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生扩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官方公布数据,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41万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
然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减少了36万,这是自2015年起持续、快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考研人数下降的同时,读研人群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随着“考研热”的降温,境内读研比例增长放缓至17.6%,与上一届(17.9%)基本持平,没有延续过去几年持续增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科毕业生在读研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
造成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研上岸难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面对日益激烈的考研竞争,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读研院校时的考量因素发生了变化。2023届读研群体中关注报考难度的比例为14%,较2021届(11%)有所上升。
而为了增加上岸几率,一批大学生开始选择向下兼容“逆向考研”。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毕业后读研的群体中,到“双非”院校读研的比例逐年升高,从2019届的4.1%上升至2023届的6.5%,增长了59%。
与“考研热降温”形成对比的是“考公热”持续升温。据统计,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岗位。今年报考国考的人数持续增长,达到历史新高,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显示,2025年国考,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考研上岸群体的主要就业单位也多为“铁饭碗”单位。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8届境内读研的毕业生,在本科毕业五年后就职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达到40%。
就考研人数减少一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形势下,更多学生对就业的价值追求要高于考研,同时部分学生也开始认识到,考研对日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算起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来看,反而不如放弃考研,先去就业工作。
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都不应成为逃避就业的避风港。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做出理性选择。对于希望在学术领域深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的学生来说,考研深造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但也要充分考虑考研成本和未来就业形势;对于那些渴望稳定工作、对公务员职业有明确规划的学生,考公则是一条可行之路,但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激烈的竞争。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召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动员和部署做好考试安全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何光彩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网信办、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有关部门部署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招生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准确把握研考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切实扛起政治责任,聚焦关键问题,全力确保研考安全。
会议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招生单位要强化风险意识,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风险源头防控,提高风险处置效率,积极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强化安全保密,坚持最严标准狠抓安全保密落实,守牢试题试卷安全底线。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安防体系建设,严格考生入场检查和考场管理,全力维护考试安全秩序。强化应急处突,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快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宣传咨询服务,积极提供合理考试便利,竭诚为考生办好暖心实事。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招生单位要强化政治担当,按照“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工作要求,以钉钉子精神狠抓部署落实、督促检查,确保研考安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会上,北京市、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及教育等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