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久久为功,上海科创基金如何打造国资系“长期资本”的经典范例|投资人说

财富   2025-01-25 12:39   上海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
经济学硕士,曾任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贸易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公司金融与金融科技领域从业达30余年。上海科创基金已投资超过90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总规模近25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近2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3家,已上市企业14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71家。

久久为功打造长期资本支持科创生态长期发展


第一财经:就在不久以前,上海科创基金的三期母基金正式设立。我们知道,近年来,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所以此次科创基金的扩容可谓是“逆势而上”。您可否先给我们解读一下,三期母基金的设立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未来它的投资规模能达到什么样的体量?
杨斌:其实如果关注我们过往几只基金的发展周期,你应该可以看到,我们是非常有节奏地在做母基金的布局。我们一期母基金是2017年成立的,然后到2021年我们投资接近完毕的时候,我们设立了二期母基金,也就是基本上四年的周期(设立)一次。今年是2025年,正好是我们三期母基金设立。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期母基金的投资就是四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基金的整个周期是十年,其中四年是投资期,四年是退出期,还有两年是可延长。为了保证完成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的要求,我们作为一个平台化的机构,来支持早期科创企业的发展,我们这样的母基金,必须有一个持续的投资周期,才能够维系整个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和长期的布局。所以其实从我们一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长期资本”,因为我们就是十年周期的基金。在 2017年的时候,十年期的基金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应该说,这是我们上海市委市政府一个非常有卓越眼光和战略布局的考量和安排。
在整个母基金的运作当中,我们也特别强调一个节奏和安排。我们每一期基金,比如像二期基金,我们是严格控制每年的资金投入,遵循“3-3-2-2”的节奏,从而确保每年我们都有资金来投入到这个市场,确保我们在四年的周期里,总能碰到我们觉得投得比较好的那只子基金,跟他合作。同时,当你手上资金有限的时候,你才能够去投当年最好的基金。所以要投得快,并不难,但是要投得好,这是最大的挑战。
第三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LP(有限合伙人),我们的投资人的组成。非常有幸,我们投资人是以上海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投资人,他们在整个的行业认知以及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面是始终如一的,他们一直在支持着我们。所以我们三期母基金里面的基石投资人都是我们的大股东,我们的初始投资人,(正是)他们一直持续地在支持我们,让我们能够一直持续地往下走。我们一期是65亿,二期是60亿,所以三期的话,我们目标也是在60亿到80亿这个规模区间。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团队能够比较好管理,也比较能够持续稳定产出的一个规模区间。

三期母基金会加大对S份额市场的配置


第一财经:上海科创基金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40亿元。此前,一期和二期母基金投资布局已非常丰富,投资子基金数量超过90支,认缴金额超过95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40家。可否请您透露一下,未来三期母基金的布局会聚焦哪些方向?投资模式会有所调整吗?
杨斌:首先因为我们经历了七年多,接近八年的布局,我们对行业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定位在四个赛道,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我们在做二期母基金时也在回顾,这些行业到底未来怎么样。我们现在看下来,这四个赛道依然是有很多的科创企业能够诞生,能够源源不断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在三期母基金中,我们依然坚定地在这四个行业里面投早、投小、投长、投硬。
从未来的投资工具和产品的特征来讲,我们会有一些升级和优化。过去我们比较注重的是聚焦在子基金的布局上面和部分的直投项目。我们在从二期开始,尤其到三期,我们会加大S份额的配置。通过S份额的配置,一方面能够提升和优化我们母基金的业绩回报,给我们的LP,给我们的投资人,尤其是社会投资人能够有比较良好的一个业绩感受。
同时,此前上海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报告也提到了,要大力发展上海的S份额市场。我们也很有幸在2022年的时候,和上海股交中心联合发起了S基金联盟。因为直投基金主要是靠底层项目去上市、去并购,或者去转让来实现退出。但从母基金来说,像我们投了90只基金,只要有一只基金没有退完,我的母基金投资人就无法退出。我们怎么样去管理好这部分资产,从而能够达到退出的目标?从海外市场来看,有很大一块就依靠二手份额市场。所以当时我们是从一个本位的角度来考虑,希望市场发达了,我们将来可以卖份额来实现退出。
总的来说,这是三个方面结合的一个考量,既有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鼓励,这为二手份额市场创造增长的空间。另外,它既是投资,也是机会。最后,作为母基金投资的退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综合这三点,我们公司决定,三期母基金里面会进一步加大在S份额市场的参与,加大这方面的一些配置。

