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红色故事丨长征旗帜在青岩

旅行   2024-12-28 10:24   贵州  

 12月29日,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第九站)贵阳·花溪将举办。开赛前,让我们从一个个红色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


青岩,古称“青崖”,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青岩在史上扼八番,通粮道,守贵阳,号称“攻不破的城池”,为兵家必争之地,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为“南鄙要害”。


1935年4月7日,为确保红一军团主力和中央纵队从花溪高坡平安过境,继而顺利转道云南北上抗日,军委令红五军团、后卫第十三团、干部团、红三军团主力避开大道,穿密林、过深洞,披荆斩棘,分两路向青岩挺进。


4月9日,临近傍晚,红军后卫第十三团到达狮子山西南面歪脚村的大八块一带,迅速在各险要地段开沟挖壕,修建作战工事。当晚,天色已暗,国民党军队趁红军立足未稳,突然向红军的阵地发起疯狂进攻。红军沉着应战,拼尽全力还击,英勇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


交战中,有数十名敌人被打死,也有七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歪脚村村民至今仍传颂着一名在狮子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的事迹,这名红军战士牺牲时仍紧握钢枪,怒视前方。战斗过后,群众把这位无名英雄安葬于村后面官众山顶上,村中一位名叫魏光全的老人每年清明都会前去为他扫墓。


与此同时,红五军团、干部团和红三军团主力已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齐聚青岩定广门,于傍晚时分将青岩围住。国民党官员彭仁斋见城外红军势大,又听到狮子山方向枪炮声异常猛烈,立马下令紧闭城门,偷偷收拾家中细软,趁夜带着家眷及心腹悄悄打开西门,慌张地向花溪方向逃跑。红军不费一枪一弹,于4月10日凌晨占领青岩。不久后,后卫第十三团从狮子山一带战场上下来,从北门桥入城,与先期入城的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进入青岩时已近10日黎明,疲惫的部队严守三大纪律,自觉露宿于沿街屋檐下。第二天恰遇赶场,一个叫陶永兴的小商人第一个打开店铺大门迎接红军队伍;其他的商店看见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对百姓亲如一家,都纷纷把铺门打开了。


红军宣传队在青岩向群众开展革命宣传,一位十五六岁的红军小战士,借用木梯在很高的墙壁上写了“打倒贵州的大军阀王家烈”和“‘白军’弟兄联合红军弟兄北上抗日”的标语。在主要街口和场坝周围,红军战士都刷上了许多宣传标语。一时间,“红军是百姓的队伍,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红军要北上抗日”等宣传口号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红军部队打开大地主吴家、刘家的粮仓,向穷苦群众分发粮食。4月10日下午,闻讯赶来的四乡百姓增多,红军就于场坝上召开了群众宣传大会。红军首长在会上向群众宣讲了国内革命形势,揭露了国民党卖国求荣的反动面目,表明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红军不扰民的严明纪律、开仓放粮的爱民行动、救亡图存的政治主张博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红军在城内休整一天,于4月11日清晨开拔。部队出发前,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临时借用的东西及时归还群众。许多留在家中的老人和来赶场还未走的四乡百姓站在南街两侧,目送红军队伍远去。


红军在青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之后,中共贵阳女子师范学校党支部、青岩小学娃娃剧团等组织相继在青岩成立。这些组织的成员深入青岩广大群众家中,热情激昂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演出抗日救国的歌舞、话剧,演唱《黄河大合唱》《亡国奴当不得》等歌曲……青岩一时间成为贵阳的红色堡垒。




来源:新华网


贵州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景区官方订阅号!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经明清两代,迄今6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浓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