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祥芬|读《南赣乡约》,谈二宝的家教

文化   2025-02-04 05:29   山东  


今天读王阳明先生之《南赣乡约》。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王阳明先生在南赣地区剿匪成功以后,开始了真正的教育,也就是化育人心的工作。王阳明先生说剿匪只是一个开始,真正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化育人心。

文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而黑。”“民俗之善恶,岂不由于积习使然哉”。 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王阳明先生认识到环境和习惯造就人的品质和性格。

这让我想起了三件事。一件事是一个家长,跟我说她家大宝是多么听话,各方面让人省心,而二宝是多么不同。

第二件事是一个家长,告诉我她大宝学习好,听话,上趟。二宝的问题很多。回忆造成这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工作繁忙,把二宝放姥姥家了,有点溺爱而大宝小时候,因为就一个宝宝,投入的教育实践就多。

第三件事,是我一个朋友的事,与他的二宝有关。
朋友说让我给看看做做工作。带来一看,真是挺难弄的。其实这个孩子以前我见过,当时就是觉得他光顾着自己玩,不大理人。现在都六年级了,学习成绩非常有待于提高。我观察这个孩子,感觉很聪明,但专注力太差。

我和他交流了近一个小时,可能是出于第一次的交流,他还是比较给面子。但是临走的时候,他爸爸没来接他,让他哥哥骑电动车来接的。
这孩子就不乐意了,说,回去一定要找爸爸算账。他说来接又不来。我说爸爸肯定有事脱不开身,派了哥哥接不是一样吗?他还是咕哝找爸爸算账。
我跟他讲,这么大了,都六年级了,我家你哥六年级的时候都是自己走,手里拿着棍子路上打着狗,还带领着五个学弟学妹上下学,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你也这么大了,也可以自己行动,也可以哥哥接。爸爸忙,不能老让爸爸随时接送。
他一看我语气很平和地举例说明,说服他,他就勉强不怎么吭声了。

我知道我这样的推动肯定会有点作用,但是不一定能坚持多大的作用,所以我给他的父亲说,关爱孩子还是要适度。这个孩子需要培养的是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应该适当地放手和加强能力的锻炼。这也是现在很多家庭养娃的现状,很多孩子被溺爱,所以他不知道大人的辛苦,光想着大人围着他转。时间久了,责任心和感恩之心就会匮乏。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现在很多家庭都反应大宝好管一点,二宝管理起来太费劲。这也正应了民间的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意思是老大憨厚老实,忠诚可靠,老二心眼多,灵活多变,老三调皮捣蛋,无拘无束。当今社会,如何教育好老二、老三,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个难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今天呈现出这个样子来?这都不是今天的原因,是因为过去的这种习惯和习性造成的。今天的呈现它只不过是一个果,而这个果是否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想想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是否过于溺爱和放纵,让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让他缺乏对自己的管理意识。而且,小孩子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父母的观点态度稍有不同,他就立马能找到从哪个位置可以得到庇护,从而进一步放纵了自己。

好习惯造就人生。孩子当从小培养自律,培养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南赣乡约》有言,“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故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五百年前,王阳明先生都能够意识到人无规范不行,所以制定乡约。我现在想到,还是应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张弛有度。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从现在开始,去研究怎么去规范他,怎么去补救这个孩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人承载着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而教育好一个孩子,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但在这三者当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品德、习惯、人生兴趣、幸福感养成的地方。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投资孩子的未来,是每位父母必须做好的事业。吾辈当注重家庭教育,培养优秀少年。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教育家国事,早抓育栋梁。

【作家简介】

盛祥芬,毕业于济南大学,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喜欢写一些寂寥清浅的文字。人生格言:成为一道光,照亮更多人。

山东作家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