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5日,中新网“山西古建筑100问”“问”到太原,分别以《全国仅存的唱经楼何以成为科举文化的最后见证?》《“千年府衙”督军府为什么曾长期是山西的政治中心?》《太原龙泉寺何以因一个“蝴蝶结”频频出圈?》为题,对太原唱经楼、督军府、龙泉寺等古建筑提问并作答。
关于太原唱经楼,报道介绍,它始建于明朝初期,作为科举放榜的庄严舞台,不仅是太原的“科举文化博物馆”,更见证了曾经无数士子的荣耀时刻。被康熙帝赞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是在这里以副榜贡生的身份踏上仕途。
唱经楼作为科举制度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随着20世纪初科考制度的废除,唱经楼曾一度荒废。
2003年,在太原建城2500年之际,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其原址进行了全面维修,唱经楼才得以重现。
唱经楼的主体建筑唱经楼坐北朝南,与正殿、春秋楼及通廊交织成“工”字型布局,秉承中国传统宗祠建筑的风貌,其十字歇山顶设计巧妙,内外构造既简约又精致,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明了。
正殿关圣帝君祠,单檐悬山顶,蓝琉璃瓦剪边和寓意“太平有象”的狮象驮宝瓶正脊装饰,古韵悠长、风骨犹存。
正殿东侧春秋楼,双层楼阁式建筑,重檐悬山顶,下层为窑洞式结构,上层为木质建筑,充分展现山西地方建筑的民俗特征与独特韵味。
唱经楼的整个建筑群落风格简约而不失精美,尤其在屋顶与挡板广泛运用的琉璃艺术品,以其精湛工艺与绚丽色彩,使唱经楼在文化遗产中闪耀着艺术的光辉。
报道介绍,山西督军府曾长期是山西的政治中心所在。以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布局,古韵今风交融、中西兼容合璧,是中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历史与现代在此交相辉映。
原清代巡抚门楼,经过民国的精心改造,单檐歇山顶、红绿琉璃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门内两侧9、10号楼,以“工”字形对称布局,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廊楼,每层房檐周饰垂莲柱花罩,尽展中西建筑美学。
渊谊堂,旧时巡抚衙门大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中西合璧,卷棚式抱厦,绿琉璃瓦饰,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匾额,昭示着时代的交替与人文的关怀;5号楼,保留明显的苏式风格印记,新中国成立后的省府风貌淋漓毕现,水磨石与传统纹饰,是时代的独特符号;御书楼与自省堂,一古一今,前者藏府衙威严,后者融汇中西,是知识与智慧的殿堂。
梅山之上,从煤山到进山,再到梅山,原地重建钟楼,一直保留仿哥特式塔尖,装饰五角星,耸立云端,是山西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现在的督军府旧址已成为山西晋商博物院,记录着一代商帮的辉煌传奇,也继续见证山西乃至中国的时代巨变。
“山西古建筑100问”“问”到太山龙泉寺的“蝴蝶结”,“答案”说,2008年,龙泉寺地宫出土的以石函、木椁、铜椁、银椁、金棺的顺序由外向内依次安放的五重宝函,一经出土便名动天下。其中最内层金棺出土时更是以丝带捆扎,打有蝴蝶结,成为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蝴蝶结,中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与盛唐气象辉煌再现。
龙泉寺分上、中、下三寺,建筑精髓观音阁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以其独特的八角造型而著称,又称“八角亭”,黄色雕花琉璃脊,五彩斗拱,西方三圣雕像庄严神圣,观音塑像慈悲端坐于中央一座巧妙砌筑的六角形莲花台之上,善财童子与龙女左右凌空,虔诚侍立,十八罗汉分列两旁,服饰衣纹皆是细密华丽、超尘脱俗。
四壁之上,悬塑艺术巧夺天工,从上至下,三层分立,山峦起伏、古木参天、殿宇巍峨、人物栩栩,空间感与层次感之丰富溢于言表,人物形象更是被塑造得空灵飘逸、各具神态,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层次分明、色泽鲜明,在一幅佛国世界的和谐景象中尽展我国古代彩塑艺术之精粹。
信息来源:中新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