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书法特展作品创作的背后(第一辑)

乐活   2024-10-30 14:07   湖北  

>>> 编者按

2024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湖北省书协组织策划了“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书法特展”, 其中,“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书法创作展”展出当代书法作品149件。书家们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建设的火热实践,以张之洞主政湖北时的现代化事业、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时间轴,选取湖北具有代表性的文旅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高新技术、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题材,采取沉浸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的“三段式”模式进行书法创作,以独特的书法语言形式“讲历史、话发展、展成就”,深情讴歌党领导下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现推出部分参展书家创作体会,以飨广大读者。


工 业 篇

工业的兴盛是湖北繁荣的标志,工业的强盛是湖北强大的象征。自建国之初,一系列以“武字头”命名的企业陆续在湖北布局,至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相继落户,湖北工业发展实现了从门类单一到全面覆盖、从实力薄弱到强大崛起、从产业粗放向精细转变的历史性大飞跃。本次展览中涉及武钢、武重、武锅、武船、青山热电、东风汽车、大冶铁矿等代表性工业题材书法作品,以笔墨展现了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辉煌历程。

作品欣赏

韩勇

【创作】旧厂换新颜,现代化脚步不停息

创作笔记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和特点就是将古老的荆楚书法与时代的浪潮相互碰撞,一种独特而令人振奋的感受油然而生。站在荆楚大地,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在脚下流淌。荆楚书法,那如诗如画的线条,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辉煌。而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为荆楚书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本次书法创作中,我的主题是"武汉锅炉厂”,将荆楚书法与时代结合,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创新的活力。传统的笔法、墨韵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审美观念相互交融,催生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古老的字体在新的语境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既保留了荆楚书法的独特韵味,又融入了时代的气息,让人眼前一亮。同时,这种结合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时常忙碌于琐碎的事务中,而荆楚书法创作则成为了一个让我们回归内心、寻找宁静的港湾。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的心境与情怀,同时也在思考着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方向。荆楚书法与时代的结合,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再者,这种结合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作为荆楚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们有责任将古老的书法艺术与时代相结合,让它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通过书法创作,我们可以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荆楚书法创作与时代的结合,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种创新与传承的融合,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它让我们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拥抱时代的发展。


韩勇


明松华

【创作】千年铁矿变身“绿色矿山”

创作笔记


10月11日,“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书法特展”在湖北美术院美术馆盛大开幕,瞬间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追求者的目光。这不仅是一场书法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和大冶8位书友前往观摩学习。
本次展览专业性、人文性和政治性要求高,为湖北省首次举办此类大型主题性书法大展。分为资料搜集、文本撰写、作品创作三个阶段,本人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我走进大冶铁矿,与大冶铁矿负责人和广大干部职工座谈,他们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优先,大力推动工艺变革、产业升级,向银水青山要“金山银山”。采掘、选矿、冶炼、精深加工经技改升级,用上国家自主设计制造的智慧运营中心,利用5G技术对各车间安全生产、环保技术、能源质量等进行实现监控,大冶铁矿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矿山完美蜕变。这座千年矿山再次焕发新生,正以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行动,聚力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强国之梦!于是我以“千年铁矿变身绿色矿山”为题,撰写了一篇800余字的白话文。此次创作要求六尺整张全文书写,且遇到文中“的、大冶铁矿、了”等重复字的书写变化问题,创作难度极大,可谓是一次挑战。
本次展览既展示了经济发展成就,又引导书家们深入生活、深入一线,在实践中锤炼德艺双馨品质。这场“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书法特展”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我们看到了湖北书法艺术的辉煌过去,也让我们看到了湖北书法艺术的美好未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展览形式,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艺术港湾,让我们在忙碌中停下脚步,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品味历史文化的底蕴。相信这场展览,将会成为湖北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湖北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书法人应在书法创作中坚持艺术标准,坚持书法本体,用才情和功力书写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品佳作和艺术成就。


明松华


科 技 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湖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研究基石不断夯实,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一批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全国科技大奖数量位次稳步提升,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上,成功迈入“第一方阵”。本次展览中,光谷科学岛、乙烯项目、“碳结算”、烽火光纤等现代科技以书法形式进行演绎。

作品欣赏

张助刚

【创作】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

创作笔记


接到“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书法创作展”的通知,要求聚焦于“中国光谷”这一宏大主题,遵循“内容真实、真切感人、言之有物”的撰文原则,我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查找相关资料,最后选择以“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作为行文切入点,拙文分为三个段落,从赵梓森院士个人经历出发,梳理其成长历程,展现了中国光纤技术从无到有、中国光谷从建设到兴盛的光辉道路。一座城与一个人,因一根玻璃细丝结缘——这根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如同第一缕曙光,于1976年照亮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这座城也因这个人而焕发新生,昔日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如今已在我国科技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今,漫步于光谷大道的流光溢彩中,更觉饮水思源的重要性。回顾赵梓森的一生,其对实用科技兴趣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的科学报国理想。百年前,张之洞在湖北的创新开拓之举加速了近代工业化进程;百年后,荆楚大地持续创新,从未停歇。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中国光谷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光谷智慧与力量。
围绕自撰文本,书法创作时我融合《怀仁集王圣教序》和董其昌书风,以六尺整张形式呈现,通篇仿碑版界格,力求整体端庄、气韵生动、格调雅正。此次撰文和书写统一,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倡导的“沉浸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三段式创作理念和模式的具体实践。笔墨当随时代,让书法体现时代精神,已成为书法界和全社会的共识,相信这样的展览和作品呈现,一定能给人以启发、教育、激励与鼓舞。创作“艺文兼备”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书法作品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期待、也是个人为之不懈追求的艺术理想。希望更多的书家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在真情实感中书写,努力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人民喜爱的精品力作。


