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镇人大:探索代表议事机制,答好“乡村旅游”发展卷

文摘   2024-07-31 19:02   江西  


今年暑期,趁着晴好天气,渝水区罗坊镇东边村锦园生态景区迎来大批游客,垂钓基地、露营基地等休闲区域游人如织,彩虹滑梯、蹦蹦云、花海小火车等娱乐区域传来欢声笑语。

近年来,罗坊镇人大和东边村通过探索代表议事机制,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青山绿水间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绿色乡村旅游地,让锦园生态景区迅速“出圈”,成为全市内外乡村旅游打卡的“新地标”和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代表破题为乡村振兴打基础

曾经的东边村,距新余市区20公里,离罗坊集镇13公里,位于余新公路旁,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但人居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结构单一,各项工作在全镇排名靠后。如何让村庄“靓”起来,成了一大难题,镇人大和村里的人大代表们通过连续召开代表群众座谈会,了解村民想法,积极建言献策,决定先进行环境整治,再谋求发展产业。

说干就干,2017年起,东边村人大代表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先拆养猪场、再退养水库,拆除危旧房,建设菜园、果园和花园,让村庄环境有了改头换面的变化。2019年,东边村又找准代表履职结合点和着力点,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联系企业和农户进行协商,逐渐探索出“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方式,通过流转200余亩林地,建起锦园生态景区,设置20多处游乐设施,还提供果蔬采摘、农耕研学等服务,次年开园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34万元,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助推振兴乡村发展的蜕变之路。



代表解题为乡村旅游提“智”效


“一炮而红”的锦园生态景区打开了全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大门,“但绝大部分市民都是‘一日游’,观光的多,消费的不多,另外景区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旅游服务水平还有差距。”当选了渝水区、罗坊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宋卫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深入调研,发现了当下的问题。

为了更好凝聚群众智慧,发挥各方力量,2021年,在代表和群众的建议和支持下,罗坊镇人大在东边村建立了一个村级人大代表工作室,还在村里设置了两处“代表议事亭”。将周边村庄的人大代表都请入工作室,通过定期联系交流和议事协商凝聚共识,陆续收集了50余条关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善于借势聚力,发展乡村旅游就能事半功倍。可以从补足景区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入手,进一步丰富园内旅游功能区,提升游客体验。”黄亮、卢可、宋卫保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建议,还多次将建议整理提交到市、区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共撬动资金730万元实施锦园景区改造升级,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美丽变现的路子。



代表领题为乡村发展明方向

尝到了“甜头”的东边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大代表的民主参与和作用发挥。一方面,结合渝水区人大常委会和罗坊镇人大开展的“抓落实、助发展、护平安、勇争先”履职活动,发挥代表扎根农村基层、广泛联系村民群众的优势,以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为出发点,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企业主体、村民代表走进人大工作站和工作室,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充分汇集“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进行“头脑风暴”,提出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32条,为群众办实事73件。

另一方面,罗坊镇人大紧扣发展主题,积极双岗建功,以“农文旅产业发展”为题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和监督,提出了充分发挥本地“红、古、绿”方面的特色资源优势,开发“红色研学游”“历史文化游”“绿色乡村游”等项目路线,不断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的建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形成镇村干部、村民群众踊跃参与的喜人态势,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罗坊之声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丨谢佳馨  丨徐思宁  丨喻佳瑶





罗坊之声
政务宣传,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