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贾诩谁更强?西晋古书揭晓答案:两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文摘   2025-01-11 21:18   浙江  

诸葛亮和贾诩,都是三国时期的智谋之士。在古代,两者孰优孰劣是毫无争议的。与诸葛亮相比,贾诩的知名度实在要差太远了。如果说诸葛亮是第一档,那么贾诩顶多属于第三档的智者。


但到了现代,贾诩在网红学者易中天的结构下,却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因为在易中天看来,诸葛亮并不属于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应该与萧何、李善长归于一类。同时,他还借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将诸葛亮定义为不怎么懂谋略之人。

相反,易中天却给了贾诩过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三国最聪明之人”。一方面,他算无遗策,奇谋足以搅动天下。贾诩曾一败吕布,两胜曹操,计定马超;另一方面,贾诩擅长保身之术,他在官渡之战中,审时度势加盟了仇敌曹操,结果不仅保全身家性命,反而还获得高爵厚赏。与此同时,贾诩处在政治漩涡中,却总能站在对的一边,最终得以太尉之职,活到79岁。


很显然,在易中天心目中,贾诩的智谋是要超越诸葛亮的。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事实上,在已经失传的古书,西晋时期的《荀勖外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直接拉开了贾诩和诸葛亮的差距:

“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简单翻译来就是,西晋司徒的职位空缺,于是晋武帝司马炎便问荀勖:“谁可任司徒之职。”而荀勖则回答:“三公之职,必须由众望所归之人担当,决不可所有非人。当年魏文帝曹丕以贾诩为太尉,孙权听后大笑。”


这是什么意思呢?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并将贾诩任命为太尉。而太尉,乃是三公之一。按说,贾诩这样的智谋之士被曹丕纳入中枢,吴王孙权理应害怕才是。然而孙权的反应却是“笑之”。很显然,孙权将曹丕的任命视为笑话,贾诩对于他是毫无威胁。

相对于贾诩,孙权对诸葛亮的忌惮却溢于言表。夷陵之战后,孙权取得大胜,蜀汉精锐损失殆尽。至此,关羽、张飞、刘备等人杰相继死去,蜀汉精英只剩诸葛亮一人。按说,孙权应当溯江而上,趁机灭掉蜀汉,从而全据长江。


然而当诸葛亮执掌国政后,孙权却硬是不敢做出任何动作。不久后,诸葛亮以邓芝为使节,想与东吴重修盟好。此时从国力和兵力上来说,东吴对蜀汉有绝对优势,但是孙权却被邓芝震慑得说不出话,因为邓芝在国书中提到:

“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按礼仪来说,吴主孙权和蜀主刘禅应该处于对等地位。而邓芝,却明目张胆地将孙权和臣子诸葛亮并列在一起。说实话,这句话确实有点不敬的嫌疑。然而孙权并没有生气,而是“默然良久”:

“君言是也!”


也就是说,在孙权看来,从才能上来说,诸葛亮虽然是臣子,确实能与自己处于对等地位。最终,邓芝成功让吴蜀重修盟好,共抗曹魏。

在与蜀汉的盟约中,孙权极力夸奖诸葛亮,对于真正的蜀主刘禅却只字不提:

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与对贾诩的“笑之”不同,孙权对于诸葛亮是欣赏与忌惮并存。诸葛亮多次率兵北伐,而喜欢背刺盟友的孙权硬是一步也不敢动。而根据《三国志·宗预传》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孙权立即在吴蜀交界的巴丘增兵一万,大有趁火打劫之势。虽然孙权最终没有出兵西侵,但由此记载来看,孙权确实忌惮诸葛亮。


在笔者看来,以孙权的态度而论,诸葛亮确实要强贾诩太多太多,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贾诩在强大的魏国身居高位,孙权不屑一顾;而诸葛亮执掌贫弱的蜀汉,孙权却表现出十足的忌惮。

那么孙权为何厚诸葛亮而薄贾诩呢?实际从贾诩自己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可见一斑: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


相比于贾诩,诸葛亮具有治国之才。贾诩虽然智计百出,却不会治国,不会理民,不会发展生产,不会训练军队。甚至,贾诩连带兵都不会。反观诸葛亮,治国理民都是一把好手,练兵修造兵器不在话下。到了后来,诸葛亮还能统领千军万马,发动大规模北伐。而贾诩呢?从未带过一兵一卒。

可以说,诸葛亮是丞相,是统帅,甚至可以说是君主,是实操型人杰。而贾诩充其量就是个谋士,只能出出主意,差了好几个档次。而气质上来说,诸葛亮霸气外露,乃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而贾诩的气质则不同,他要内敛太多太多。



历史人物简史
以史为鉴,深入解读古今中外历史人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