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辨析‖ “一摊水”还是“一滩水”?

文摘   2024-08-25 10:39   河南  

 作者简介

潘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

近读陈昌来教授《“一摊水”还是“一滩水”?》一文,有所得,亦有所思。

先来看“一水”:

第一,“摊”作为量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列出2个义项:①“用于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鲜血/脓血”“一摊稀泥”“一摊稀饭”;②“摊子”,如“一摊(摊子)事儿”“一大摊(摊子)杂事”。


第二,“摊”作为量词,还有别的用法,如用于概量,相当于“堆”,如“一摊水果、一摊烂菜、一摊豆子、一摊狗屎、一摊灰烬、一摊意见”等。


第三,“水”作为纯粹液体,有别于“糊状物”。糊状物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有形但形状不稳定,呈黏稠状态。从《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及举例来看,不宜说“一摊水”,更不能说“一摊无形的水”。


第四,《新华大字典》说“摊”可以“用于摊开的液体或糊状物”,如“一摊水、一摊鲜血、一摊稀泥”。实际语料中也不乏用例。


这四条意见合起来谈的就是量词“摊”语义的发展情况:①动作虚化:[+摊开]→[-摊开];②数量概化:[+具体]→[-概括];③对象扩大:[+糊状物]→[-糊状物]。这些反映出量词“摊”在生活中语义不断扩大、用例不断增多、逐渐进入词典规范的状况。“一摊水”的结构,用“词义扩大”理论可以解释。

再来看“一水”:

第一,“滩”是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列出2个义项:①河、湖、海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湖、海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滩地、盐滩”;②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如“险滩”。


第二,名词“滩”可借用为量词。“险滩”有水,“滩”中有“水”,而成“水滩”,名词“滩”借用为量词而成为“一滩水”。


第三,《汉语大词典》中说“滩”可用于在平面上成滩的东西,举例为杨朔的《乱人坑》“正干着活,忽然就得了血伤寒,鼻子流出一大滩血”。


这三条意见合起来谈的是名词“滩”可借用为量词。“借用”二字,交代出这是“人为”的:“滩”“水”关联度高,“水”造成“滩”,“滩”中有“水”,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大家对“一滩水”的用法,历来争议较多。笔者认为陈教授在此对“一滩水”类似结构的解释,是“别有用心”的。起因是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目写作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由一小圈的水,想到险滩的激流,想到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从而破解材料“一滩无形的水”“这滩水”,这是对材料的“活学活用”,可以拓展思维、激扬文字,对考场作文来说,极有价值。


名词表示处所,即处所名词;处所名词活用为量词,应具有两个特征:量词保留处所义,数词表示“满、全”,如:“一屋子人”=“屋里满是人”。但是,“滩”作为处所名词,难以符合这两个特征:“一滩水”≠“滩上满是水”。这说明,“滩”作为量词使用,没有“处所”意义,或者说,“一滩水”的“滩”(量词)≠“滩上满是水”的“滩”(名词)。脱离作文考场的语境,“一滩水”的“滩”很难理解为“险滩”“沙滩”“河滩”之类的处所意义。


陈教授在文章最后一段,回归语言学本身,引用比较法,说“摊”“滩”在现代汉语中读音相通,字形相近,均为形声字,声旁一样,唯形旁不同,从词源、词义、用法上看,两者确有不同,但用作量词时,两者时有交叉,时常混用,尤其用在液体、糊状物前。作为量词的“摊”和“滩”的区别正在逐步中和。


量词“摊”“滩”中和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与“望文生义”现象或许有很大关系:“摊”“滩”音同、形似,“难、摊、滩、瘫、傩”等构成新的字族,不同的偏旁搭配相应的字义,“摊”多与“动作”相关,“滩”多与“水”相关,“瘫”多与“病”相关,“傩”多与“人”相关,习以为是,习以为常,于是出现老派的“一摊水”与新派的“一滩水”并用的现象。


笔者赞同陈教授在文章最后的一句话:语言是变化的,变化的语言是活的语言,“变化”正是语言生命力的体现。“一摊水”还是“一滩水”?老年人或文化较多的人倾向于用“一摊水”,而年轻人多用“一滩水”,“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各有各的道理。或许相关词典应将二者都收录为量词,才能正确反映当前这一语言现象正在“约定俗成”的真实面貌。

编书匠QQ群欢迎出版社、期刊社编辑加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即可获取加群方式


编书匠
做好人,编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