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今年,我们不再追求量的扩张,而是聚焦为终端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钢价下跌、需求萎缩、投资乏力、消费降级……今年的钢材市场‘寒风刺骨’。”
“为应对当前市场形势,除了稳定基本盘外,还要锻造转型升级的硬实力。”
……
进入2024年,受供强需弱等因素影响,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产业链发展陷入困境。随着经济加快转型和一系列宏观政策大力推动,钢铁行业在危机中寻新机,总体实现了平稳运行。即将迈入新一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布局之年,钢铁行业的未来在何处?
在11月15日—11月16日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4年会上,来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企业家、一线市场人士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减量发展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突围之路。
会议现场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2025年的中国经济怎么走?增长点和新机遇在哪里?
“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大潜力,当前经济增速明显低于潜在增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直言,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建周期。“过去二三十年,我们做了大量基建项目。任何一个国家在基建高潮过后,都会面临一个基建周期。在这个周期中,钢铁、水泥、建材都会收缩,对宏观经济产生共振作用,带动整体经济下滑。”他说,“另一个原因是地方债。地方政府是基建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通过中短期贷款去搞长期基建,就会面临短期债到期后的还债问题。”
在李稻葵看来,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均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针对供给侧,他分析认为,供给侧的提高主要靠三方面:一靠持续投资的能力;二靠创新;三靠增长潜力,主要指高效的、有技能的劳动力。
“中国的技术创新虽然在‘从0到1’方面不一定领先,但在‘从1到100’的应用场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李稻葵补充说,“虽然我国人口总量下降了,但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健康水平也提高了。”
“过去三四十年,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在中国。下一个二十年,世界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将在东南亚,那里有7亿人口,且工业化没有完成,需要基建,也需要钢铁。”李稻葵预计,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目标将定在5%左右。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认为,2025年是中国经济的突围之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5个10万亿元”,即10万亿元用于创新支持政策、10万亿元用于消费政策、10万亿元用于财政刺激政策、10万亿元用于房地产救助政策、10万亿元用于地方债化债方案。
会议现场
“高产量下的低需求、高成本下的低价格、高出口下的低利润。”兰格集团总裁刘陶然以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今年我国钢铁行业的运行特点。
“如果用一句话来预测2025年的钢铁行业走势,我想应该是‘品种需求分化下的产品高端化、行业竞争加剧下的身份绿色化、产业数字转型下的流程智能化、出口压力升级下的出海国际化。”刘陶然认为。
“今年初以来,我国钢材市场持续处在趋势性下跌行情中,整个市场在震荡下行和阶段性回弹中反复跳跃。”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金东虎以钢管行业为例介绍,“今年,让钢管行业最难受的就是需求下降。持续下跌的市场行情告诉我们,薄利多销的传统思路行不通了,必须重新构建新的营销价格体系。”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于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向新逐绿’成为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金东虎认为,钢铁企业必须加速低碳转型、打造绿色发展引擎,才能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突围。
正大制管集团经营副总裁钱敏介绍,今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及销售面积持续下滑,叠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钢管行业乃至整个钢铁行业感到阵阵寒意。后期,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基建投资有望回暖,叠加制造业转型升级,钢管需求量有望增多。
“同时也要注意到,随着传统消费淡季的到来,如果供给大幅增加而需求增长有限,将对钢材价格再次形成压力。”钱敏建议,钢铁企业要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会议现场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的当下,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钢铁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钢铁行业如何向“新”而行?
“新质生产力的提法很好。”马光远认为,“我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应用场景比谁都好、比谁都复杂,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把投入新技术都能带来惊喜。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还按照过去的发展模式就走不下去了,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光远强调:“必须意识到,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告别过去、要有新玩法。新质生产力不只是在新兴行业,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金亮表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通过依靠技术革命性突破,可以使建筑业供应链焕发新活力,助力建筑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会议现场
截至目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首次连续3年下降。“虽然下降趋势已形成,但并不意味着中国钢铁需求会大幅下降。”相关专家解释道,这是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完成城镇化,人均钢铁需求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偏低。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仍将保持较大需求规模。不过,钢铁企业要严格控制生产节奏,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同时要坚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敬业集团副总经理、销售总公司总经理陈利杰表示,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钢铁企业想要占据制高点,就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核心竞争力。
“今年,钢铁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表观消费量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市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板材出现过剩、利润低于螺纹钢,甚至出现了‘南材北上’的情况。”兰格钢铁网资深专家、天津友发钢管集团高级顾问韩卫东建议,钢铁企业要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利用期现结合等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
“2025年的钢材市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韩卫东解释道,一方面,国际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美元从加息变为降息等。另一方面,国内宏观政策转向,新的基本盘出现,带动市场基本面出现变化。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2024年度轮值会长、华南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刚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要做好定位,保持战略定力;要进行科学规划,不断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负债,用数字化、智能化为企业发展赋能。
如何克服内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认为,一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供给侧减量、需求侧增量,尤其是过剩的、同质化的产能不能再增加;二要推进联合重组;三要加强行业自律,不打“价格战”;四要加大企业“走出去”力度;五要从“红海”转移到“蓝海”,深耕细分市场。
编辑 | 燕卫平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