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仙霞关
和 勇
中共浦城县委、浦城县人民政府及南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在闽浙赣交界仙霞关的枫岭关下、仙霞古道旁,恭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入闽第一关”纪念碑。
近日,南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福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等在碑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入闽75周年活动”,安全、有序、圆满!
多年前,我与友人曾追寻父辈足迹,穿越过仙霞关。抚今追昔,礼赞仙霞关之雄、之美、之伟。
雄哉仙霞关。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横跨闽、浙、赣三省,为“东南钥匙”“入闽咽喉”,兵家必争重地,中国四大古关之一。
“仙霞天险、仅容一马。至关,岭益陡峻,拾级而升,驾阁凌虚。登临奇旷,蹊径回曲,步步皆险。”仙霞“关”自北而南有四个关门,长约1500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中第一关高耸,“往来行人相视,其高者如在天上,其低者如在地下。”(《闽行日志》清-刘埥)。
仙霞古道,自浙江江山县清湖镇至福建浦城城关,长约200多里,是闽省重要的对外通道之一。唐代陈政率兵经此路入闽,唐末黄巢率义军刋山劈道,由浙入闽;宋代观察使史浩帅闽时,以石甃路,铺筑石级3600级;清代浦城人祝光国捐银2000两,修辟主道。古道始为乡民樵夫砍柴采药小径,后为入闽官路。宋元明清朝,均在此设衙、筑关设卡。关险道阻且长,樵夫郎中、赶考学子、仕宦赴任、文人墨客、戍边御敌…往来穿梭。仙霞古道,为商贸通道、文创仙路、仕宦官路、御敌隘口…
美哉仙霞关。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仙霞关“岭高千仞。群山万壑,苍烟翠霭,如花团锦簇。中间石径层折,仰面而上。鸟道盘空,羊肠百转,下临涧谷,深浅不一。杉树竹林,自路旁而升,无处不有,皆翠秀挺拔。翛然出尘,时有地泉穿竹林而过。…亭下竹梢接于栏边,凭栏眺望,天光云气,树色山岚,氤氲混莽,若不知此外尚有人间世也。”(《闽行日志》清-刘埥)
由康熙帝题额“俯奠南天”的关帝庙对联:“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智者、勇者、圣者欤?纵之将圣;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忠矣、情矣、仁矣夫?何事于仁。”入选《全国楹联大全》。乾隆帝、朱熹、白居易、陆游、辛弃疾、杨万里、张九龄、徐霞客等帝王、硕儒、大师指点江山赋诗作文仙霞!
伟哉仙霞关。
自北而南,天风猿啸,足踏三界,鸡鸣三省。日出东方,北指江山,跨越“四关”,渔米仙阳。
落马桥、萧公祠、关帝庙雄镇天关;乾隆帝诗,千古流芳(“武夷溪畔艳仙妆,晚日晖晖射绛囊。因风飞过仙霞岭,惹得人间齿颊香”(《荔枝效竹枝词》清-乾隆帝),黄巢义军,势阻霞关,延平郡王,复明守关;抗日先谴,威震蒋帮;日寇落马,御敌关外…
75年前,百万雄狮,翻山过江,长江支队,四千勇士,漫卷红旗,翻越霞关…
仙霞第一关,父辈入关从此后,视闽省为家乡,献了青春献子孙,骨灰葬闽江;仙霞第一关,追寻足迹回望太行山,长江支队精神闽水扬;仙霞第一关,忆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朝,而今迈步从头越。
75年,弹指挥间,我们这些“长二代”“长x代”,相拥关前,缅怀先辈,砥砺奋发,一路向前、向前、向前!
【政协工作掌上书】【协商民主微平台】
【参政议政风向标】【委员履职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