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优良学风,完善长效机制,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优良学风校风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学校115周年校庆,充分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开展了“凝心聚力筑学风,以评促建树先锋”学风建设成果展示活动。“紫荆华农”官方微信平台开设了“学在华农”专栏,集中宣传推广各学院在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第7期展示的是农学院的学风建设成果。
农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正风,启智润心”宗旨,以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平台建设为保障,通过建好“三大课堂”,抓好两大“关键少数”系列举措,将“厚植爱农情怀”的价值引领与“练就兴农本领”的知识传授紧密相结合,营造严谨治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院构建了“学院-年级-班级-宿舍”的“四位一体”学风建设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各年级每学期召开两场“动员会”,学期初召开新学期学业规划动员会,为学生鼓足学习干劲;学期末召开期末复习动员会,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规划指引。构建“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双重监督的班级日常考勤反馈制度,每周向辅导员反馈班级课程考勤情况。舍长组织宿舍制定“宿舍文明公约”,规范宿舍作息安排,营造安静舒适的宿舍学习氛围。农学院紧密围绕新农科人才培养改革需求,大力推进学风建设,通过建好“三大课堂”,切实做好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学院严抓“第一课堂”的质量,以优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教风促学风。学院根据“新农科”人才培养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院还注重加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学院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学院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等方面。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牵头,邀学生党员、各班代表组建学院“课堂考勤纪检小组”,每周抽查各班级考勤情况,每周末通报考勤结果。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根据考勤结果,跟进情况,时刻保持“严”的总基调。紧密围绕新农人培养需求,学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搭建成长提升舞台,以优良学风,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院结合学科特点,以传承卢永根精神为内核驱动思想引领,以开展“耕读文化节”为契机,围绕“读经典、强技能、展风采”主线,开展稻田诵读、作物学知识竞赛、种子画创意设计大赛等专业活动,在活动中厚植“三农”情怀,打造“学农爱农”品牌活动。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院设立了“金穗计划”,通过搭平台、强师资、配经费等举措,打造全方位的农科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链条。学院定期举办农学大讲坛之“永根·青禾”、“永根·金穗”等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和思路。为进一步抓好学风建设,学院开展了“阳光晨读”“晚自习打卡”“思维导读大赛”“课堂笔记大赛”“四六级学习打卡”等活动,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此外,学院还组织开展新生草坪音乐会、新生篮球赛、金穗杯辩论赛、阳光夜跑、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乡村基层解民生、治学问,引导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做贡献。发挥农科专业优势,组建了35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广东河源紫金、清远阳山、韶关始兴等地开展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此外,鼓励学生结合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深入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问卷调查、专题访谈等。图4 广东省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品牌项目“金穗麦浪”赴河源开展社会实践图5 学生团队赴清远阳山开展“乡村大调研”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多元化志愿服务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打造“志愿服务+专业”的农学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与天河区棠景街社区、科翔社区等进行结对共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与广交会进行定期合作,组织学生到广交会开展志愿服务;到省图书馆为小朋友讲解植物学课程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实行“掐尖”与“促后”双提升策略,关注“拔尖创新型人才”与“学业后进生”两大“关键少数”群体。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因材施教,一体推进学风建设整体成效。学院高度重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突出分类培养和指导。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分模块”路径,完善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立“本博贯通制”新农学创新班,打造“3+1+X”新农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将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作物观察实验、种子画创作等创新实践;三是围绕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推动课堂革命,包括:线下课堂转型再升级、信息化教学平台融合、翻转互动式课堂教学等。四是积极组织学生赴国(境)内外学习交流,例如2024年暑期,学院组织了学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开展暑期交流;带学生开展作物学泰国暑期夏令营活动。图7 学生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开展暑期交流学院建立学业预警与帮扶制度,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同时,学院还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学风推动升学率的持续攀升,2024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54%,同比提升6.3%,其中2020级农学丁颖创新班的升学率更是高达76.67%。2020年至今,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8篇,其中北大核心/SCI等高质量论文49篇。近3年来,学生主持、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8项,省级20项。学生在国际级学科竞赛中获奖7项,省级各类奖项33项,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竞赛获国奖1项,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第1名2项,第2名1项。其中本科生参赛作品《氮源替代对华南热作区农田生产力和固碳减排特征的影响研究》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生命科学类特等奖,国赛三等奖。2023年11月,在广东省首届作物学专业技能大赛暨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的5个赛道评选中,我院学生共斩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1项。图11 本科生学术作品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生命科学类特等奖,国赛三等奖良好的学风滋养农学学子茁壮成长,培养了多位“华农之星”,以及典型榜样人物。例如:以综合评分第一名摘得“华农之星”称号的卿博文;同时荣获了“袁隆平追梦奖学金”且,保送至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霸情侣”孙飞扬、陈炜芬;还有本科三年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裴毅;还有在华农10年追梦成长的罗昊文等。这些典型榜样人物事迹广为传颂,先后在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榜样力量作用发挥突出。
来源:农学院
执行编辑:周芃 赵欣婷
封面:廖家浥
初审:石训阳彬 王诗懿
复审:周志荣
终审:陈翱
出品:华南农业大学学工融媒体中心(易班学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