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海外交换系列|交换是一次精神的饕餮盛宴——忆风车之国荷兰学习生活

文摘   2025-01-22 15:58   上海  

MTT海外交换系列

深化国际视野,拓宽全球经验,

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每年甄选杰出学子赴海外顶尖学府,

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深入学习。


踏入2024年的金秋,

我们的首批学子迈出了国际交流的脚步。

接下来,本系列海外交换专题文章

将精心挑选学长学姐们的宝贵经验,

以第一手的视角,

向大家展现他们在异国他乡的

学习历程、生活点滴及深刻感悟。




 杨 斌

交大技术转移硕士MTT2373班学生


1

“举头明月、低头思乡”


我是交大科金2023级MTT在读学生杨斌,我选择的交换学校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简称“马大”)。近五个月的交换经历,留下了太多回忆。“举头明月、低头思乡”的情愫会不时在交换期间萦绕,但真到了启程返乡的时刻,还是庆幸自己经历了人生最有视野边际感的一段美妙时光,终身难忘。




2

刚到马城第一周,一切都在适应


马城在荷兰最南端位于荷、比、德三国的交界处,去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德国的亚琛、科隆、杜塞尔多夫都要近于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可能因为马城的古朴、安静以及欧盟签约地带来的“国际范”,让我觉得马城是一个适合短暂游学、思考和便于舒展“内卷”之地。再加之马大官网所呈现出的包容、开放、自律的校园文化,深感这是契合我个性的容身之所。来马城后的日子完全印证了我的预期,马斯河水带走的喧嚣,让人在这心烦意乱的周遭终于可以慢下来一阵子,思考前路。



刚到马城的第一周,一切都在适应。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语言。虽然荷兰英语普及率很高,但母语为荷兰语,很多标识都带着“荷兰味”,对于我这样英语听说都遗弃多年的大龄交换生来说,前期只能借助翻译app,即使如此都闹过不少笑话。例如地名混淆坐错车、去超市购物将白醋当成纯净水、将一种荷兰的酸牛乳(karne melk)当成纯牛奶等,不一而足。


其次是适应app,在当地生活需要使用各种当地的app,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学校教学、银行、购物等,这里需要特别点赞“小红书”,出国后我才开始使用的小红书,发现它是华人在国外生活的万能app,可谓“有求必应”。最后是适应饮食,而适应饮食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动手”,自己厨艺的潜力在交换期间得到了充分释放。



3

马大的PBL教学给我带来了蜕变


到马城学习一个月后,一切开始步入正轨。第一次接触马大的PBL教学,这是一种非常依赖自觉性的教学方式,即使在荷兰也仅此马大一家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将一个课程(course)划分为十多个主题(session),每一课程限制选课人数在16人以内,在开课之初每个同学都要先自选一个主题进行主讲。这样一个课程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分配到了每个同学头上,然后后续每一堂课都由同学就自己选择的主题来给其他同学授课。当然,讲课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主题和canvas上给出的各种论文资料进行,不能脱离主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每个同学在课前要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课程的tutor几乎不讲授课程内容,只是负责观摩、协调和进行课后的简单总结和评述。如果学生有较好的自觉性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后期进入职场颇有裨益。



我在马大选了技术创业、战略创业与创新、企业可持续性创新三门主课,还选修了两门Study & Career Tools (Pre-) MSc、Sexual Safety Programme辅课(不带学分)。在马大的学习交流过程中,从最开始因语言障碍向学校国际学生处求助,到不断适应课程的节奏和语言环境,到开始了解各种国外学术研究的tools和tips,到自己上台第一次用英文PPT向同学主讲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到第一次与德国同学合作呈现BASF的可持续创新,再到第一次写英文Paper竟洋洋洒洒写了20页有余,PBL的教学给我带来了蜕变,让我从克服语言障碍转变为克服行为障碍,其实只要放下“怕表现不好”的心理包袱,你就可以自信的做好自己。



4

深入接触国外技术转移的实务界


除了学习,此行的另一大任务是深入接触国外技术转移的实务界,希望更多学习和了解欧洲在实务界是如何推进技术转移的相关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这个任务于我而言更加重要。在马大学习期间,我走访了荷兰林堡省几乎所有的园区,尤其是Brightland的各个分支机构。



