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比航母被击中,更让大漂亮难堪的事

文摘   2025-02-04 17:55   河北  

21世纪20年代,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和竞争不断加剧,涉及领域广泛且竞争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安全战略、军事战术和装备成为讨论的热点。

航母编队被视为美国维护其海外军事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凭借现有的11艘航母及其编队,美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其影响力,支持盟友并影响全球局势。

因此,有观点认为,在实战中击沉美军一至两艘航母将严重削弱美国的干预能力,尤其是在西太平洋地区。

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实际上,军工产能不足导致的海军舰艇更新换代困难才是美国最为担忧的问题。这一问题比单纯损失一两艘航母更为严重,因为它可能导致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失去在西太平洋地区对中国海军的数量优势。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航母)在其全球战略布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威慑力量的核心,也是实施实战打击的关键平台。

目前,美国拥有11艘现役核动力航母,其中包括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

“尼米兹”级航母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造,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舰只已逐渐老化,预计到2029年将有两艘退役。

与此同时,代表未来方向的“福特”级航母虽被视为主力,但按照当前计划,仅能新增一艘“肯尼迪”号。

因此,进入2030年代后,美海军可能面临一个仅有10艘航母的局面。

除了核心的航空母舰外,一个完整的航母战斗群还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多种舰艇类型,以及补给船只和攻击型核潜艇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支多功能作战单元,负责执行防空、反舰、预警、反潜等多种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组成部分中,补给船和“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能够较好地满足航母编队的需求。然而,对于护航舰艇而言,其现代化进程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为美国航母提供护卫任务的水面舰艇中,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型较大且配备4面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战舰,另一类则是体型相对较小的护卫舰。

就宙斯盾战舰而言,美军目前主要的型号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共建造了27艘,其中有18艘已经退役,按照计划到2029年,该级巡洋舰将全部退役。

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共建造服役了74艘,在2030年之前,1艘伯克1型以及19艘1A型将会退役,并且在2036年之前还会再有8艘退役。

该级舰建造服役周期大约为6年,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在2030年之前预计只能补充大约9艘。

美国原本规划通过建造“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来逐步替代上述两种宙斯盾战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采用了隐身化设计,并配置多门强大舰炮,从外形上看颇具科幻感。

然而,其实际性能存在一定缺陷,例如仅有80个导弹垂发单元,航行可靠性欠佳,而且造价极为高昂。鉴于这些原因,美国不得不在2020年彻底终止后续同型舰的采购计划。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方面,决定为一部分“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延长服役时间;另一方面,着手建造伯克3型驱逐舰作为过渡阶段的舰艇,以缓解宙斯盾战舰数量不足的问题,确保航母编队在特定时期内仍具备足够的护卫力量,维持美国海军的战略优势和作战能力。

2022 年,宣布了打造 DDG-X 战舰作为下一代盾舰主力的计划。该型舰满载排水量预计达 1.2 万吨,采用综合全电推进系统,配备 SPY-6 相控阵雷达,设有 128 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整体性能较为出色。

然而,其计划于 2022 年提出,2023 年确定设计方案,目前尚未开工建造。外界普遍认为首舰将于 2032 年开工,2040 年后才能服役,甚至可能更迟。

与此同时,美军护卫舰的更新换代也面临困境。自 2015 年最后一艘“佩里”级护卫舰退役后,美护卫舰数量归零,致使吨位更大的驱逐舰不得不承担多种杂务,这不仅加速了驱逐舰的老化,也对团队分工产生了不利影响。

美国启动了“独立”级和“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的建造工程,最终决定建造35艘,其中24艘已投入现役。

然而,这些濒海战斗舰面临造价高昂、技术复杂以及不适合远洋作战等问题。因此,美国不得不大幅削减相关项目,提前退役部分舰艇并停止后续采购。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于2020年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合作,敲定了建造下一代护卫舰“星座级”的计划。

按照设计,“星座”级护卫舰将具备超过7400吨的满载排水量,采用1台LM2500燃气轮机与4台柴油机的组合推进系统。

该舰还将配备3面SPY-6相控阵雷达,能够部分承担盾舰的任务。

此外,它拥有32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和14颗NSM反舰导弹,尾部还可搭载1架海鹰直升机,其综合性能优于大多数国家的同类护卫舰。

美国"星座"级导弹护卫舰项目的进展明显缓慢,首舰自2022年4月开工以来,其下水时间从原定的2025年推迟至2028年,服役时间也相应延后至2029年。

前两艘舰船的建造预算高达22.5亿美元,远超预期,这一数字足以让其他国家建造驱逐舰。


已确定采购的其余19艘舰船的建造进度同样不容乐观,许多人担忧,若保持现有速度,全部20艘舰船的建造完成可能需等到21世纪40年代。

美国航母及护卫舰艇建造周期长、成本高昂的问题,根源在于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

随着大量产业工人失业或转行,全球造船业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导致美国造船业竞争力下降。

在此背景下,美国仅依靠自身造船业基础,在产能上难以与中国相抗衡。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庞大的熟练工人队伍和发达的造船业基础,在军舰建造成本与速度上具备显著优势,正逐步实现水面舰艇领域的赶超。


2010年,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相对落后,仅拥有两艘052C型驱逐舰及若干老旧舰艇,与美国海军实力存在巨大差距。

然而,进入2010年代后,中国海军舰艇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甚至超过了美国,引发了美国的担忧。

在航母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迈入航母时代。

紧接着,2013年,中国启动了002型航母“山东”号的建造工作,该舰于2017年成功下水,并于2019年12月正式服役,从开工到服役仅用了六年多的时间。

中国还积极推进新型航母的研发。

作为中国首款平直甲板航母,003型航母采用了电磁弹射等先进技术,其建造难度超过“山东”号。尽管如此,该舰自2016年开工以来,仅用六年时间便完成了建造并于2022年下水。

外界普遍预测,003型航母将在未来的海试结束后,于2026年前正式服役。

根据外界观察,004型航母项目可能在2023年启动。参照003型航母的经验,预计该型号航母将在2033年前投入服役。

在福建舰加入现役后,若中国有进一步需求,现有船坞完全有能力增建两艘003型航母。至2050年时,即便辽宁舰退役,中国海军预计将拥有4至5艘航母。

尽管美国拥有更多数量的航母,但其全球利益分布意味着不可能将所有航母部署于亚太地区,从而届时中美两国间的航母数量差距将显著缩小。

自2010年起,中国海军启动了052C型驱逐舰第二批建造计划,其中除“长春”舰外的其他三艘从开工到服役仅需三年时间。

同时期,中国还建造了四个批次的052D型驱逐舰,其性能可与伯克级相媲美,建造周期约为四年一艘,外界预测这一型号的总数可能达到38艘。
自2014年以来,中国启动了055型驱逐舰的建造项目。


首批次预计在5至6年内完成服役,而随后批次的建设周期可能缩短至4至5年,预计到2028年中国将拥有14艘055型驱逐舰。

届时,中国的盾舰总数有望达到58艘,与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盾舰数量相匹敌,并可能在2030年代实现超越。

在重型护卫舰领域,中国的054A型护卫舰展现出高效的建造速度,每年开工一艘,每两年下水一艘,从开工到服役仅需两年时间。预计054B型护卫舰的建造周期也不会超过四年,后续批次可能会进一步缩短至三年以内。

中国海军舰艇的快速服役能力已显著超越美军,这一现象预示着未来美国将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此外,中国军工产能的提升也凸显了其在全球军事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相比之下,美国目前面临的航母沉没问题显得尤为严峻。


抱陽書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