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下午,四百多名武装警察在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后,浩浩荡荡地驱车前往台湾高雄市的“中正文化中心”。警察将起重机位置调整好之后,便把“中正文化中心”这七个大铜字里的“中正”二字拆了下来。
“中正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闻讯赶出,爬上了起重机车的车顶,想要阻止警察,但是很快被“架”下去了。蒋介石铜像也随之被拆了下来,被割成三十多块,凌辱至此,不堪入目。
这是“去蒋化运动”中的真实一幕。这与他身前显赫形成巨大的反差,蒋介石生为何前显赫至极,身后却遭受不堪?
老蒋去世,台湾兴起“造神”运动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安排了儿子蒋经国接手台湾国民党政府的最高权力之后,就与世决绝了。台湾当局对蒋介石的遗体作了防腐处理。
为了永久地纪念蒋介石,台湾当局将他奉为“精神领袖”,并决定建立“中正纪念堂”(“中正”是蒋介石的字)。
1976年10月31日,在蒋介石诞辰之际,中正纪念堂邀请蒋经国、蒋纬国、何应钦等人举行了“破土典礼”。
进过不断地施工、赶工,纪念堂终于在5年之后完工。在蒋介石逝世纪念日那天,台湾当局举行了中正纪念堂“落成典礼”。蒋经国在典礼上发表了《回顾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五年》的讲话。
纪念堂后方的正中心,高高矗立着蒋介石的坐姿铜像。整个铜像高6.3米,厚6-12厘米,全部重量越达21.25吨。该巨型铜像由著名雕塑家陈一帆承接铸造,光基座就高达3.5米。蒋介石铜像基座的正面刻写了蒋介石的遗嘱。
大理石的石壁上则刻有蒋介石的遗墨“民主”二字。蒋介石一生独裁,去世后却被以“民主”标榜,不知看者作何感想。
在纪念堂大厅两侧的大理石石壁上,则刻着蒋介石的“嘉言”:“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纪念堂的下层则是陈列室,室内放着蒋介石生前的遗物、文献以及喜欢读的书籍,放映室则放映着他生前所谓的“功绩”、“生活电影”、“录音”。
落成典礼之后,每逢清明节都会有盛大的纪念典礼。当时,台湾还没有双休日,当局便把“蒋公逝世纪念日”定为法定节日。每一年,大量的台湾民众都会在纪念日前往谒灵,以示纪念,期间也有不少失声痛哭以至当场昏厥的人。
蒋介石逝世之后,台湾当局的“造神”运动可谓是如火如荼。
台湾当局把蒋介石比作“尧舜禹汤”,并赞扬他是“国父孙中山的继承者”。为了让人民可以时时刻刻地“瞻仰”蒋公,思考蒋公的“伟大”,当局还在全台各地铸造了几百座蒋介石铜像。
台湾当局对于铸造铜像的规格也有严格的规定,“高度不得低于一公尺七十公分,应充分显示蒋公慈祥、雍容之神貌。”此外,蒋介石铜像到底做全身还是半身,到底站着还是坐着还是骑马,到底是身着戎装还是长袍,都被严格规定。
而且规定非常细致,比如,半身铜像只能弄三个扣子,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此外,铜像如何摆放、如何维护也有规定,如果公然损毁铜像,还会被以“叛乱罪”起诉。
当时,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蒋介石铜像,不管是在学校、机关单位,还是文化广场、路口等,这几乎成为了那个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
军营里的台湾老兵会经常播放或传唱《蒋公纪念歌》:“您是人类的救星,您是世界的伟人;您是自由的灯塔,您是民主的长城……”学生进出校门时,要向蒋介石铜像鞠躬,还要背诵《蒋总统嘉言录》。而在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蒋公训示”随处可见。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根据台湾老一辈作家廖信忠的回忆,学校的校长在台上提到“蒋公”时,台下的学生要立正站好。如果老师在上课讲到“蒋公”,则所有学生会将自己的椅子拉好,顿时坐得很笔直、端正。
这种场景在当时,没有人敢公开质疑,一方面是大家惜命爱命“要脑袋”,另一方面是经过十来年的“洗脑”教育之后,人们已经视为理所当然。
推倒铜像,“去蒋化运动”灭威权
在蒋介石、蒋经国的“两蒋时代”,是一个威权时代,蒋介石俨然神灵一般,供人瞻仰,生前身后显赫至极。然而,随着台湾政局政党轮替、改朝换代,蒋介石也逐渐走下神坛。
