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AI大模型持续升级迭代,国产大模型更是不容小觑,在多方面实现技术突围,不断向国际前沿靠拢:
1)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边界持续拓宽,逐渐从文本扩展至更多模态,实现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多种数据形式的理解与生成。根据SuperCLUE发布10月中文多模态理解测评基准报告,国产多模态大模型已在若干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多模态能力使得大模型能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现实场景,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突破口。
2)通用大模型开启 “定制化” 转型之路,特别是在金融、医疗、工业、教育等垂直领域。例如豆神教育研发完成端模一体的教育应用产品豆神AI,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全语文学科知识图谱网络,并上线智谱GLM4Voice实时1v1作文辅导等多项功能。
3)大模型使用调取成本下降,GPT-4o定价为GPT-4 Turbo的二分之一,幻方DeepSeek-V2、智谱大模型、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均降价至1元/100万Tokens及以下,百度文心ERNIE主力模型输入、输出全面免费。
在 “百家争鸣” 的大模型时代,AI应用端商业化路径愈发清晰,梳理当前的AI应用市场,概括三类主要的AI应用发展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1)AI Agent成为下一步关键应用方向。
AI正蜕变成为人类生活的独立帮手,可自主调配资源达成任务。当下,AI Agent主要有两种载体:
一是端侧Agent,依托手机、电脑等终端,调动内部功能信息服务用户;
二是软件层面的Agent,在企业生产管理软件里大放异彩,凭借企业独立内部知识实现自动化,助力降本增效。展望今年,端侧AI或将迎来大爆发,AI手机、电脑、眼镜等消费级产品将步入高速发展轨道,重塑整个科技生态格局。
2)赋能垂直场景类AI应用。
在这些细分领域,客户极为看重行业特性与专业水准,垂直行业厂商手握长尾数据,能精准微调大模型,筑起竞争壁垒。而且细分场景需求清晰,现有服务商know-how深厚,顺势引入AI,对内强化运营,对外增值赋能。当前在教育、广告、电商、数据应用等多场景,逐步体现出AI帮助参与者优化财务报表的成效。
3)提升生产效率的通用AI工具。
在相应场景里,AIGC化身得力助手,在基础性工作中分担甚至取代大量人力,借助生成式AI加速内容产出、打破创作壁垒,让人能聚焦高价值环节,实现效率飞跃。这类应用如今遍地开花,入局门槛不高,大厂、初创公司纷纷涉足,商业模式多为订阅或按量计费。总体而言,像ChatGPT、豆包这些用户数据亮眼的厂商,往往兼具模型技术与流量优势。故而在通用AI赛道,应着重关注与顶尖大模型厂商携手,且自身坐拥用户、流量根基的应用厂商。(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明泽研究员·李芳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
研究发掘价值 专业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