丹大 2岁,平时关心她、爱护她。
但是小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子,经常拒绝 M的指正和帮助。
因此 M 总是向我们报告说,小丹“不乖”“不听话”,直到他的妈妈阻止他这样评价。
有一天小丹左右脸频都出现血痕,她说是 M 用指甲掐的,原因是他说她“不听话”。
我们告诉了M的妈妈。他妈妈立即严厉地训斥了他,打了他的手掌,让他数次当面向小丹道歉,并给小丹买了礼物。
令人震惊的是,没过多久,M 再以同样的手法,打了小丹两次。
最后一次,我在电话中向他妈妈叙述了情况。
第二天,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小丹和她妈妈遇到了 M 和他妈妈。
M 的妈妈拉过 M 的手给小丹和她妈妈看,M 的小手被打得红肿,让人目不忍睹。
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难过。一个 5 岁孩子,受到如此体罚,实在令人心疼。
而且,我明白了这个平时乖巧可爱的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模仿。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根棒底下出孝子”,如果不给一点“(暴力)教训”,孩子能学好吗?
其实,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在社会环境中,孩子的首要学习模式,都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
父母打孩子,孩子首先学到的是暴力本身,而不是你为什么使用暴力。
很多父母都搞反了。即便孩子明白了为什么挨打,但是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就是通过撒谎来躲避暴力。
当我们很强势地去对待孩子的时候,在行为上却摧残了孩子,孩子的内心会受到伤害。
举个例子,我有个亲戚,女性,长得很漂亮,有维族的血统,她有个女儿,也很漂亮,钢琴弹得很好。
但是,在她女儿 18 岁刚考上大学的时候,在我们聚会的现场,她女儿当着所有人的面告诉她:“妈妈你记住,我这辈子不会再摸钢琴了!”
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说这句话时的愤怒、痛苦、难受。
因为她一点都不喜欢钢琴,而妈妈为了让她学钢琴用了一切手段,包括打骂,软硬兼施!
妈妈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女儿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结果,仅仅只是拿到了那本证书,并且还使母女关系出现了如此大的裂痕!
如何给不同年龄段孩子补给心理营养?
如何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精神需求?
如何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世界?---
来“成长父母”训练,提升“爱”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收获幸福的人生
青少年心态素质训练《王者启航》
唤醒青少年的内在力量,
让青春期的青少年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