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公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先后去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因此被人们称为南巡讲话。
特别是在上海视察了一圈后,邓公开诚布公地表示,我真后悔当初的经济特区没有加上上海。邓公为何后悔经济特区没加上海呢?他和上海有什么特殊情缘?
事实上,在多个场合,邓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这也成为了他晚年的一大遗憾。
时势造英雄,1979年是作为新中国拨开“十年动荡”的云雾,进行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第一年。1979年春天,邓公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小渔村变身深圳经济特区,如同活生生的改革教科书。
此后,邓公一针见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主张兴办经济特区,又选定了珠海、汕头、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
从此,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南方蓬勃发展之际,上海却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人口拥挤、交通困难、工业集中、污染严重等问题,变得黯然失色。上海这颗黯然失色的东方明珠作为桥头堡,与邓公的缘分就此展开。
自1988年开始,邓公每年春节都选择在上海度过,对于上海所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1990年春节,邓公来到上海与当地干部会谈,做出了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在他看来,浦东晚开发了十年,是他的一大遗憾,但他信心十足。因为有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在前面打头阵,上海才能不断总结教训,稳定而快速的向前发展,达到后来居上的效果。
1991年2月,已经退休多年的邓公回到上海,坚持冒着寒风去看一看南浦大桥,亲自提下南浦大桥四字,并吟唱出他一生唯一的诗句,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1992年,邓公视察南方的最后一站是上海,看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脸上的笑容非常高兴,开诚布公地表示,我真后悔当初的经济特区没有加上上海。
1994年,邓公第七次在上海过春节,也是他晚年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一次,邓公登上了锦江大酒店43层旋转餐厅,俯瞰上海不夜城的璀璨景色,深情地说,上海大变样了。
聊聊数语,肯定了上海的发展,也寄托了对上海未来的期望,在离开上海之时,邓公再次叮嘱,务必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让浦东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短短十年,上海再次崛起,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保税区等等站在了世界面前。
也印证了邓公当时吟咏的诗句,如今的浦东遍地都都是高楼大厦,正如邓邓公所于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证明了他老人家决策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