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位老人站在台湾法庭的被告席上,面对法官的质问,他不屑一顾,开口第一句便震惊了众人,“我曾歼灭10万日军”。
眼前这个97岁高龄的老人,正是当年的抗日名将薛岳,而他如今的境遇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为什么晚年的他,因为不交房租被告上了法庭呢?一代抗日名将究竟为何沦落至此呢?
1896年,薛月出生在广东韶关,父亲给他起名为薛仰岳,希望儿子能够像岳飞那样为国效力,而薛岳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2岁那年,他加入国民革命军,跟着孙中山先生参与多次革命活动,短短数月便在军中有了名气。
1922年,陈炯明发起兵变,孙中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最终力劝无果,陈炯明先是囚禁了廖仲恺,后又准备炮击观音山总统府,以及宋庆龄所在的粤秀楼。
当时叛军部队有两三万人,而总统府只有七百余名守军,薛岳派人死守粤秀楼,在混乱中保护宋庆龄离开,而这一行为也让孙中山记住了这个智勇双全的军官。
孙中山去世时,薛岳在军队中已经有很高地位,可蒋介石的不信任让薛岳非常难过。
1925年,蒋介石在明争暗斗中突出重围,成为手握军事大权的人物。众所周知,蒋介石只信任黄埔军校出身的学生,而薛岳并非黄埔嫡系,而412事件让两人的关系跌入谷底。
彼时蒋介石将薛岳调离上海,削弱了他手上的权力,而薛岳对蒋多有不满,论政治,他认为蒋只有小计谋,缺乏大智慧,论军事,蒋只能指挥小部队,没有任用人才的魄力,而他本人也并不打算将枪口对准共产党。
后来薛岳又投靠了蒋介石,但他并不甘心,于是伺机而动,中原大战中,薛岳成为反蒋主力,可惜结果不尽人意,他也没想到蒋介石会再次邀请自己回去任职,毕竟薛岳的才能是公认的。
眼下蒋介石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抗红军,而薛岳也的确给红军的革命增加了很多坎坷,在长征途中,薛岳率领八个师围追堵截,给红军造成很大损失,好在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使得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扳回一城。
1937年,薛岳临危受命,带领19集团军与敌人展开厮杀,在半个月的坚守中,虽然部队损失惨重,但阵地是保住了,这一战也为我军带来了信心。
次年的万家岭战役中,薛岳调集十万兵力,打得日军惨败而归,薛岳成了人民心中的抗日英雄,而1939年的长沙会战中,薛岳再创佳绩,第一次会战歼敌四万余人,第二、第三次歼敌11万余人。
当时国军在前线元气大伤,薛岳的胜利可以说给士兵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国民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都为其颁发了勋章,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薛岳在防守海南岛一战中失利,狼狈逃回台湾,蒋介石大失所望,而薛岳也知道自己的大势已去。
可他没想到晚年自己竟然连安生日子都过不成,赋闲在家的薛岳本来可以靠着微薄的养老金维持生计,可他一直渴望看到两岸统一的局面,这也是当时大部分民众的心之所向。
然而这一想法却惹怒了台湾当局,薛岳失业了,他的固定补贴也被取消了,而他租的房子被收归公有,每个月需要缴纳比普通民众更高的租金才能居住。
薛岳觉得这是把他逼向绝路,于是便坚决不交房租,谁知道对方竟然一纸诉状将他告上法庭,尽管他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当年的事情,可法官却非常冷漠。
好在媒体的报道,民众的呼吁,让台政府不得不撤销对薛岳的控诉,1998年,薛岳去世,一代名将的一生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