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贴脚底,赶走体内“ 各种旺盛的火气 ”

文化   2024-11-14 18:10   广东  

有一味中药,可能把体内 “ 各种旺盛的火气 ” 赶出去,它就是吴茱萸把它贴在脚底就可。

第一把火,肺火


中医把外界的邪气归纳总结为六种: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燥邪最容易伤肺,肺喜润恶燥,肺是需要润的,它喜欢湿润的环境,不喜欢干燥。燥胜则干呀,导致的结果就是肺阴虚,阴虚了火就旺。肺火的表现一般有咽喉肿痛、口鼻干燥等。


第二把火,胃火


滋补的药物大多燥热,而且不好消化,到了胃里容易化成火。再一个秋冬天喜欢吃火锅的人也越来越多,羊肉本身就有温补的作用,天寒地冻的时节,吃吃喝喝,动得又少,一整天地待在暖气房里,火上加火。胃火的表现一般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


第三把火,肝火


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平时工作忙吧,生活琐事多吧,偏偏年底又是忙碌的“加班季”,这些压力如果不能疏散出去,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肝内郁火堆积,肝火的表现一般有面红目赤、头晕耳鸣、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人把每年的九月初九这天定为重阳节,在这一天,人们喜欢登高远眺。登高的时候会把吴茱萸佩在身上,因为古人相信吴茱萸可以驱邪。这里的邪指的是外界的各种阴寒邪气。


吴茱萸是热性的,又有辛味儿,非常善于走窜,它就像御林军一样,走来走去,把企图靠近的阴寒邪气都逼开。也正是因为善于走窜,所以它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作用,引火下行,不管是实火、虚火都管用。


方法是取吴茱萸10克,打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在脚心,用医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揭掉。



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头晕耳鸣与火有关,而吴茱萸可以把上半身的火气顺着经络引下来,引到脚心,人的脚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涌泉穴,顾名思义,就是泉水奔涌而出的意思。借助涌泉穴的“水”,把火气浇灭,排出去。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吴茱萸》载:“口疮口疳,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一夕愈”。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载:“又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

吴茱萸敷涌泉不仅对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头晕耳鸣有效,对高血压也能起到调理作用,血压是西医的说法,西医看到的是数据上的高低,中医认为是肝火上炎,肝火往上走的同时鼓动气血,导致气血也跟着往上走,吴茱萸把火气引下来,血压也就降下来了。

吴茱萸除了引热下行,还能散阴经的寒气,因为它辛热呀。疝气,中医有句话叫七般疝气,病在厥阴,就是足厥阴肝经,肝经受了寒,寒性凝滞,肌肉筋脉往回一收缩,气血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不通而痛。

你看肝经是怎么走的?从下往上,沿着腿的内侧,绕阴器,上巅顶。所以疝气引起的疼痛,从腹股沟,到阴器,再到小腹都跟着痛。

取吴茱萸30克,小茴香10克,装在布袋里,用微波炉加热,待稍微冷却后热敷痛处以及关元穴,为什么取关元穴呢?


第一是它符合中医就近取穴的原则;

第二个它和人的生殖系统密切相关。

还有像头痛。有一种头痛也是因为肝经有寒气,肝经它上巅顶嘛,寒邪顺着肝经往上爬,爬到头顶,头为诸阳之汇,寒又是一种阴邪,最喜欢跟阳气对着干,这个寒邪一去呢就把阳气给包裹住了,头就会痛地很强烈。编辑万物疗法。

吴茱萸辛热,这个药它又走肝经,敷在脚心处,可以把肝经的寒气拽下来,散出去,头痛也就止住了,吴茱萸还能敷神阙,神阙也就是肚脐,也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前面提到吴茱萸辛热,可以散阴经的寒气,有足厥阴肝经还有足太阴脾经。

比方说,晚上睡觉没有盖好被子,腹部着凉了,第二天起来肚子又痛,大便又稀溏,吴茱萸30克,干姜5克,装在布袋里,微波炉加热以后,热敷肚脐,一方面把寒邪散出去,一方面把肚子暖起来,腹痛腹泻就都好了。

治病先辩证,非专业人士,请在你本地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使用文中药方。


健康养生
1. 养生从养心开始,减肥则从消气开始
2. 气郁体质疏肝养气的食疗法
3. 最简单的“护肾操”动图教学
4. 夏季喝3个汤:清火祛湿、排毒解便秘
(点击上方标题阅读详情)


广州光孝寺
岭南第一古刹,千年禅宗祖庭。广州光孝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粤(2022)000006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