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小课堂】5M1E人机料法环测分析

2024-11-27 21:31   重庆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然而,产品质量特性并非一成不变,其波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必须深入理解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及其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5M1E分析法作为一种全面质量管理工具,为此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和解决方案。

产品质量特性波动

1.产品质量特性波动的定义和表现

产品质量特性波动,是指在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组装测试到运输存储的全生命周期中,其关键质量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尺寸精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外观美感、耐用度等)围绕预设目标值或标准范围产生的上下起伏变化。这种波动不仅体现在单个产品上,也可能在批次间出现不一致性,严重影响产品的功能实现、可靠性、寿命以及用户的满意度。例如,汽车零部件的尺寸波动可能导致装配困难或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电子产品的性能波动则可能引发功能失效或缩短使用寿命;而外观上的微小瑕疵,如划痕、色差,也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品牌形象。

2.产品质量特性波动的原因分析

产品质量特性波动的根源错综复杂,涉及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从人员角度看,操作工人的技能差异、培训不足、疲劳作业或质量意识淡薄都可能成为波动的源头。原材料方面,供应商的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批次间成分波动、存储条件不当等都会导致材料性能的不稳定。设备因素则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校准失误等引起的加工精度下降。工艺方法的不合理设计、流程优化不足或缺乏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也会增加质量波动的风险。此外,生产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清洁度不足、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以及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测量方法的不当或测量人员的操作失误,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3. 不同因素对质量波动的影响

● 人员:操作人员的技能熟练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和效率,质量意识的高低决定了其对质量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态度。工作态度不认真或缺乏责任感,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如未按规定流程操作、忽视自检等,从而引发质量波动。

● 材料: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材料成分的不均匀、杂质含量超标、尺寸偏差等,都会直接导致最终产品的性能不达标或使用寿命缩短。

● 设备: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是确保加工质量的基础。设备磨损、故障未及时修复、校准不准确等问题,会导致加工过程中的误差累积,使得产品尺寸、形状等偏离设计要求。

● 工艺方法:合理的工艺设计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工艺方法的不合理,如加工顺序不当、参数设置错误,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增加,甚至引发批量性质量问题。

● 环境:生产环境的温湿度、清洁度、噪音水平等,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最终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例如,高温高湿环境可能导致电子元件受潮、金属部件腐蚀;而过于干燥的环境又可能引起静电问题,影响产品的电气性能。

● 测量:测量是验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测量工具的精度不足、测量方法的错误或测量人员的不负责任,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进而误判产品的质量状态,造成合格品被误废或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5M1E分析法

5M1E的定义

5M1E分析法,即通过对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和测量(Measurement)这六大生产要素的全面分析,来识别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一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审视生产过程,认为产品质量的优劣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生产系统中的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细致分析每个要素的状态、作用及其相互作用,可以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5M1E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在5M1E框架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其技能、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对机器的操作、材料的选用以及方法的执行。机器作为生产的工具,其性能和维护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材料是构成产品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性能。方法则规定了生产的过程和规则,决定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可控性。环境作为生产的外部条件,对人员、机器、材料以及整个生产过程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测量则是确保这一切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的监督机制,是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六大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产系统,任何一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质量波动。

5M1E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5M1E分析法在质量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和工具,帮助企业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通过5M1E分析,企业可以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或扩大。同时,5M1E分析法还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它鼓励企业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为提升产品质量而努力。此外,5M1E分析法还为企业提供了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合作伙伴沟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形成质量管理的合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水平。

5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人(Man)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人员的质量意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以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质量意识淡薄可能导致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技能水平不足则难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工作态度消极会降低工作效率和责任心,而身心健康状况不佳则可能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操作失误。

控制措施:

●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定期组织质量培训,强化员工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 编写操作流程和标准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个岗位的操作步骤、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确保员工有章可循。

● 开展专业培训:根据岗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检验工作:实施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质量问题。
●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关注员工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


机(Machine)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设备的选型、维护保养、操作方法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选型不当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或加工精度不足,维护保养不善则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频发,操作方法不当会损坏设备或影响加工质量,而设备对环境的不适应则可能引发性能不稳定。

控制措施:

●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 定期进行设备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设备进行精度检测,及时发现并调整偏差。