在马大UMC学院所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我了解了一个骨关节炎药物技术转移项目的进展过程,在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聆听荷兰孵化器教父讲授创新项目培育和感受创业项目路演;在化工材料产业园区参加体育用品的可持续创新项目商业化分享。



我还到阿姆斯特丹参加荷兰ONCODE加速器年度峰会,学习了解荷兰国家基金如何推进肿瘤诊治等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加速孵化,到埃因霍温的高科技产业园感受市场营销和自媒体宣传的自娱自乐。



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国内国外虽然都在步履维艰地推动技术转移工作,但国外在实践中说的少做得多,虚的少实的多,短期的少长远的多。我们现在可能不缺设备、不缺资金、不缺人才,但我们缺的是耐心、韧性和定力。




5

学习之外,充实的社交和游历


更加让人欣慰的是,在国外的短暂时光,仍然与国内的朋友保持着各种互动。学院在2024年国庆期间组织了一次瑞德游学,九月底几个好兄弟提前来荷兰探班,让我初到荷兰第一个月的孤独寂寞感顿时消弭。



国庆节后又参加了荷兰大使馆专门为本季留学新生举办的“平安留学”宣讲会,祖国的温暖在他乡依旧在。此后,代尔夫特学联主席邀请参加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引智”活动交流,了解祖国吸引留学归国人员的政策举措,还在米兰、北欧与我们MTT项目在欧洲其他国家交换的同学保持着频繁的互动。他乡遇故知,解我思乡愁。



此外,在大部分的周末,我也会借着国外期间仅存的假期,忙里偷闲地去看看现实版的欧洲列国。去荷兰古堡感受历史、去布达佩斯洽谈合作所、去科隆大教堂沐夕阳、去波尔图蹭AI SUMMIT、去圣家堂瞻仰高迪巨擘、去瑞士看雪、去希腊看海、去法国登临埃菲尔、去挪威追极光,周末的空档都几乎被我扎实地填满,尽管欧洲的风景可以在电脑上呈现、甚至比现场看到的更美,但欧洲的人文总要线下去感受,去亲身经历。亲身经历后,会得到可能与网络上完全不同的反馈。




6

交换于我是一次精神的饕餮盛宴


现在回家了,回头看这次的交换,于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饕餮盛宴。这不仅仅是开拓视野,亦是消弭隔阂。几个月的游学,欧洲的风景让人心醉,欧洲的松弛让人艳羡,尽管也曾遭遇年轻人对亚裔的嘲笑,但也得到过太多陌生人的热心帮助,就像荷兰超市排前的老人看我买东西少竟友善地让我插队先行,就像马德里遇到的多个年轻朋友都主动提示我背包如何确保安全,温暖的故事总是多过了沮丧和不堪!这些经历也让我有感不仅要跟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其实也要跟国人讲好外国故事。



我也要感谢上海交大、感谢中银科技金融学院,让我在不惑之年有此段难忘和美妙的人生经历。


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感染到更多MTT的学弟学妹们,让我们成为中欧交流的积极行动者和践行者,向世界展示技术转移硕士学子的风采!




 推荐阅读 


➜ 2025启航!交大科金学院年度大事记回顾:

硕果累累,共赴新征程


➜ 欢迎港澳台同学报考|上海交大2025年入学

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介绍(港澳台地区)


➜  科金金课|行业田野调查走进库帕思:

以语料数据为引擎,解码AI基础设施发展新动力



关于交大科金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银行开展合作,由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的全球化、平台化、开放化的科技金融学院。


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银行,以及广大学界、业界领袖的支持下,交大科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交叉科研、成果转化、高端智库等职能。同时学院也在成果转化方法论研究、师生创新创业培育、多元激励机制试点等方面探索融为一体的模式与路径,充分发挥产学研创新主体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融汇“产、学、研、创、用”各方资源的聚合型平台,力争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一套成熟定型、可复制推广的方案,贡献交大智慧。

点赞

上海交大中银科技金融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