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文化   2024-10-16 00:03   广东  

时光飞逝,转眼已步入深秋之境。


秋天如一首磅礴的诗篇,在委婉,高歌,绽放之后,宁静地转身,缓缓流入平旷的浅滩,掸落一切壮美与浮华,转向静美的晚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到了晚秋时节,霜寒露重,红叶飘零,落木萧萧,天地间又将是另一幅静美画卷。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苏轼笔下最美的深秋意境,承载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的这篇名作《赠刘景文》,这首诗借景喻人,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苏轼写给友人的,诗借物咏人。秋已末大地尽管“荷”已“尽”,“菊”也“残”,但却出现了另一幅诗情画意,那万木中的黄橙和绿橘,给秋末初冬赋予了生命。一语双关表现出诗人对刘景文的崇敬和期望。


霜降来临,荷花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之中最好的风光,就是橙子金黄、橘子绿了的丰收时节。


这首诗借景喻人,哲理性很强,也可以说是一首励志诗。创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当时苏轼在杭州任知州。


全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友,比苏轼年长四岁。他们关系甚笃,曾上表保举推荐。但刘景文仕途不顺,命运多舛,于是苏轼赠诗勉慰。


上联写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句对仗十分工整,“荷尽”与“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对“犹有”,“擎雨盖”对“傲霜枝”。夏天灿烂一片的荷花,现在残败到连“擎雨盖”都没有了。不但荷花败得连叶子都没有了,菊花都凋谢了,而那迎风斗霜的花枝还在,傲然挺立着。


“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非常耐寒,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这里就把梅兰竹菊四君子中菊的气度表现出来了。


上联看似赞美菊花,其实是景中寓情,借菊花赞扬刘景文在艰苦境遇中逆流而上的精神以及对他的鼓励。


苏轼劝慰朋友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人年龄大了,就好比到了秋暮初冬时节,虽然年轻的时光随着“荷尽”已过,但是也应该像菊花一样“犹有傲霜枝”。


下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的好景不在春花秋月,也不在美丽的盛夏,而是在霜雪到来,黄橙绿橘挂在枝头的丰收时节。


在苏轼眼里,刘景文的人生阶段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虽然青春已逝,但比年轻人成熟,前途还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不要气馁,要往前看。


某种程度上来讲,诗人何止是在勉励刘景文,也是苏轼在勉励自己。官场风风雨雨大半辈子,几起几落,自己的人生也即将进入冬季,一展抱负的机会还有多大希望呢?但不论怎么说,还是要乐观地去对待所有的不顺。


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诗人那种豁达乐观的精神,苏轼始终将一种正能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也始终以这种正能量的心态去影响身边的人。哪怕官职一贬再贬,他都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所有波折。即便人生已经走到了暮秋时分,仍会想着“菊残犹有傲霜枝”,仍会念着“正是橙黄橘绿时”。


“菊残犹有傲霜枝”,“最是橙黄橘绿时”。人生若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到最后,就能在冰雪淫威下得到丰硕的收获。


诗中的哲理蕴含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给人以真的认识、善的启迪与美的享受。


~END~




诗文共享
国学文化、诗文鉴赏,每天与您分享美好文章。
 最新文章