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课堂|中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与新趋势

政务   2024-10-15 17:31   浙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杭州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开设“志·课堂”栏目,欢迎关注!




中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

发展状况与新趋势




摘要:“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政策措施、 制度建设、队伍发展、项目实施等方面逐步推进,特别是在文化场所服务、特殊群体关爱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服务、文旅融合服务、数字文化服务以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具有创新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和项目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勢,但仍存在队伍成员的稳定性不足、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信息平台的互通性不足、社会化力量参与不充分和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围绕“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需要进一步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品质、推进群体和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文化和旅游 志愿服务 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建设状况

(一)“十四五”时期的政策措施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赋予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建设与发展的合法性是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保障措施。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布的多部 “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纳入建设内容,为新时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表1展示了“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文件中有关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内容。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年度《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也提出了每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相应工作要求。这些指导性政策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从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到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从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到促进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提升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为创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推进群体和区域均衡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二)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的推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志愿服务条例》,“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许多地区积极推动制度化建设,研究制定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出台本地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管理办法、工作规范、 服务标准、实施细则等,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1 年以来,一些地区在新出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中明确了文化志愿服务的建设要求,一些地区则正式发布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各地制定和出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地方标准,以推进实现对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统一协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通过制定工作指南和规范指引等指导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实施。


二、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状况

(一)志愿服务队伍数量

据中国志愿服务网统计,截至 2023年5月31日,旅游服务类志愿队伍共有8618支,文化艺术服务类志愿队伍共有199729支。根据各地 2021 年底上报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近 10 万家,在民政部门独立注册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组织有8816家,未注册的约85222家;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人数达到 4130457 人,其中文化志愿者3664325人,旅游志愿者 466132人 (良警宇,2022)。从增长趋势来看,2020~2022年,文化和旅游服务志愿队伍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与2020 年相比,2022 年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增长 37.09%,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增长33.47%。总体而言,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数量比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增长更快。


(二)志愿服务队伍规模

整体来看,从中国志愿服务网平台登记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没有正式人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占比较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没有正式人员的占比更是达到 61.24%。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这些队伍成立以后,多是以团体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 来自其他团体的志愿者不列人该团队;其次,事件性志愿服务居多,不需要长期稳定的队伍;最后,登记疏忽或不登记。因此,显示队伍人数为0的, 表示队伍中没有正式人员,但其开展活动时的人员规模不为0。(2)有正式人员的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占比超过50%,且主要集中在1~100人的规模上, 这说明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以小规模为主。(3)与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相反, 有正式人员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占比不足 40%。非队伍内部正式人员的志愿者是灵活开展志愿服务的补充力量,但正式成员是保证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化、稳定化、持续化、常态化提供服务的原动力。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不仅应重视通过广泛合作吸纳更多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也要重视形成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以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志愿服务队伍地区分布情况

从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陕西省、 甘肃省、海南省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数量排在前四。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的地区分布情况,一方面反映出排在前几位的这些地区旅游志愿服务发展情况相对较好;另一方面体现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这些资源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志愿服务需求之间的正比关系促使旅游志愿服务供给的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上海市等热门旅游城市按旅游服务分类检索,结果显示其志愿服务队伍的数目为0,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志愿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交叉性,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服务的多样性使人难以将相关志愿服务队伍仅仅归为某一志愿服务类型;其二,各平台分类标签不一致,不同志愿服务平台关于志愿服务类别的划分不统一,如“志愿北京〞关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分类为“文旅服务”,而“中国志愿服务网〞将“文化艺术”和 “旅游服务”分开,“上海志愿者网”则归类为“文体活动“,没有旅游类这一分类,因此各平台有关志愿队伍服务类型的统计口径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其三,此类志愿服务队伍末进行登记。

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山东省、北京市、四川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排在前五。这一分布情况体现出这些地区文化艺术资源丰富,且当地文化志愿服务供给较好。