2000年,台湾政党首次轮替,陈水扁上台执政台湾,民进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去蒋化运动”。
2005年,蒋介石日记被美国斯坦福大学部分公开。蒋介石崇拜曾国藩,而且在许多方面学习和模仿他。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蒋介石也写日记。他从1915年(28岁)开始写,一直写到1972年(86岁),整整写了57年日记。
只有最后3年没写日记,因为他在台湾的阳明山出了一次车祸,导致右手肌肉萎缩,因而不能持笔写字。蒋介石日记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剧烈反响,也使得蒋介石的另一面逐渐呈现于世。
他的日记体现了蒋介石“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等性格。比如,日记里蒋介石早年认识了一个上海的妓女,并有着许多浓情蜜意。后来,蒋介石剧跟她断绝了往来。因为他当时认识到:“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
然而才过去一天,第二天他又在旅馆中“见艳心动”了,于是他在日记里写到:“见色心淫,狂态复萌,不能压制。”
此外,蒋介石日记还透露着蒋介石性格刚愎自用,政治手段狠辣,并不如国民党文宣中的“节操高尚、仁义为怀”。
2006年,陈水扁执政台湾的第六年,“去蒋化运动”达到新高潮。由于台湾当局持续不断地施压,台湾军队不得不取消了每年都为蒋介石谒陵的传统,持续了36年的纪念活动就此中断。
与此同时,陈水扁还下令裁撤“两蒋”陵寝的宪兵仪队,让陵区“无兵值守”。
此外,台湾“总统府”的原名是“介寿馆”,“介寿”大抵原寓意蒋介石长寿安康,后被陈水扁直接更名为“总统府”并沿用至今。
台湾的第一大国际机场,原名是“中正国际机场”,也在陈水扁在任期内“修正”为“桃园国际机场”。
2007年,“中正纪念堂”也被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同年,蒋介石的诞辰、蒋介石逝世的纪念日均被官方废除。
台湾的国防部经陈水扁下令,拆除全台湾各部队营区内的蒋介石铜像。当时,国民党向民间集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铸造而成的几百座铜像,竟被以粗暴的方式拆卸。
3月13日下午,四百多名武装警察在接到命令之后,浩浩荡荡地驱车前往台湾高雄市的“中正文化中心”。警察将起重机位置调整好之后,便把“中正文化中心”七个大铜字里的“中正”二字拆了下来。
“中正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闻讯赶出,爬上了起重机车的车顶,想要阻止警察,但是很快被“架”下去了。蒋介石铜像也随之被拆了下来,高雄市政府雇佣工人日夜不停地工作了二十七个小时,铜像最终被割成三十多块,凌辱至此,不堪入目。
疯狂的民众也冲到街上,亲自把蒋介石的铜像毁坏,有的人往铜像泼油漆,有的人将此大卸八块,有的人则将其搬到公厕。
有的把铜像抛弃在荒郊野岭,收破烂的人又把它捡拾回来,用铁链锁住,以免被窃,并论斤出售。蒋介石在台湾的第一座官邸“草山行馆”也被民众放了一把火,化为灰烬。
更有甚者,台湾当局迫不及待地发布了第五套台币。在这套新台币上,蒋介石的头像只保留在了“贰百元”面值的纸币上。
“去蒋化运动”波涛汹涌,无处不在。国外媒体则疯狂报道“去蒋化运动”,陈水扁领衔出演的这出民进党闹剧成为了国际笑柄。
为此,有人作了打油诗《铜像之崩》:
狂风骤雨
猛翻历史的喧骚之声
把广场上的鸽子
吓得扑翅乱飞
……
英雄嘛
死第二次就不怎么好玩了
被弃置于噩梦般的角落
蟑螂施施然爬过额际的神气
绝不输于他当年
校阅大部队时的昂首睥睨
后来……
据说
那满身绿锈的威严
论斤出售
子孙痛心,希望“两蒋”迁葬奉化
1975年,蒋介石留下了临终前遗言:“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然而,蒋介石想要以国葬的待遇迁葬南京中山陵,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直到今天,蒋介石的遗体仍旧暂时停放于台湾的桃园慈湖。
根据台湾媒体2013年报道,蒋介石遗体的善后处理与海峡彼岸毛泽东主席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1976年毛主席去世之后,遗体经过了特别防腐的处理,恒温恒湿,现在仍然安卧在水晶棺材之中,因此迄今保存完好。
