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刚满18岁的她,在高考结束之后,便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成年礼过得更有意义,于是她选择了无偿献血。这是她这个年纪能够做到,并且能够回馈社会的一种最佳方式,也是记录自己成年的特别方式。从那年起,她每年都会坚持献血,7年时间里累计献血8次,总量达2400mL。她就是食品学院的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子怡。李子怡谈到献血这件事,脸上满是自豪。她认为,作为献血者,她很光荣也很有成就感。她表示献血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却能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一些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当每每想到,献出的血可能用于挽救一条生命,她就觉得十分有意义。在学业之余,她还会向身边更多的人普及无偿献血的知识和意义,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子怡还说到,自己的家人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了解献血,走进献血的队伍中来,她的弟弟目前也献血2次,其父母也为她连续献血多年的事情而感到骄傲。她很高兴因为自己献血的行为,可以帮助到自己的朋友,在其奶奶生病的时候,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能给奶奶优先免费使用血液。担心献血之后是否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大众对于献血的顾虑,李子怡表示,只要身体健康且符合献血要求,献血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今年,她也会向着“符合献血要求的健康身体”而努力,继续保持献血,继续督促自己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她也谈及了献血的好处:在献血之后,医生会检查血液的具体成分,再确认是否可以放进血库,这就意味着免费进行了一次血液检查。所以献血既可以帮助到他人又可以检查血液的健康状况,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她也呼吁,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一起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像李子怡这样的有着多次献血经历的华农学子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华农学子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2009年至2016年,华农献血人数达4万多人次,其中机采成分献血竟达2.7万人次,献血人数居全省高校第一。2014年,华农捐献的成分血量超过了当年广州市成分血采集量的10%。因此,广州市血站在学校开设了全省高校唯一一个固定献血点。此外,14 名华农学子无偿地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14条珍贵的生命,2011年,中国造血干细胞中心已经在华农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血样采集点。这是一串令人动容的数字,更是华农学子无私奉献的见证,无偿献血在当时成为了华农学子的优良传统。这里,我们想讲一段发生12年前的故事。2012年4月1日,一则紧急求助献血挽救母亲生命的消息开始在微博上流传,发帖人黄志勇是华农大三学生,他的母亲黄秀明被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症”,急需大量的O型血和O型血小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看到消息后,首批80名华农志愿者奔赴江门捐献了16000ml全血,黄秀明的O型血血小板数量迅速达到了78%,血浆置换疗程十分成功。随后三天,各学生党支部共组织了160多名同学分批赴江门,献血总量逾40000ml。前后4批志愿者的无偿献血,缓缓流进黄秀明身体里,经过5次血浆置换治疗,4月23日黄秀明康复出院。就是因为华农学子曾经的这些义举,让学校先后获得“广州市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红十字会工作示范高校”等奖项。这些奖项是对华农学子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肯定,也是对他们持续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最好鼓励。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采写:学工融媒体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石训阳彬 张洋洋 钱梓菡 余烨 陈芷晴 周春燕 岑雨营 周芃
执行编辑:岑雨营 周春燕
封面:岑雨营
初审:石训阳彬 王诗懿
复审:周志荣
终审:陈翱
出品:华南农业大学学工融媒体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