(四)志愿服务队伍单位类型分布情况

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有关单位类型分布情况来看,排在前三的依次为教育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志愿服务网平台登记的队伍中,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以政府和教育事业单位为主,社会团体、群团组织等也广泛参与其中。这与我国当前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主要推动力量仍是党政和事业单位密切相关。


(五)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特点

根据统计结果,整体来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虽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趋势,但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所占比重较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占比较高,其中2020 年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占当年整体志愿服务队伍的比例达到 29.83%。2020~2022 年,各年度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占整体志愿服务队伍的比例均在1.00%及以下,旅游志愿服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状况

(一)志愿服务项目数量

截至 2023 年5月31日,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共25500个,已结项的项目有11038个;文化志愿服务类项目共 798288个,已结项的项目有 269194个。2020~2022 年,文化和旅游类志愿服务项目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比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增长速度更快。


(二)志愿服务项目的地区分布情况

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在 2000 个以上的地区有6个,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山东省、陕西省、海南省、贵州省;甘肃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地区的项目数量在1000~2000个;江西省、湖南省、青海省、 河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天津市、浙江省、 西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12个地区的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在100个以下。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的地区分布与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队伍数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队伍数量越少,则该地区旅游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数量也越少。志愿者是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参与旅游类志愿服务项目的重要力量。一个地区的旅游类志愿服务队伍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地区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同时,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地区为上海市、福建省、北京市、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项目数量在49000个以上。另外,天津市、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地区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在 1000 个以下。这几个地区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占总项目数量的比重与该地区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占比一致。除了天津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这些地区项目数量较少的原因还可能包括没有登记在册,或者是项目类别的划分不同,将属于文化志愿服务的项目划分到其他类别中。


(三)志愿服务项目整体情况

整体来看,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占整体志愿服务项目的比重相对不高。2020~2022年,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占当年总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占比均不足0.50%,2020~2022 年依次为0.19%、0.22%、0.32%。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占比较高,2020年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古比超过10%,而2021 年和 2022 年占比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建设

在全国示范性项目品牌建设方面,2021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继续深人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项目的同时,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

在文化设施场所项目中,博物馆、文化馆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基层文化中心,立足文化设施场所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许多常态化、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项目。

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各地形成了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的文化悦老、文化筑梦以及文化助残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

在边疆志愿服务方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的“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围绕培训、活动、创作以及展开与内地省份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边疆文化和旅游骨干人才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在旅游志愿服务方面,山西省洪洞县的“孝亲敬茶”志愿服务项目等项目通过将文化元素融旅游发展,促进了在旅游开发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文旅融合和旅游新业态发展。

在“互联网+志愿服务〞方面,河北省图书馆开展的冀图“线上共读经典〞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等项目通过数字化赋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拓展了服务半径,扩大了服务活动的覆盖面,提升了社会关注度。

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方面,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志愿者城市志愿服务项目为代表的项目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等社会力量广泛合作,促进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模式创新,探索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文化赋能城乡基层的长效机制。


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研究成果

2021 年以来,学界和实务界围绕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开展经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2022 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9~2022)》总结了 2019~2022 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各领域的发展状况、发展机遇和趋势,展现了“十三五〞收官和开启 “十四五”新征程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实践特点与品牌建设特色,从志愿服务视角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良警宇,2022)。

在论文成果方面,根据对中国知网收录论文篇名的关键词搜索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发现,针对不同服务领域的文化志愿服务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之间差异大,图书馆类和文化综合类相对较多,博物馆类、旅游类和文化馆类相对较少。此外,相关会议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数量也不多,相关研究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推进。在内容上,研究者围绕未成年人、高校学生、 老年人、 边疆民族地区、服务专业化、政策研究、大型赛会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社会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旅游志愿服务,以及国外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实践等议题进行讨论。 


五、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与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和项目实施状况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数量、项目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这与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得到重视紧密相关,与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相关,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休闲生活需要的体现。

