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西京学院>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1.西京学院“雁南飞”实践团--安康站
12月27日下午,一场旨在提升师生媒介素养、增强谣言辨别能力的防谣辟谣宣讲活动在江北高级中学热烈开展,为校园带来一股清朗之风。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制作了精美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网络谣言的常见类型,虚假教育政策解读、恶意捏造的校园安全事件等,过往师生纷纷驻足观看,直观地感受谣言的多样性和迷惑性。
12月28日,雁南飞社会实践团在亲水广场积极开展户外防谣辟谣宣传活动。活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与,为小城寂静的冬日增添一抹温暖而理性的色彩。
12月29日,雁南飞社团深入晏台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谣辟谣宣传活动,为居民们送上一份特殊的“知识年货”。实践团成员们深入社区街道和居民家中,采取上门讲解、发放资料等形式,重点针对中老年人易轻信的“神奇保健品功效”“社保养老新骗局”等谣言进行详细辟谣。队员们用亲切的方言、耐心的态度,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居民们阐述谣言的识别技巧,如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内容是否符合常理等,提醒居民们切勿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财产与身心健康。
此次调查问卷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标志着雁南飞的实践活动从实践探索阶段迈向了成果总结与转化的新征程,团队成员们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对调查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让实践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2.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
西京学院特训营成员组成“团团青年先锋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安吴青训班在革命历史时期对青年培训、思想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让团队成员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熏陶,增强对国家历史与民族精神的认知与敬仰。回到学校后,他们能够向更多人讲述自身感受,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知晓度,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实践团队在安吴青训班深入研习历史文化知识,深刻体悟其精神内涵,并通过内化与整合,将其转化为团队独有的知识体系,进而基于团队视角与实践情境,有了深刻感悟,期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传承与发扬安吴青训班的精神火种,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与价值追求,为社会实践注入深厚的精神动力与文化底蕴。
团队成员通过问卷与采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走访,调研村民对于本村的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以及相关的红色爱国主义故事、爱国主义精神的了解程度。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队肩负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使命,进行了细致的前期筹备工作。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作为关键一环,宣讲内容经过反复打磨,旨在通过系统地讲解,让红色基因深植人心。
3.泥塑新韵,传承有我
2025年1月4日,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泥塑新韵,传承有我”实践团队在宝鸡市凤翔六营村,开启了“泥塑新韵・凤翔非遗传承之旅”,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责任感,推动非遗传承创新。
为让更多人了解凤翔泥塑,实践团队在胡锦伟老师帮助下,精心筹备了宣讲会。团队成员通过讲述泥塑背后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展示精美的泥塑作品图片,以及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让观众全方位领略凤翔泥塑的魅力。宣讲会不仅传播了文化,更在当地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将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凤翔泥塑的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成员心得
团队成员王晨熙:体验凤翔泥塑之旅,是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殿堂的奇妙探险,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泥土中蕴含的无限创意与生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与温度。这次体验不仅拓宽了我的文化视野,也给了我个人成长上的启示。
4.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西京青年力量
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外国语学院“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西京青年力量”实践团队来到河南安阳,探索甲骨文的奥秘。社会实践团队携手留学生探寻文字的历史与发展,并利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挖掘文字魅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弘扬中华文化,开启一段全新的文化探索之旅。
本次社会实践在河南安阳进行,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通过参观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及仓巷街等文化遗址, 成员们对安阳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了直观认识,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实践团队携手留学生共同探寻文字的奥秘,深刻意识到“一带一路”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更加坚定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信念。
成员心得
团队成员李晨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浪潮下,我有幸作为带队队长,深入河南安阳,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在博物馆中,我和团队成员应用汉语言教育专业所学知识结合中华民族背景文化,向外国留学生讲解相关文物和甲骨背景。
此次实践中我们与留学生共同探寻文字的奥秘,分享彼此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我更加坚定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信念。我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5.非遗传古韵,名郡谱新篇
“非遗传古韵,名郡谱新篇”寒假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1月11日至13日前往榆林市绥德县,通过调研、体验当地特色民俗等途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首站,成员们前往手工艺剪纸传承工坊拜访武燕老师。在武燕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剪纸初体验,大家逐渐掌握剪纸技巧,最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与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1月12日前往社会实践第二站,对当地秧歌舞团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舞团带队人强调道,当下娱乐方式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对传统秧歌的兴趣愈发淡薄,传承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为扭转这一局面,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他们尝试将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和舞蹈形式巧妙融入秧歌表演之中,赋予其全新的活力与时代气息。
实践团第三站于2025年1月13日前往石魂广场,感受绥德石雕的精湛技艺。同时,医学院院长及老师们也拜访绥德当地石雕非遗传承人薛联银老师,在其工作室中观摩石雕制作流程,学习选料、构思、雕刻等关键步骤,了解不同工具用途与使用技巧,提升了团队成员们对绥德石雕文化内涵的感悟,进一步提高对石雕非遗的认知与传承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绥德非遗的独特魅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愿以点滴行动弘扬绥德非遗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让这些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成员心得
来源丨 校团委、西京学院特训营、
土木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
编辑丨刘玉洁 李佳祺
校对 | 李倩
审核 | 李雨蒙
终审丨姜峰
西京学院宣传处出品
想要第一时间看见推送
记得标星哦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