张助刚


田洪宜

【创作】光谷科学岛:科技创新的新源地

创作笔记


“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主题书法特展”是继“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作品晋京展”后,继续擦亮“尚意”书法品牌的又一次书法实践。展览以“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主题,让书法家走出书斋,通过调研走访,深入文旅、民生、高新技术、环保等重大工程项目现场采风,用自撰的文字、笔墨描绘了自张之洞主政湖北时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经济建设发展的宏大画卷,讴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取得的重要成就。展览创意立意高远,让人耳目一新,激发湖北乃至全国书法家的创作热情。
我创作的主题是支撑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重大基建项目的“光谷科学岛”。在第一时间联系东湖高新区相关部门,幸得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汉江实验室项目部简光玲副书记、张曦主任等协助,到科学岛建设现场进行创作题材的搜集,后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经湖北大学刘立士博士指导,撰写完成《光谷科学岛:科技创新的新源地》的文稿。创作中的通宵达旦、反复改稿,仍感无法用笔墨写尽“光谷科学岛”对于推动武鄂同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圈交通一体化的重大贡献。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创作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如何创作出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作品,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体现在笔墨技巧的高度,更在于其能够契合时代,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田洪宜


交 通 篇

“九省通衢”的湖北雄踞“湖北通则中部通,中部通则全国通”的“天元”区位,是东西互动、南北对接必经之地和中国经济板块重心“北上西进”的交汇点。俯瞰荆楚大地,一条条高速路网四通八达、一座座隧道桥梁穿山越水、一架架客货飞机迎来送往、一列列高铁班列疾驰神州,“铁水公空管邮”齐头并进,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然形成。武汉火车站、天河机场、青山长江大桥、花湖机场、沿江高铁湖北段等道路交通,都在本次展览中精彩出现。

作品欣赏

魏晓伟

【创作】枢机方通,展翅高翔

创作笔记


甲辰初秋,有幸参加了“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书法特展”的筹备会议、书法创作活动。本次展览是以“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切入点,聚焦于当代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建设的火热实践,以书法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讲述湖北改革的历程、实践的故事、发展的成就。这是一次回望湖北历史,展望湖北发展未来的有创意的书法实践。
展览要求自撰文本,是其特色之一。对于文本的撰写,省书协专门组织培训会议,指导文本撰写。我的学习体会是撰文要“小切口,大视野,显真情,有深度,具文采。”根据省书协的总体谋划,我分配的任务是“武汉火车站”。武汉站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真正要为他撰文,必须要亲自去调研、查资料。文字初成,又历经省书协文本专家多次修改、打磨,撰文过程可谓颇为费心,一来二去的反复修改,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文本确定后,就是紧张的书法创作阶段。文本有500字左右,展览作尺幅限定6尺,想要写出一幅有看头的作品,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思虑再三,根据现有书写的能力及擅长的书体书风,整体上做了三条拼接的构思——以西周金文、汉金文、楷书、墨书、朱书、大字、小字、留白、留红等相互配合,力求形成大与小、方与圆、黑与白、疏与密的对比感,兼有整体和谐的统一感。书写的笔墨表现方面,既要有传统古典的元素,还要有个人心性的当下表达。限于个人创作能力,虽尽力而为,创作意图的实现仍有遗憾。至于文字审读阶段,也暴露出漏字、繁简混用及不当等细节方面的不足,回炉重书,也是对我的书写能力、创作心态的再次磨砺。
总之,这是一个有创意的展览,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展览,更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展览。通过参与这样的创作,我更加坚定地体会到:一是“艺文兼备”是书法艺术走向深入发展的关键,两者必须兼顾,相得益彰,方能行稳致远。二是“艺无止境”是书法人永恒的自我修炼,艺术创作更要勇于否定自己,直面缺失,提升自己。三是“与时俱进”才能彰显文化自新的力量,新时代的书法艺术创作,更需要将“我”置身于更广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之中,艺术创作的情思才永不干涸。


魏晓伟


罗海东

【创作】咏青山长江大桥

创作笔记


近日在武汉惊艳亮相的“尚意维新·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书法特展”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气象宏大,可谓历史与当代融通、诗文与书法交响、小我与家国共进。
接到创作任务后,我精心撰写了短文《咏青山长江大桥》。一来四年前我曾有缘为她题写桥名,有感情基础;二来该桥投资56亿,系万里长江上最宽、最快、最科技的桥梁,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颇具代表性。至于用略带行意的楷体完成书法创作,则是为了方便观众识读,力求雅俗共赏。
观展之际,我有三点感受。一是服务中心工作,书法艺术大有可为。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本次活动,以文物+诗文+书法+研讨的方式,生动展现了从张之洞晚清新政到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活学活用中国书协倡导的“浸入式感受、体验性书写、主题性创作”模式,以书法服务中心工作的最新案例。二是发挥品牌效应,湖北书协善于作为。深度谋划主题展览,本次活动是继“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尚意荆楚——湖北当代书法篆刻作品晋京展”之后,继续擦亮“尚意”品牌的又一次书法主题实践活动,引人瞩目。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以文养书不可不为。翻阅历届全国展和兰亭奖作品集,中国书法在技术上的进步有目共睹,而网络上不时曝出“书法家”文化缺失的现象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要求作者先撰诗文再作书法,既是考验,也是锻炼,相信大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谦虚谨慎,创作完成后更加注重文化学习,这对于书法队伍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罗海东

来源湖北书法家
编辑邓  畅
审核陆运良
投稿273557898@qq.com



湖北画报
《湖北画报》创刊于1958年,贴近,彰显客观;典型,所以权威。引领轻松阅读新时代,竭力为您呈现湖北独特文化名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