据说,在蒋介石去世之后,家属坚决不同意挖空内脏。因此,尽管台湾当局对蒋介石遗体加倍“爱护”,予以防腐处理,楠木棺材之外再加厚梓。但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仍然认为——“蒋总统”的遗体,应该早就腐烂了。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也以“台湾总统”的身份在台北去世了。去世之前,他也留下遗言:“死后愿归葬浙江奉化溪口镇,长伴慈母。”这里的“慈母”就是毛福梅,即蒋经国的亲生母亲,他希望自己能够“死后尽孝”。
不过,既然老蒋不能移灵大陆,小蒋也只好暂时“厝”(读“cuo”,中国古代对于封建帝王遗体的暂时停放,称之为“厝”)于台湾,陪伴在父亲“身边”。
然而,蒋介石一“厝”再“厝”,延宕三四十年不能入土,这在中国历史上也闻所未闻。也因如此,两岸的学者们才会一致认为:蒋家父子归葬何处,确实是个政治上的“大麻烦”。
“去蒋化运动”之后,蒋家后人也开始变得“务实”。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曾经提议筹备“已故两‘总统’移灵大陆筹备委员会”,以便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奉安故土,以安民心,促进和平统一”。
蒋孝勇曾经多次提出迁葬方案,他认为,祖父和父亲暂时安放台湾,就是希望统一之后再迁葬大陆故土。
“我从大陆回来后,曾和叔叔(蒋纬国)谈到过处理移灵问题应该有三原则:第一,不要凡事比照孙中山先生;第二,不要强调‘国葬’;第三,大陆对这个问题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所以短期之内不会接受(我方提议)……至于就地‘国葬’,也没有必要。”
2007年12月23日,蒋介石的孙媳妇、蒋孝勇的妻子蒋方智怡,前往了慈湖陵寝拜谒蒋介石和蒋经国。
她表示:蒋家绝对不会把两蒋遗体移到台湾“国军军人墓地”,蒋家后代会遵照蒋经国遗愿,选择适当时机,把“两蒋”遗体直接移至浙江奉化安葬。
或许,蒋孝勇夫妻心知肚明。虽然孙中山先生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国父”,但是蒋介石却不被共产党所认可,他只是在民国时期“自封”为了“大总统”。
而1949年之后,蒋介石就变成了共产党的“一号战犯”,让蒋介石归葬南京中山陵,恐怕不现实。
2013年,有媒体采访了蒋介石的曾孙、蒋家第四代后人蒋友柏。将友柏表示:“去蒋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他“面对一切”都比较淡定,并且自己还积极参加了“去蒋化运动”。
他承认过去蒋家对台湾人民的迫害,也赞成把“大中至正”更名为“自由广场”。
但将友柏也难免痛心不已。他认为“去蒋化运动”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台湾民主”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既然已经达到目的,台湾当局就不应该再高举着“反蒋”的旗帜,也不要再叙论“两蒋”时代。现在,蒋友柏尝试逐步摆脱“蒋家王朝”带给他的“烙印”,转去商界,并担任了台湾橙果设计公司的董事长。
2019年,蒋友柏在北京某书店携带新书《你好,这是我们的名片》接受了采访,并从设计、品牌、创意等方面开展谈话。
蒋友柏表示,这本书凝练了他多年以来的许多设计理念。很难想象,眼前这个身高一米八八,参夹着贵族与偶像气质的男人,曾经非常叛逆和抵触“太子党”、“蒋家后代”这些标签。他甚至扬言:“我不要做蒋家第四代,我要做蒋家第一代!”
而现在,他貌似已经学会了和这些标签“相处”,他总结了自己的前半生:“姓蒋让很多人认识我,也让很多人不认识我。”
2021年6月,台湾媒体抓拍到蒋友柏外出的罕见画面。蒋友柏身穿一件白色的T恤,胳膊上有显眼的刺青。只见他抱上自己的宠物爱犬之后,便上车返回了家中。蒋友柏与前妻林姮怡离婚撕破脸之后,蒋友柏现在与女友庄涵云同居。
庄涵云此前是蒋友柏的贴身助理,现在蒋友柏将她升为了“正牌女友”,并跟随出入各种场合。“蒋公”若在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结语
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实施了更加独裁的统治,令全台湾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去蒋化运动”就是民主的象征吗?不见得。恐怕民进党自己说给自己听都无法心服。
如今,台湾那些被强力拆除的几十尊蒋介石铜像,大多数被搬到了桃源县大溪镇新规划的“蒋公铜塑像艺术园区”。不大的公园里蒋介石的铜像或完整,或残缺,坐着的,站着的,散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