● 实施首件检验制度:每批生产前,对首件产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设备加工精度符合要求。

● 加强设备定位数据的准确性管理:定期校准设备定位装置,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优化设备布局和环境:根据设备特点,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控制,减少外界干扰。


料(Material)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材料的型号、质量、适应性、真伪、保质期以及使用规范等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型号不符可能导致产品功能不达标,质量不合格则直接降低产品整体质量,适应性差可能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真伪难辨则可能引发以次充好的问题,而过期材料则可能因性能下降导致产品不合格。

控制措施:

● 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对每批入厂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和评估,优先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

● 明确规定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使用规范:制定详细的材料使用说明书,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存储条件、使用期限等。

● 加强材料库存管理:实施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材料的先进先出,避免过期材料的使用。


法(Method)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生产工艺、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等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规章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生产过程混乱无序,工艺指导书不清晰则可能导致操作失误,标准流程指引不明确则会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控制措施:

● 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流程指引: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

● 编写详细的工艺指导书和操作规范: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点,指导员工正确进行生产操作。

● 加强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如采用定位装置、控制图管理等手段,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 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员工的工艺水平和质量意识。

● 鼓励创新和改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工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方法。


环(Environment)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环境作为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容忽视。具体来说,环境的人为因素、与大环境的兼容性、光线、温度、湿度等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 人为因素:如噪音、振动等,这些外部干扰可能分散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导致误操作或判断失误,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 环境与大环境的兼容性:若生产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导致产品在投入使用后出现性能不稳定或失效等问题。

● 光线: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都可能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和判断,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操作或识别的工序中,光线的影响尤为显著。

● 温度、湿度: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能导致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如膨胀、收缩、变质等,从而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

控制措施:

● 加强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减少噪音、振动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为操作人员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

● 确保生产环境与大环境的兼容性: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进行产品测试和验证,确保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改善生产现场的光线条件:合理布置照明设备,确保操作区域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对操作人员视线的影响。

● 控制生产现场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并配备相应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测(Measurement)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分析:测量作为产品质量判定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人员的责任和规定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判定结果。

● 测量工具:若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或存在误差,将直接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正确判定。

● 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测量方法可能导致误判,如测量位置选择不当、测量次数不足等,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测量人员的责任心和规定:测量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未按照规定进行测量操作,可能导致测量过程敷衍了事,无法真实反映产品质量状况。

控制措施:

● 明确测量任务和要求:在制定测量计划时,应明确测量任务、测量对象、测量要求等,确保测量过程有的放矢。

● 制定校准规程和规定:建立测量工具的校准规程和定期维护制度,确保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 加强测量设备的确认和校准工作: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确认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设备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责任心和专业水平,确保测量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测量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人机料法环测的运用

对人机料法环的初步定性和二次原因查找


● 初步定性分析:当产品质量问题出现时,首先需要对“人机料法环”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哪个或哪些因素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是操作人员频繁出错,那么“人”的因素可能就是主要问题。

● 二次原因查找:确定了主要因素后,需要进一步深入查找二次原因或根本原因。例如,对于“人”的因素,可能是培训不足、操作规范不明确或身体状况不佳等导致的。

问题的层次性和多角度分析

● 层次性分析:产品质量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从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原因。

● 多角度分析: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设备故障不仅可能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还可能与操作、维护、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的运用和步骤

● 运用鱼骨图:鱼骨图是一种直观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团队快速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 步骤:

1、将质量问题作为“鱼头”写在图的左侧。

2、从“鱼头”出发,画出主要的“鱼骨”,代表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人机料法环)。

3、对每个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分解,画出次要的“鱼刺”,代表该因素下的具体原因。

4、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


实际案例分析

●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质量问题作为分析对象。

● 分析过程:运用5M1E分析法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 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 效果评估: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纠正措施的QC手法和系统对策图法的应用

● QC手法:运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检查表、层别法等QC手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手法可以帮助团队更加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效果。

● 系统对策图法:将各项纠正措施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系统对策图法可以清晰地展示各项措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施顺序,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END


来    源:网    络


重庆红江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7年,专业从事高效、低碳大功率内燃机燃料喷射系统、调速器及轴瓦等关键零部件和船用空压机的研发和生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