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国多个城市凭借文化“出圈”之年。从上海以《繁花》重启当代海派文化的城市记忆,到北京以中轴线申遗成功再现古都历史空间的文化象征,再到《黑神话:悟空》引发文化打卡潮,使三晋大地焕发惊人的文化魅力。
12月10日,以“文化即城市”为主题的2024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将在《繁花》开机仪式举办地——上海张园拉开帷幕。文化月期间,将举办“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12月10日)、“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2024年12月10日-2025年1月10日)及多场分论坛。同时,由澎湃新闻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出版的首部公共视角城市更新专著——《城市何以更新》也将于开幕式当天举办新书发布。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城市即文化,它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明(Civilization)的词源“Civilis”,本义为城市的、公民的,在古希腊罗马时代,生活在城市,就是文明的象征。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演讲中,将城市、文字、青铜作为文明起源标准。
文化生城市,它是城市的灵魂与发展内核。有形与无形物质的总和,生出了城市,既包括建筑、园林、教堂、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涵盖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2024年,是全国多个城市凭借文化“出圈”之年。从上海以《繁花》重启当代海派文化的城市记忆,到北京以中轴线申遗成功再现古都历史空间的文化象征,再到《黑神话:悟空》引发文化打卡潮,使中国古城及古建筑保存率最高的三晋大地,焕发惊人的文化魅力。这些正是文化驱动力之于城市更新的当年见证。
基于此,以“文化即城市”为主题,12月10日,2024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将在《繁花》开机仪式举办地——被称作“海派文化会客厅”的上海张园拉开帷幕。文化月期间,将举办“文化即城市-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12月10日)、“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2024年12月10日-2025年1月10日)及多场分论坛,由澎湃新闻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出版的首部公共视角城市更新专著——《城市何以更新》也将于开幕式当天举办新书发布。
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院士讲坛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是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等。郑时龄院士的演讲题目为《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城市的发展文化基因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和传统的创造,城市文化是城市更新和城市效能的基础。郑时龄院士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重视综合性的发展、重视韧性发展、重视城市更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培育城市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是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现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风土建筑谱系研究与实践,探索人类学之于建筑学的理论与范式,先后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一等奖、瑞士首届赫尔希姆(Holcim)可持续建筑国际大奖赛亚太地区金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等。常青院士的演讲题目为《“三生”:城市更新的双城记》,结合上海和福州的两个城市更新案例,详解城市更新涉及三个关键词——其一为“衍生”(derivation),是城市代谢性进化的基本规律;其二为“再生”(regeneration),是城市持续性进化的适应过程;第三为“共生”(symbiosis),是城市和谐性进化的理想境界。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Otthein Herzog,是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Otthein Herzog院士以《城市文化的通用数据空间》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城市的历史通常由彼此孤立的多个载体进行保存,例如博物馆、名胜古迹,以及当地音乐风格、戏剧传统,这种文化遗产的碎片化现象,导致社会对城市历史根源的集体遗忘。Otthein Herzog院士认为,为了为城市居民提供全面了解城市过去与现在文化特质的途径,从而增强他们与城市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认同感,急需一种整体化且易于访问的方式来连接城市的文化根源,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文化数据空间”的概念得以实现。这种数据空间既能适应文化资产所有者的需求,也能为市民提供一种全新的整体化用户体验,从而开辟出情感上认同城市文化特质的新路径。
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文化讲坛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获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北京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在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呼吁中轴线要整体保护。
单霁翔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中轴线申遗过程,分享通过申遗促进城市更新,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单霁翔认为,大规模建设的态势已经过去,今天更关注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中,文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跨界谈“新”
斯“文”载城,向“乐”而新。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与首位与世界五大交响乐团合作的华人钢琴家、第一个在白宫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中国钢琴家,将就文学、音乐、城市展开跨界谈“新”。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苏童凭借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茨菰》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米》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大鸿米店》)。定居“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苏童在《八百米故乡》中写,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
作为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苏童表示:所有的城市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看得见的城市,街道、广场、楼宇可能似曾相识,另一部分则是看不见的城市,它隐藏不露,是这个城市独特的历史血脉和文化遗产,它是一种秘密的歌声,需要倾听,需要用心灵去感受。
郎朗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进入好莱坞名人堂的音乐家,曾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百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里约热内卢世界杯决赛庆典上演奏的钢琴大师,将于当地时间12月7日出席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音乐会,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共同为这个全世界最受瞩目的更新项目“浴火重生”揭开新篇章。