S基金是实现资本循环的极佳通路


第一财经:S基金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您提到,全国首个S基金联盟是由你们发起的;在今年4月份,规模高达100亿的科创S基金启动,你们正是这支基金的管理人。究竟为什么,上海科创基金在S基金上会有如此的“大手笔”?在S交易市场,其中机遇如何把握?
杨斌:从我们自身投资的角度来看,S份额的投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已经存续了一段时间,已经完成了它的投资和布局,那里面的资产我们把它叫做“明池”。在这个份额里面,基金投了哪些项目,是清清爽爽的一张清单。每个项目投了多少金额,这些项目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而早期参与的基金它是个“盲池”。我只是参与基金,然后投什么项目具体不知道。所以S交易,它的风险相比“盲池”基金来看要低一些。因为它是“明池”,如果你不看好,可以不买。第二,从定价来讲,相对它有一定的折扣,相当于是个贴现。
第三,就是基金的回报速度会比较快。因为从最早的“盲池”投资者角度来看,他可能已经等待四年多的时间,他后面可能还要再等三四年,也就是要七年才会陆陆续续地有比较好的回报的数据。而我们可能第三或第四年就投进去了,在(之后)三年里就会有比较好的回报和数据。所以从金融投资角度来讲,在私募股权市场里面,S基金相对来说,是最适合金融机构来投资的。
从整个行业来看,我们过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整个市场有14万亿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存量。这些存量里面,相信大部分都还没有完全实现退出。只有一小部分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了退出,未来还有大量的投资人需要有资金的回流。尤其我们国家在每个阶段,我们每五年会有一个五年的发展规划。我们从十八大、十九大到二十大,整个中国的产业布局不断地深化。在不断的深化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新增的投资领域需要去布局。那么,怎么样把过去的存量投资盘活,其实就是通过S份额、S交易,把那部分钱拿回来,然后再去布局新的产业,S基金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所以我觉得,S基金既是能够有比较好商业盈利的一个金融产品,同时对配合我们的政府,配合我们产业发展的投资人来说,也是实现资本循环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和通路。
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其实也是得益者。这样的话,他可以重新优化他的投资人(结构)。比如,一部分投资人比较焦虑,那如果有二手份额市场,它就可以帮投资人拿回现金。形象地说,就是把两个中期的钱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长期资本。这边比如说五年,到期以后,投资人觉得,我时间到了,我想拿回点收益了,但是项目可能还不允许。那这边正好又有S基金,所以两个五年的钱拼在一起,就是十年。

从机会到策略再到产品

上海科创基金S交易实现三级跃升


第一财经:就像您说的,S基金可能是长周期股权投资过程中,投资人焦虑心情的“疗愈剂”。此前您曾介绍,上海科创基金在S交易方面的布局,经历了从机会到策略,再到产品的三级跃升。能否展开谈谈,这“三级跃升”具体是什么含义?
杨斌:2018年,银保监会、证监会出台“资管新规”之后,很多金融机构就不能再出资了,所以很多私募基金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他的基金没有办法再拿到新的资金去投资。所以这时候,就有很多的份额要做整改。我们当时是机会性地做了两单的布局。到二期基金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开始参与上海股交中心的S基金的课题和整个联盟的打造。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已经投了几单S,我们也看到它有独特的一些价值。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形成了一套怎么去做评估、怎么去做投资和投后管理的体系。所以二期基金我们就在60亿里面,专门拨出了10个亿作为策略,来配置S基金,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
结果这一类的资产,确实如我们所料,很快就配置完了,市场还是比较活跃,我们也正好是有很多的机会。所以在接近完成的时候,我们觉得市场还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那里,然后也得到了一些投资人的认可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单独募了一个纯S的产品。我们就从机会性地配置到策略性地配置,现在到了产品化的发展,这是一个纯的S产品。我们首期S基金是15亿,15亿里面我们集聚了银行、证券、保险。很少在一个私募股权基金里面有这三类机构同时出现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它的金融属性。我们希望通过这第一只产品的打造,能够持续性地为后面一期一期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效果。这只15亿的基金,我们去年完成了终关,到今年我们也投资了过半,目前来讲业绩也还是不错,我们的投资人也非常认可。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未来我们要打造一个总量100亿的S基金的目标。这可能也是我们上海的基因决定的。有些机构可能一上来就说,我要发一个100亿的基金,然后首期是15亿。而我们实际上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先做了一个15亿的产品,在15亿的产品已经投资基本过半的时候,我们再提出,未来是100亿的目标。因为我们觉得这时候比较有信心,我们的投资人也会比较支持。

“一体两翼”产品格局

有望调动更多资本最终惠及科创企业


第一财经:股权投资的发展,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陪伴,离不开“长期主义”的信念。目前上海科创基金已经建立了“一体两翼”的产品格局,这对于你们提升全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有着怎样的意义?
杨斌:关于“一体两翼”,我们核心的是在“一体”上,而不是在“两翼”上。因为我们的主责主业就是做好科创母基金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旗舰产品。“两翼”实际上我们把它叫做能力的溢出或者是机会的溢出。因为通过母基金这个平台,我们会触达到很多S交易的机会。我们的子基金投了2500个项目,在2500个项目(绝大多数)是早期项目的基础上,陪伴他们成长,中间在追踪过程当中,我们去筛选一些非常好的直投的标的和机会。这些机会在母基金的推动当中,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和我们的投资人去分享这部分的收益,分享这部分的投资机会,所以它是一个溢出效应,而不是我们的主业。而恰恰是这种母基金生态,它确实可以创造出相对来说低风险、中高收益、长期稳定回报的这么一些特征的投资品类。所以关于“一体两翼”,首先从产品的角度,我们是这么定义和运作的。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就是从整个创投行业来讲,我们的品类会更加的齐整。我们每个产品都可以有独立的发展节奏和独立的一批投资人。因为确实,投母基金的投资人和投直投的投资人,和投S基金的投资人,通常不会是同一类。大家有不同的偏好,那么我们就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市场资金,来参与到我们大生态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受益的是谁,最终受益的是我们底层的科创企业。
上海科创基金免责声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值班编辑:雨林


第一财经资讯
第一财经官方账号 专业创造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