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标题里这个“棵”字,不是“颗”!
今天,本文的主角是一棵连苞带秆的玉米,而不是一个玉米苞,更不是一颗玉米粒。
因为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兴起,大家才发现:原来玉米浑身都是宝。
改种小花糯玉米让亩产值翻了番
因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金平县从深圳招商引资成立了云南拾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母公司计划和金平的拾景农业子公司联合, 生产如今非常流行的小花糯玉米系列农产品。
落地后,拾景农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部分耕地,一边建设自有的生产基地,一边向当地群众推广小花糯玉米的种植。
现在,勐拉镇村民们种出小花糯玉米后,基本上都会卖给拾景农业。
原来一年可以种两季泛玉米,现在结合勐拉春夏热,秋冬暖的优势,实施粮果粮蔬轮作。春夏种植小花糯玉米,与传统玉米比,小花糯玉米周期短,产值高,亩产约1000-1200公斤,每公斤2.5-3元,春夏可种2季,亩产5000-7200元;秋冬种植果蔬,群众全年可实现亩产增收15000元,差不多是原来的3倍。
在拾景农业的带动下,勐拉镇小花糯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7万亩。此外,企业还吸纳本地就业73人。
种植业有了科技助力就是不一样
为了生产更好的产品,拾景农业研发了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里,安装有监控监测设备和水肥一体化设施,温度、湿度、土壤肥度等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到智慧农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我们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就能远程操控。”拾景农业行政办主任杨梅,一边调取各个基地的实时画面,一边介绍。
拾景农业的员工们,正在进行甜玉米段的人工分拣、定级。
新鲜玉米采摘后送进企业,进行高温蒸煮、包装、分拣后,即可形成小花糯玉米系列产品。有鲜食糯玉米、拇指玉米、甜玉米段等多个拳头产品。
这些产品的包装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这个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详细信息。
拾景农业开发出的系列产品均可溯源。(拾景农业供图)
有关玉米的产业链正不断延伸
原来,村民们种植玉米,只能卖玉米棒子,秸秆只能焚烧,不仅污染空气还有火灾隐患。可如今,随着大规模的种植,玉米秸秆也越来越多,难道玉米秸秆就这样浪费掉不成?
于是,拾景农业又把目光瞄向了秸秆。
工人正在生产车间里进行标准化生产。(拾景农业供图)
青贮饲料有了,是不是也可以发展养殖业?
事实上,勐拉镇依托青贮饲料厂,也开始谋划肉牛养殖产业。杨胜文说:“下一步,勐拉镇将与拾景农业合作,在全县选择8至10个村小组,推广订单式养殖肉牛,预计达到每年出栏4000至6000头肉牛的规模,年产值可达1.2亿元。”
有关玉米的产业链到此并未终结。
拾景农业在勐拉镇打造的智慧化种植示范基地。(拾景农业供图)
“等到那一天,我们就算是把这棵玉米,真正地吃干榨净了!”杨胜文说, “通过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形成以拾景农业为核心,带动勐拉镇,辐射金平全县的产业发展格局,届时产业链可以辐射带动群众种植就业4200人以上,就算把全勐拉在外务工的人员全部叫回来,都能承载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