作为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郎朗将在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音乐会后第一时间飞抵大会现场,分享这一世界地标漫漫5年的修复更新之路。在2023年澎湃城市更新大会现场,郎朗曾表示,建筑风格与音乐风格有直接关联,他将如何看待被雨果称为“石头的交响乐”的巴黎圣母院?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公共文化供给方面,巴黎给予中国城市哪些启示?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物阜民安,斯文载城。以音乐、以文学,苏童与郎朗,共同赏阅城市这一人格化的主题空间,探讨如何以“看不见的城市”赋能“看得见的城市”,抵达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之城。
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圆桌对话
院长论坛(圆桌)由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主持。东南大学校友、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曾提倡,“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首先应是个文人”。为什么建筑师应具有文人属性?如何理解从“文人造园”到“文人造城”?以“以文化为支点”的城市更新为主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彤,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蔡淼,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司马晓,将结合各自实践展开讨论。
创新论坛(圆桌)由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主持。城市更新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以“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为议题,本场论坛集结了经济、科技、交通、设计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京东集团副总裁、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郑宇,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晖从各自专业和探索出发,分享城市更新的创新模式。
国际论坛(圆桌)由英国Foster+Partners高级合伙人Martin Castle主持。从奥斯曼的巴黎大改造到德国汉堡港口新城,步入工业化、现代化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典型发达国家陆续推行大规模城市更新。本场论坛邀请来自德国的Otthein Herzog院士、gmp合伙人兼执行总裁Magdalene Weiss,来自美国的SOM设计合伙人Michael Duncan,来自法国的法国高等院校考古学与艺术史教授协会会员、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公共艺术特聘专家M. Philippe Cinquin,以“国际视野的文化营城”为主题,分享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城市更新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以及“文商旅体会”如何形成一条龙的闭环。
“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
“斯文载城-2024澎湃城市更新主题展”定位展示中华城市文化的窗口。值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以可游、可赏、可持续的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城市更新“聚”场。
“一座城市是一本可反复阅读品评的书,一幅可行走其间的四维风景画。从中可以体察到城市的文化灵魂与脉动,从而领悟到城市演进最具持久性的驱动力是文化而非其他。”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为展览撰写序言,他指出,城市既是物态的“实体空间”,也属非物态的“文化空间”。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著城”展区展示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关于城市更新的箴言,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程泰宁、江欢成、王建国、孟建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Otthein Herzog,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国际钢琴大师郎朗,普利兹克奖得主Thom Mayne。
对更新的认知程度和运维水平,决定了城市演进的方向。“营城”展区,展示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2021-2024)历年杰出案例,包括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最新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奖的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区,以及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筑城展区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筑”就,展示都市针灸、新老缝合、历史风貌重塑、高层地标改造等城市更新实践。
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画家们笔墨不辍,为城市画像。“画城”展区引入上海美术学院毛冬华的10幅外滩作品,以“水墨外滩-生生不息的城市图腾”为主题,于传统的水墨语言中,赏味城市可持续的生长历程和独特的审美气质。
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同时代的摄影师关注着城市的人与景观。“观城”展区云集了许海峰、沈忠海、席子、顾铮、周平浪等15位知名摄影师,以影像穿越时光的河流,透过了不起的城市景象,剖开如毛细血管般繁复细密的城市肌理,捕捉人们在寻常巷弄的生活片段。
作为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要策划者之一,同济大学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担任展览策展顾问,澎湃新闻城市更新主理人鲁怡、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丁顺为总策展人,澎湃新闻视觉总监许海峰、澎湃新闻视觉编辑吴栋为“观城”展区策展人,展览空间设计为赵筱丹、花修堂,平面设计为源深视觉。
“当中轴线遇见黄浦江“、“城市格局决定城市文化”,展览入口,脚下奔流的“黄浦江”以文字点出空间设计的主题。为回应2024年中国文化的大事件——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展览以中轴线和黄浦江两条脉络为轴,恪守《周礼·考工记》的“以中为尊”的营城理念与因循江河走向蜿蜒入海的城市布局,于同一个空间内交错、碰撞、沟通。将近100年前,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与以鲁迅为代表的“海派”作家掀起“京海之争”,在被称作“海派王冠上的明珠”的上海张园,策展团队旨在通过中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呈现城市地理、城市历史、城市格局共同熔铸成的城市文化,审视城市兴盛的基因及其发展的原动力。高筑城墙的北京,体现的是位于长城脚下为国守土的军事功能;通江达海的上海,流淌着因港兴市为贸易而生的商业功能——前者是因“城”(军事防御体系)而生,后者是因“市”(交易场所)而兴。
为系统呈现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精髓,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申遗办的指导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中轴线重要遗产要素正阳门箭楼内打造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和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本次展览得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亦农的技术支持,将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展览中的正阳门箭楼券洞内的中轴线光影秀等比缩放,展示于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张园。通过“正阳门”与“石库门”的对话,实现“京派”与“海派”两种城市文化的互鉴。
微信编辑:包永婷
二审:郁风
责任编辑: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