第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发展规模更大,在志愿服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和项目数量远远超过旅游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和项日数量,文化志愿服务在整体志愿服务中占了一定比重。但相较于 2020年,2021年和2022 年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和项目数量占当年整体志愿服务队伍数量和项目数量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这两年文化志愿服务在整体志愿服务中的地位下降,这种变化可能受到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

第三,各地加强了品牌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创新发展。通过组织开展典型案例遊选推介活动,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不断培育特色文旅项目,发挥了品牌项目的辐射聚合、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不断提质增效。近年来,除了继续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的阵地引领作用,各地还在文旅大型赛事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日常管理、基层文化类社会组织培育、美育赋能乡村振兴、青年群体文化服务、文旅融合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

综合信息平台数据统计与各地实践情况,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队伍成员的稳定性不足。没有固定成员的队伍占比较高,其中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占比高达 61.24%。究其原因,除了登记疏忽或末登记成员以外,人员流动性较强的队伍倾向于将正式成员的人数登记为0,也可能与事件性志愿服务居多,不需要长期稳定的队伍,而是采用以团体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有关。与此相对,有固定志愿者成员的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占比超过 50%,高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且主要集中在1~100人的规模上,这说明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以小规模为主,常态化活动显著。这可能与以文明引导为主要服务工作内容的日常性要求密切相关。

第二,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信息统计标准不统一。不同省区市的队伍数量和项目数量地区差异较大。除了自身建设的基础和工作推进问题,全国各志愿服务类平台对志愿服务的分类差别较大,上报登记的标签设置多样化,单一归类存在一定困难,有的地区平台甚至没有旅游分类,这导致没有分类数据或数据不完整,因此本研究的数据可以作为总体参考,但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

第三,社会化力量参与不充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的单位类型以政府和教育事业单位为主导,社会团体、群团组织等不同主体广泛参与其中,与我国当前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是党政和事业单位推动发展的模式密切相关。

第四,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足,核心类期刊发表文章较少;经验展示多,理论分析不足;图书馆领域成果相对丰富,其他领域较为薄弱。


六、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的建议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出发,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围绕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将进一步通过健全与完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质发展、开放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质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满足人民对享有更丰富、高品位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以示范项目为引领,推动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是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路径。“春雨工程”“大地情深”“阳光工程” “圆梦工程”等不同时期形成的全国性示范项目品牌和典型案例的引介和推广,对引领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组织化、体系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结合地方性、行业性特点,探索形成的丰富多彩、卓有实效的地方品牌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根据时代变迁和人民的需求,进一步打磨老品牌、推出新品牌,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品质提升,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质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在实践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理论研究,加强经验推广,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二)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均衡发展

面对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主要矛盾,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助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新时代的任务。举措包括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入乡村振兴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以志愿服务形式推动乡村文化遗产、数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志愿、公益的形式继续向基层社区、边疆民族地区和特殊群体流动;不断拓展面向保障全体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推动全体人民精神共富。


(三)健全与完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开放发展

如上所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在队伍数量和项目数量方面整体上呈现累计增长的趋势,但仍明显存在无固定人员的志愿服务队伍占比较高、服务常态化不足、地区分布不均、数字平台建设的融通性不足等问题。此外,虽然各级政府在政策文件的发布和指导方面具有及时性,但相关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仍然存在不足。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即使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条块分割形成的体制机制和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也未得到充分解决。因此,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共建共享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仍然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水平。


(四)拓展跨领域协同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文旅融合、文教融合,以及与法治文化宣传推广、文化生态保护、文化产业创新以及科技新生活等相结合,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领城不断拓展,促进了社会文明新风尚建设。新时期促进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工作与服务的协同与结合,是建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的新趋势。


【作者简介】

良警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公共文化服务等。

韩凤莹,中央民族大学博土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

凡清悦,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公共文化服务等。

【文章来源】

《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节选,有删改。

来源: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

杭州志愿者
宣传杭州志愿者活动信息、典型事迹以及其他服务信息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