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光之路系列-MTT
回忆十八年前,自己的高考第一志愿上坚定写着“上海交通大学”,结果考试失利与交大失之交臂,始终是我这些年的遗憾。时光荏苒,2021年是我加入DeepTech开始从事科技孵化服务工作的第一年,现在想来,上海交大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的首届招生应该也是在那一年开始的,感觉跟交大的MTT项目又有种莫名的缘分。今年,终于圆梦上车成为了交大学子,心中真是无比感慨同时也倍感荣幸。
胡祖欐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硕士MTT2024级学生
DeepTech投后运营MD
与上海交大的那些“缘分”
还记得面试阶段,我与面试官老师说起自己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个领域的感悟,也是从业这几年自己的体会,是当前科技处于每六十年一遇的科技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处于从人口红利走向创新红利的转折点,世界经济处于中国崛起进入第一梯队的转折点。这三大转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均指向科技创新,尤其是前沿技术走向产业应用带来的经济体升级革新。因此,如何抓住下一个科技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成为了时代的命题。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对于具备巨大商业化潜力的前沿科技的认知与捕捉,对于优秀科技人才的有效触达,对于科研至产业转化链路的打通,以及配套金融赋能、产业合作、政府支持等资源生态的构建,也是我坚定选择上海交大MTT项目继续深造的初衷。
上海交大作为全球学术高地,在我过去几年从业与交大老师们合作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上海交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相关制度体系搭建的完善,以及科技人才对于产业转化的坚持。我想也正是因为学校本身对于技术转移的重视与理解,才会在课程设置中尤为注重实践性的培育体系搭建,也是吸引我选择上海交大MTT项目以期完善自己理论与实践融合应用能力的理由。
技术转移硕士MTT2024级学生 胡祖欐
复习时间有限的备考人心得
我是在2023年10月才开始着手准备联考的考生。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日常工作强度较大也经常加班的备考生,我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复习的时间。因此,对于如何能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拿下联考,还是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 +
+
01
首先,我建议要充分利用好交大考生系统中提供的复习课程,有很多本身就是总结性的网课,以及知识点总结的复习资料,能够让你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联考的核心知识点构成,再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储备,就能知道自己在哪些知识点领域是空白的、薄弱的,从而进一步评估看是否有必要额外再上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课程,目的就是能够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补齐那些空白或薄弱的考点知识。
✦ +
+
02
其次,是要懂得取舍。联考本身就是为选拔管理人才而设定的考试内容,因此如何分配利用好考试时间做对最多的题目,如何运用日常积累的工作与生活经验来一定程度上地凭“直觉”答题,如何通过历年考试真题总结命题老师的出题意图与答案的关联而能够靠“蒙猜”答对题目,是更为重要的复习备考目标,而不是要全面掌握所有的知识考点与做题方法。拿管理综合科目中的数学部分来说,初中数学的考点内容是基本通过刷题就能快速回忆起公式与答题技巧从而拿下分数的,高中数学的考点例如解析几何与排列组合,如果你本身高中时期就学的不好,那其实短时间的突击加上考试时的紧张很可能最终考场上你依然还是不会做的,那就果断放弃掉可以不用复习。对于英语比较薄弱的考生,我的应试经验总结为:背核心词汇、刷真题阅读、背作文模版。总而言之,“懂得取舍”的关键就是一定要把有限的复习时间用到你最容易拿分的那些知识考点的复习上。
✦ +
+
03
另外,关于刷题,我建议对于备考时间有限的考生,仅刷真题即可。历年真题中,可以先拿出近3年中的一套,在复习初期掐时间盲做,了解题型、感受题量,对自己的复习基础有个基本认知,以便更好的制定后续的复习计划;再留出一套来用于考试模拟,模考时尽可能还原考场环境,关注考试时间,调整考试状态。剩余的复习时间内就是尽可能多的刷真题,找感觉。
致我志同道合的你们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的从业者,或是你对科技转化与赋能的事业很感兴趣,那我相信,在“活到老、学到老”的道路上,上海交大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一定会是你的不二选择。我也非常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你们一起,在这里为科技转化事业而共同学习、努力奋斗。
入学后
MTT是我们的起点,
但一定不会是我们的终点,
让我们一起,
成为MTTer、成就自己。
关于MTT
推荐阅读
关于交大科金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银行开展合作,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的全球化、平台化、开放化的科技金融学院。
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银行,以及广大学界、业界领袖的支持下,交大科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交叉科研、成果转化、高端智库等职能。同时学院也在成果转化方法论研究、师生创新创业培育、多元激励机制试点等方面探索融为一体的模式与路径,充分发挥产学研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融汇“产、学、研、创、用”各方资源的聚合型平台,力争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一套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的方案,贡献交大智慧。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